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球时报》载文指出,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赋予人类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带给人类数不尽的恩惠和惊喜.于是,科技成了人类最倚靠最信赖的对象,对科技的崇拜应运而生.科技崇拜和科学迷信必然产生对科学技术不切实际的期望,让人误以为只要紧握科技这把钥匙,世界上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民众崇拜运动看起来都是自发的,但在本质上都是被操纵的。”伏尔泰说,即便没有上帝,人类也要造一个上帝。偶像崇拜是人类天性,为此,人类不仅创造了神,还制造了耀眼的明星。对上帝的崇拜,乃至各种形态的宗教崇拜显然是人类最原始、最神圣的崇拜。看看那些跋山涉水、历尽  相似文献   

3.
生殖崇拜是人类对男女生殖器官执以宗教的崇拜与祭祀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最原始的信仰,也是最具特色的信仰。生殖崇拜首先体现在女性崇拜中,女性崇拜体现在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各个方面。葫芦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殖符号是人类原始母性崇拜的重要遗存和祭奠,体现了人类对于葫芦与自身关系的探求和信仰,在传统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从洪水神话中的葫芦形象出发,揭示以葫芦为象征的母性生殖崇拜,对于重新审视和挖掘女性崇拜的文化地位,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本都是文化的产物,都蕴含了一定的意识形态。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都因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冲击,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要提防"技术崇拜"在文化领域的渗透,更要警惕尼尔?波斯曼所说的"技术垄断时代"的到来。当技术向文化发起"进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到"技术崇拜"在人类意识形态中的隐匿之处!通过对《2012》进行文本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影片在叙事结构、符号象征、情景再现、人物角色等方面所蕴藏的意识形态偏向——一种对技术的崇拜!  相似文献   

5.
生殖崇拜是人类最普遍的原始信仰 ,生殖崇拜首先是基于对女性的崇拜 ,原始的女性崇拜观念在民俗活动中历代传承 ,在我国的民间剪纸造型中仍保留有大量的表现女性崇拜内涵的艺术造型符号 ,是女性生殖崇拜文化的重要遗存和积淀。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物。铜鼓纹饰体现了南方民族原始的太阳崇拜观念、云雷崇拜观念、河神崇拜观念、蛙神崇拜观念,这些原始崇拜观念以人类生殖崇拜文化和农业丰殖崇拜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尧舜对自然的崇拜贯穿在当时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整治之中,整个社会的有机运转体现了当时人民心向自然。自然是最原始、最纯粹、最基本的存在状态。分析尧舜的自然崇拜观,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将会对人类未来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1.人——物关系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史上一直严重地依附自然,从而形成人类最初的思维是偏于"天人合一"的自然思维。但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人类开始由过去的依附自然变为能动地支配自然、征服自然,人开始由崇拜外部自然、崇拜超人间的神的力量转向崇拜人自身、崇拜人的理性和技能。在这种背景下,人开始以自然的主人面目出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亦日趋紧张。在此过程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起了推波助澜的重大作  相似文献   

9.
科技流浪     
远古的人们崇拜太阳,因为他们相信,是太阳的温暖赐予了他们生命;而后,人们崇拜土地,因为他们深信,是土地的丰饶,赐予了生命的繁衍;今天,人们正狂热地崇拜着科技,他们渴望科技能带给人类一切——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从现实的情况看,科技正向着人类所希冀的那样,大步向前。发达的通讯设备,使人们得以了解世界各个角落所发生的一切;迅变的电子技术,令我们的生活出奇地高  相似文献   

10.
科技活动最根本、最直接的目的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把握机遇,摒弃现在科技活动中的伪科学成分,理顺科研体系的运行机制,使科学研究能真正发挥其最本能的社会推动作用,这是值得我们科研管理人员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进步依靠各领域的进步与创新,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技的创新在各类创新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决定科技创新最核心的因素是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作者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素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反过来科学技术又对生产力给予了极大促进。有了科学技术的社会活动就有了科技意识。科技意识是人们在科学技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反映机制。科技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属意识形态范畴。从心理上讲,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科技意识的概念就是: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科学技术的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即人脑对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功能的认识的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最新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科技异化的问题,如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资源缺乏、失业加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本文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因及科学技术的真善美角度对科技异化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然而在人类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获得更大利益的同时,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从内在本性上看,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的。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倡导、高扬科学与人文,才称其为一个完美和谐的社会。实现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正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如何使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或服务于人类福祉,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从这一问题的提出,即从现代科技中人文关怀的定义、对科技人文关怀的匮乏,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科技活动中的人文关怀何以可能以及科技活动中人文关怀的原则和内容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对人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为之作出自己的努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跨学科写作、人际关系的异化、科技与自然的对立与融合、虚拟与真实的对比等写作技巧和思想的分析,说明后人类主义叙事对建构《冲破黑暗》这部小说的主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现出鲍尔斯竭力冲破科技崇拜的牢笼束缚,渴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进而阐明后人类社会中,人类唯有回归自然与本真,超越科技与理性,才能摆脱机器文明的枷锁,净化人类的灵魂,恢复人类的精神乐园,实现人与自然和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益.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技伦理更引起人们的关注.科技与伦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依赖科学技术,也要靠伦理道德调控.科技应用中的道德价值导向,要求科技人员要用科技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行动,为人类造福,而不能损害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7.
战后科技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革命。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段时间内的“快速增长”,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物质生活的深刻变化,对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必须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的科技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薛留根 《上海教育》2001,(22):54-54
所谓科技伦理问题,就是科技研究、运用中的道德关系问题,即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对人类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的确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科学技术善的使用,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对它的恶的使用,又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灾难。人类必须借助道德理性的力量和人类的伦理自觉来规约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向,使之造福人类。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过度采伐和消耗自然资源所引发的,其深层根源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对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或者说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理念及其支配下的生活方式在起作用。只有进行人类文明的创新,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才能实现科技、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从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来分析全球问题,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人们在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还缺乏强有力的控制手段的情况下,却无所顾忌地使用科学技术成果。社会的发展需要科技推动,但人类更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