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关于纪录电影或电影的史记编年体的学术著作里,往往把纪录电影推至直接电影就戛然而止了。而对于之后纪录电影更多的描述是独立制片、新纪录电影等。关于系统地阐述Activity Documentary的章节还未完全成形,也没有专门的理论来解构它。本文尝试用拟人论及主体视点解构Activity Documentary,以及制作纪录片的导演们,力求更接近该种模式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电影随着人类的发展史开始了新的篇章。纪录电影早期在纠结于对真实的探究,人们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是否真实上。这倒也可以理解,毕竟人们不想陷入不可知论的恐慌中,和所有的记载人类历史的方式一样,既然拿起了纪录的工具,那虚假的纪录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实纪录电影发展到现在,学术界还不能给它一个非此即彼的界定,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说纪录电影一直在路上好了。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新左派运动,Activity Documentary逐渐走上舞台,它的出现刺激了纪录电影的再一次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永勇 《新闻传播》2014,(2):191-192,194
当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纪录片与电视栏目相结合,纪录片的栏目化已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纪录重庆》栏目化的生存方式,从宏观的视角观照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路径和整体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1958年诞生至今已经走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电视纪录片突破了宣教作品一统天下的思维理念,从横向不断拓展了其差异化的属性。《动物世界》正是在这个时机中开播并一直发展到现在,并且取得一定成功。  相似文献   

4.
读数     
《新闻前哨》2014,(1):5-5
随着《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一批精品纪录片热销海外,在低调了多年之后,国产纪录片终于迎朱了发展的春天.日前.2013中国(广州)闻际纪录片节促成纪录片交易合约价值总额1.5亿元人民币.创造历年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5.
2月28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京召开"活力中国"现实题材纪录片招标成果发布会,邀请纪录片领域专家学者、部分制作机构代表就"活力中国"纪录频道现实题材纪录片招标成果进行研讨。去年7月,纪录频道举办的"活力中国"面向社会制作机构邀请招标首轮活动,被外界称为"一次对中国纪录片市场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探索"。"活力中国"系列的第一批14集节目已于3月在纪录频道播出。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存状态都是向上的,邪恶是从善良演变或蜕化而来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所要纪录的是一个与贫穷与痛苦与疾病抗争的群体,纪录这个群体的一段与灾难、洪荒、野蛮、凶残、邪恶较量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真善美的纪录。  相似文献   

7.
冷冶夫 《声屏世界》2004,(10):23-24
中国纪录片第一次高喊“打倒解说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年代,是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纪录片创作者们觉得,“以词为主,音乐打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了。十年过去了,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之路是不是—马平川呢?2004年6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纪录片大奖”评选活动拉下了帷幕,可以说,这次评选活动是对中国纪录片新人新作的检阅,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范本,纪录片创作者在思考,电视人在思考,整个电视界都在思考。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的文化精神是纪录片艺术的灵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文化精神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背景与原因是什么?本文通过对90年代至今中国纪录文化精神特征的分析与流变的揭示、对各时间城内典型纪录片创作的诠释,总结归纳了其文化精神的认知价值,并比较其异同,揭示其流变.  相似文献   

9.
毕小刚  鲁澧  成长 《新闻前哨》2004,(10):47-48
1895年3月,法国人路易·卢米尔用短片《工厂的大门》展现了他的发明,于是电影就以纪录片的形式诞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匈牙利电影家贝拉·巴拉兹提出:“纪录片负有用画面纪录人类历史的伟大使命”。可见,纪录片在人类发展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影视中的基本表现形式——画面在纪录片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凭借大众传媒的优势,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电视纪录为主要手段,以客观镜头为主要视点,拍摄真人真事,对事实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录报道。最大限度地排斥虚构和扮演,力求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已经成为我国电视纪录片制作方式的主流。以反映’98抗洪为题材的长篇电视纪录片《决战九江》,正是以其用真实材料写成的“故事”而赢得了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人们对艺术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真实的需要。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生活在充满虚假和谎言的环境中,他(她)将如何生存。没有了真实…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号角,宣讲主流文化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初期是1958~1966年,这个时期的纪录片发展还不完善,只能称为新闻纪录电影.风格样式单一,人力少,资源不足,纪录片是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央视纪录频道联合举办的"央视纪录频道杯"征文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征文活动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这充分说明了全社会和全行业对纪录片的重视与期待。当前,中国纪录片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把握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方向,总结中国纪录片创作和经营  相似文献   

13.
宋陟刚 《新闻知识》2006,(11):64-65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第一次喊出了“打倒‘解说词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口号。因为“以词为主,音乐铺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了,《望长城》《中华之门》《毛泽东》等也因此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应该说,时至今日,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纪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诗学之辨依然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借鉴艾伯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影这个人类第七艺术在中国的传入,中国的纪录片也随之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纪录片已走完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中国,不仅充满了动荡、纷乱与压迫,而且也充满着激情、奋斗与进取。可以说,二十世纪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与争取民族独立与发展的历史,中国的纪录片便见证了中华民族这近百年的屈辱、抗争与迅速崛起的发展历史,也由于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中国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风格与国际纪录片的发展迥然不同,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形态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是影视作品中颇具文化品格的样式之一。城市文化纪录精神的实质在于,不仅要纪录地理上的城市,更要纪录文化、历史和情感的城市。浙江卫视播出的首档城市文化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正是纪录精神的价值所在。这部在深夜播出的纪录片既令人兴奋,也让人不安。节目从一本书切入,由主持人李晗带领大家分别穿越不同的城市,领悟城市历史与文化。在展现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中,节目也蕴含了精神生态美的文化意向。本文从三个维度就片中体现的精神生态美进行总结,试图为今后城市纪录片的发展提供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将2011年定位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元年。这一年,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最大热点当属播出平台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即国家级专业频道——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CCTV-9纪录频道)成功开播。作为中国纪录片市场最大的制作与播出主体,CCTV-9纪录频道立足"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其基本的叙事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影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就不可避免地经常要用到长镜头。于是.场面调度成为决定纪录片是否完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卢志军 《新闻世界》2008,(9):149-150
电视纪录片是通过非虚构的手法.真实地纪录人类社会生活,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经过创作者的选择、重组、集中、强化,结构而成的一种完整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形态。在当今娱乐之风甚嚣尘上的情况下中国的纪录片却一如既往地秉承不媚俗、不趋炎、独立思考、真实纪录的传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坚守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品格,不断探索时代语境下的纪录片表现形式,推出了大批的优秀作品。给人以思考、震撼和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纪录”实际是对纪录片概念、范围的理解程度,就像人们给新闻、电视下定义一样,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纪录片到底是表达观念还是纪录生活?稍微把握不好,就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其实纪录片最终目的并不是还原存在的现实,而是通过“纪录”真人真事真景表达一种“真实”的理念,传递一种理想精神或  相似文献   

20.
赵力洲 《青年记者》2016,(14):100-101
纪录电影与“屏摄”现象 纪录电影,广义上指以电影形式播放的纪录片,本文中特指在影院中以商业化电影形式上映的纪录片.在商业电影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的今天,纪录电影在内地影院鲜有上映.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5》,①2014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年度总收入约30亿元,该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直逼300亿元,而纪录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00万元.纪录电影票房收入所占比例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可见,中国商业化纪录电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