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是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冲袭下形成的一股批评潮流,它在90年代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实绩。但是,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远不够成熟,表现在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尚缺乏明晰的界定。这不仅会引起批评上的混乱,更直接影响它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文化、文学语境的考察,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对象“女性写作”的界定进行了梳理与厘定。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发展以来,各种文学思潮更迭迅速趋于多元化.文章阐述了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并分析了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实践和共同特征.这些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指20世纪兴起于欧美的、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上借鉴其他各种思潮、从事当代文化批判的批评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重要的批评模式早在40年前被文艺学者引入中国,并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略谈批评观     
好的文学批评不仅是面向作品的,也是面向世界的。文学批评当然要面对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但是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一样,也是同一个时代、同一个文化语境的产物,都应该面向世界,都应该有对世界敏锐的观察与细腻的体验,只有这样的批评才会与时代保持血肉般的联系,才能有疼痛感与当代性,才能切入一个时代最为核心的精神命题,并能发现新的美学因素,引导文学的走向,创造出新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5.
"反英雄"是一种当代西方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在全球化语境中,引入这一新的文化视野,对于《三国演义》研究无疑是一种合理和必要的选择。以"反英雄"——一种全新的当代性阐释来丰富《三国演义》的文化意蕴,是对小说经典具有时代意义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呈现出繁荣中的虚空现象,文学批评的从业人员数量剧增,而能直抵文学批评本质,把握时代文化趋向的批评家并不多见,不及物、空洞化、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批评并不鲜见。杨经建的文学批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贯之以理论视野,以此探究当代文学的精神本色和价值立场。他的文学批评充满了对于时代现场的细致分析,在充满智慧的角力中彰显批评家的本体意识,在当代批评界较为引入瞩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位职业的文学批评者,在当代,最突出的感受可能就是精神的无力感。1980年代的文学批评既具有建构新的文学价值标准的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批评与文化批评,能够产生社会影响力。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不但很难产生社会功能,就是对时代文学和文化本身,我们也很难给出恰切的判断,同时,对自己的生活与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也充满怀疑。我们这一代学人往往被称为"学院派"和"学院  相似文献   

9.
有差异的声音--女性主义批评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借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探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批评话语转变的原因,指出任何文学批评话语都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也呈现众声喧哗之势,但是繁荣背后是肤浅化和过度自由化的危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是必要的,但也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好在网络文学与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有内在的承继关系,可以成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的有利条件。另外,专业批评家也应该积极地适应网络文学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学批评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者的角色是在文学活动的整体流程中定位的。文学批评者应是优秀的鉴赏者,其拥有健康的批评心态,端正的阅读态度,敏锐的鉴赏感觉;文学批评者还是深刻的评价者,其能在哲学的层面,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动态的历史眼光来把握文学;而从根本上说,文学批评者是一个智慧的再创造者,其不仅历史地成为联结创作者与接受者的纽带,也巧妙地再创造了文学、创作者和接受者。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词论是以“境界”说为核心展开的,并且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文章对《人间词话》中词人的创作、词作(作品)、鉴赏(接受)等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从“异元批评”的存在入手,指出“异元批评”使得在批评同一对象时,不仅见解迥然有别,而且批评的各方无法对话。随着对话这一国际潮流向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批评家期盼在学批评领域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实现批评沟通。对话批评需要一定的共识,其中最主要的是关于学和学批评的共识。前构成对话批评的前提,后构成对话批评的原则或根据。批评是对话,是关系平等的作家与批评家两种声音的相汇,对话批评是批评家与对话之间以学本为中介共同探讨人类的价值问题。为了进行对话批评,学批评必须走出自我孤立的窘境。  相似文献   

15.
葛红兵是当代文艺批评界颇具个性的大家,从批评家的独立品格和文学批评自身的独立品格来看,他以充满朝气的新锐性而成了文学批评界一道亮丽景观。全文力图从三维立体坐标轴内外来阐释当代文学批评家葛红兵自群体文化批评到个体文化批评、伦理文学批评到身体文学批评的理论构架和趋势,运用不同的空间视域观察其出于斯而高于斯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批评危机及重建可能性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批评面临三方面的危机:一是批评家的离去与批评视野的转移;二是批评原创性的匮乏;三是批评家的道德感的淡漠.据此,当代文学批评重建的可能性方案为:要建立当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立场;批评家要关注现实,直面人生与现状;批评家要有自己的心灵尺度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radical critique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rom a pedagogical perspective. Goals for the paper are: to reveal agreement between radical and multicultural discourse about transformative pedagogy, exemplify a body of literature about pedagogical struggles not recognized by radical critics, and encourage interchange between these groups in regard to critical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 authors are interested in transformative, multicultural pedagogy,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critical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y seek to know the extent to which transformative multicultural pedagogy is addressed within radical critique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y question the extent to which voic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gaged in real transformative pedagogy are acknowledged by radical critics.Ideological agreement is found between radical critics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ors in regard to transformative pedagogy. However, radical critics do not acknowledge this agreement, or perce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transformative. In response, the authors reference a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that portrays real, transformative, multicultural pedagogy in action in school and university classrooms. They encourage radical critics to read this literature and consider alliances between radical and multicultural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词体体性的认识首先通过对《花间集》的体认得来,并伴随着词学的发展而逐渐具体和清晰。晚唐五代,《花间集》成为艳词理论的代言,北宋词体观在极大程度上是从《花间》词中概括出来的,强调词体应具备儿女之情与柔婉之风的独特格调,并从中总结和确立了“词为艳科”的观念,明人则明确地把言情视为词体最基本的艺术特质,清人在普遍肯定词之言情的前提和基础上,开始以《风》、《骚》之义来规范词体体性的情感内蕴,并且肯定了词绮靡艳丽、哀怨悱恻、情深语艳、雅艳相资等迥异于诗歌的外在体貌。  相似文献   

19.
回顾近现代中国文论建设的艰辛历程,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很多,其中最根本问题是我们的理论精神力的源泉到底在哪里?我们理论的根到底应扎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Many conservatives, including some conservative scholars, blame the ideas and influence of John Dewey for what has frequently been called a crisis of character, a catastrophic decline in moral behavior in the schools and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Dewey’s critics claim that h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undermining of the kinds of instruction that coul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will, and that 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example exert a ubiquitous and disastrous influence on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moral behavior. This article sets forth the views of some of these critics and juxtaposes them with what Dewey actually believed and wrote regarding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juxtaposition demonstrates that Dewey neither called for nor exemplified the kinds of character-eroding pedagogy his critics accuse him of championing; in addition,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ways in which Dewey argued consistently and convincingly that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es advocated by his critics are the real culprits in the decline of character and m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