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记者的着眼点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它必须尊循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记者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多重价值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这是因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记者,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不仅要受到自身条件(如记者原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从记者选择第一手材料,到编从辑对记者、通讯员稿件的选择加工,再到主任、总编对稿件的最后定夺,无一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过程。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因为“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认识水平决定了新闻作品的水平,新闻作品的水平又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水平。记者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是新闻实践各种力量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3.
王红 《新闻传播》2013,(12):263
本文从加深对记者采访素质的认识谈起,根据采访对记者的要求和记者的基本职责等方面对提高采访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记者临场思维的自身素质记者采访的临场思维是指记者进入采访程序后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这种临场思维能力是由记者自身的多种潜在因素和多种条件构成的.如记者的知识储备、对采访对象认识的程度、采访经验的多寡以及认识机制的优劣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记者的采访思维,并作用于采访行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记者临场思维的导向器.记者的临场思维,作为新闻实践活动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采访与写作,它需要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现象,评判客观事物,就不可能对客观事物有精辟的见解和认识,也就不可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2、知识的积累是记者临场思维的沃土.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的知识储备,可以说是采访前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才会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以维护采访行为的完美性,保证采访质量.3、尽可能多地认识采访对象,以丰富记者临场采访的针对性思维.这种具体的采访准备,属于记者对被采访者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特别是对人物的采访,这种认知过程的最初阶段就更受记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李啸 《新闻前哨》2021,(3):111-112
丹佛记者俱乐部是美国成立的第一家记者俱乐部组织。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新闻产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的开始。通过探索丹佛记者俱乐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认识美国新闻业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美国新闻产业化及专业化的过程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刘锵 《新闻前哨》2001,(4):12-13
记者的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记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情感,作为记者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既是一种心理推动器、助燃器,又是一种心理监视器,对记者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意志行为进行着监视,促进或阻止着记者的认识活动。 我们说,记者的新闻活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记者的职业要求决定着记者的新闻活动。但是,严格地说,认识和目的本身并不包含活动的驱策性。驱策人去自觉行动的是由感情和认知交织而成的愿望和期望。我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实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它所激活的驱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以电视新闻摄像记者与文字记者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认识电视新闻摄像的特殊规律,并给电视新闻摄像记者一定的建议,以期引起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者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8.
传播新闻就是在发现中采访,在采访中发现,如此循环往复。记者的发现能力与新闻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时效性四个要素紧密相连,记者对这四个要素的认识程度不同将决定记者能否发现新闻和发现什么样的新闻,决定记者对原有新闻的再度开掘。这四个要素当前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内涵在不断更新,记者要提高自身的发现能力和采访水平就有必要根据当下新闻发展的现状再度认识并准确理解、运用它们。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编是记者一种兼具认识和实践双重性质的活动,是作为采编主体的记者对作为采编客体的新闻事实进行认识和反映的过程。主体意识的强弱是衡量一名记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记者生涯中,遇到这样的尴尬不止一次:稿子发出后,记者认为都是事实,但有人说是失实新闻.出现这种情况,与读者和记者对失实新闻认识上的模糊有直接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是失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事实,一正一反的新闻认识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欣闻国务院将十一月八日定为记 者节,很为我的记者朋友们高兴。我的太太晓黎也是个记者,从此,她又比我多了一个节日。 做演员几十年,认识了不少记者,像解放日报的丁锡满、张曙,文汇报的容正昌、汪澜,新民晚报的李葵南,文学报的储大宏等等,结下了很深的友情。每次排戏、演出,成功里都有他们的支持和关心。后来认识了太太,于是就认识了更多的记者朋友,知道了更多关于记者的故事。 记者这一行其实挺辛苦的。常常是头天晚上演出,第二天就看到他们在报上发的消息、评论,可以想见他们深夜在灯下伏案的紧张。说实话,这样的工 作我就…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新闻记者的新闻思维是指记者在采写报道过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在价值取向的支配下,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认识事物本质意义的过程。这里,我们非常强调价值取向的支配作用,就是把记者的新闻思维同其他形式的思维区别开来。价值取向是指新闻价值,包括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等。记者的新闻思维是围绕着价值取向的坐标进行的。记者在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13.
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验式采访作一探析。体验式采访的优势 A、采访是一个认识过程,而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记者的这个认识过程就会更扎实、更自然、更合情合理。亲身体验,就是记者直接地接触活生生的现实,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转述。记者有时要报道完全生疏的事物——不仅对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这已经是新闻界同行们的共识。然而,除了记者必须练好这个基本功之外,编辑部的编辑负责人也要相应地提高领导艺术,组织指导好记者的调研工作。这也应该列为编辑部负责人的基本功之一,或者算是调查研究之外又一功。调查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尤其是领导和研究部门都离不开这一认识事物的方法。然而记者的调查研究却不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报道,所以,记者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翟新群 《新闻战线》2013,(2):113-114
曾经有一位报社领导给驻地记者讲话时说:"你们与报社编辑部的记者相比,只能算是‘偏师’。"言外之意,驻地记者不是报社的主力部队。他何以有这样的认识?应该来自于驻地记者平素的业务能力表现。平心而论,  相似文献   

16.
徐冬仙 《新闻传播》2009,(11):82-82
近几年来,记者这一职业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加上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诸多方面出现一些偏差和缺失,在关于利益冲突、新闻真实性等问题上,记者的行为常会引起公众的议论。在这里,我就年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西平县很多农民都认识县广播电台的记者张金城,他们说:“老张是我们的庄户记者,他写的事,我们最爱听”.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是识别新闻的一种能力,综合反映记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作为记者必须具有新闻敏感,这是新闻职业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创新才能赢     
新闻是一种实践,新闻又是一种再认识,创新是记者生命的源泉.记者的职业特点是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捕捉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新观点,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一条完整的新闻的形成,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记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环节。前几个环节属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新闻表现则是将前面的认知成果外化的过程,它需要记者用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记者对事实的继续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