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诗文的正统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元代相对衰微。元代文学的学习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这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  相似文献   

2.
一、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元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兴盛的社会原因主要是受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影响。①蒙古灭金过程中,北方文人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动。许多文人沦落于社会下层,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较为密切。部分文人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创作,写出大量优秀剧本,  相似文献   

3.
论宋代诗僧创作的杰出成就--以道潜、仲殊、惠洪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人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与唐五代相比,宋代诗僧广拓了文学创作领域,在诗、词、散文、小说等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文学成就。其中道潜以诗闻名,惠洪以笔记散文奠定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仲殊则是词僧之冠。三位诗僧都能在某一领域立定脚跟,颇有造诣,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治文学史者宜予注意。  相似文献   

4.
周琴  赵明玉 《家教世界》2013,(10):245-246
宋代是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诗、词、文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相对诗、文而言,宋词更能体现宋人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更具有"一代之文学"的地位。本文拟从韵文发展和宋词意蕴之间的关系,对此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诗歌、散文等正统文学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而以杂剧为主的“俗文学”却兴盛起来。元杂剧或称杂剧,或称乐府,或称传奇,名称不一。据史料记载,元杂剧见诸书面的作品约有五百多种,现存一百多种(1)。浏览元杂剧这一文学发展的新高峰,我们深深感悟到:这是一面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多棱镜,折射着那一时代艰难跋涉的文人所特有的多重性创作心态,蔚集着前人文学艺术之大成所拓展出的多元化表现新领域。从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多”奇观。一、社会生活的多棱镜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畸形的社会时代。一方面,元蒙统治者破坏了农耕生产方式,一度把田地荒废为牧场,甚至在农业和手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灿若星河的元代杂剧作家群中,无名氏作为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近年来得到了众多学者的着遍关注.无名氏的三国戏杂剧深受魏晋时期志人志怪小说的影响,并直接脱胎于陈寿的《三国志》,其对《三国志》既有继承又有着某种程度的创造和改编.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7,(5):16-21
元代文学研究的重心历来集中在戏剧和散曲方面,对于笔记的研究尚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目前还没有一套类似《全宋笔记》的大型元代笔记基础文献整理丛书面世,少数论文也集中于个别专书或作家的研究,这使得对元代笔记的基本撰作情况做一番梳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与前代相比,元代笔记明显呈现出衰落态势。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元代史学不发达,而深层原因则在于文学风尚的转移,叙事性作品如小说话本、戏曲剧本已经取代传统抒情文学体裁诗、词、散文,成为十三世纪中后期到十四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笔记文学在元代的衰微,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8.
一为了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加强对唐代文学的研究,我们需要一部收录尽量完备、编纂体例精当的《全唐小说》。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处于繁荣时期。诗、词、赋、散文(骈文与古文)、小说、变文等各种体裁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不过,相对地说,以诗、散文中的古文和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在文学发展史上,各自形成了一座高峰,足以代表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9.
【文体概说】满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文化制度,并使之更加完备与强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高度发展形态。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清代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成熟期,也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清代文言小说在明代传奇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功。清代初年,蒲松龄的《聊…  相似文献   

10.
《教师》2011,(10):F0002-F0002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绿色诗歌鉴赏概说、诗教的魅力、绿色文言教学概说、文言文点拨教学法、绿色散文鉴赏概说、绿色作文概说等方面的内容,并详细介绍了绿色作文讲座24讲以及作者的文学精品课、古典诗文课、班会感悟课和对语文素质教育的看法。本书对新课程的反思,见解深刻、讲述生动,值得语文教师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轼诗琐谈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虽然他以豪迈奔放的词风誉满文坛,但他把写诗当作日常功课,多方向前代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等大家学习,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诗占有将近一半的份量,比之散文和词,苏轼诗的题材更广阔,风格也更多样.  相似文献   

12.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绿色诗歌鉴赏概说、诗教的魅力、绿色文言教学概说、文言文点拨教学法、绿色散文鉴赏概说、绿色作文概说等方面的内容,并详细介绍了绿色作文讲座24讲以及作者的文学精品课、古典诗文课、班会感悟课和对语文素质教育的看法。本书对新课程的反思,见解深刻、讲述生动,值得语文教师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体概说】中国的戏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到元代形成了“元杂剧”。元杂剧把音乐、歌舞、表]、念白融于一体,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兴盛,使元代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两百多名,有记载可查的杂剧剧本有七百多种。元杂剧从很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大众反抗压迫、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关汉卿是元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的还有18部。关汉卿的杂剧大多表现了下层妇女的苦难和斗争,歌颂了她们的机智和勇敢。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  相似文献   

14.
词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诗、曲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主要文学成就.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词也就是应有之意了.通过<生查子>这一词调在唐宋时期意象、题材与声情的演变来发掘词的文学内涵,以求能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专题指导 “文化”一词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生活的总体。它是人类从长期经验中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方式。因此,学习思想活动、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教育制度、经济活动、政治组织、科技发展与艺术成就等,都是广义的“文化”一词所包涵的项目。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中国古代文化只是狭义的。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科技:天文历法、医学、农学、数学、建筑、四大发明等,思想、文学(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史学、艺术(绘画、书法、石窟等)和教育成就。其中以中国古代史上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及思想家(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黄宗羲民主主义思想等);隋唐“中华文化图”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商文化的世界地位及宋元科技文化成就繁荣原因及表现为重点。中国古代文化与经济、政治、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是本专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重庆石柱人文底蕴深厚,山水风光秀美,民族风情独特,石柱文人文学经远古至明的孕育和发展,在清代走向成熟,并表现在作者、题材和体裁等方面.重庆石柱清代文人文学作者身份复杂,文人诗歌以近体诗为主而题材丰富,散文创作日渐成熟,词和杂剧等体裁亦有所见.重庆石柱清代文人文学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人文环境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政治的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推动等.  相似文献   

17.
魏巍 《华章》2009,(23)
代大量蒙古语词为汉人熟悉并经常运用,杂剧作为当时最兴盛的文学形式,广泛地反映元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是研究元代汉人常用蒙古语词的最好材料.本文以<全元曲>所收杂剧作为语料,穷尽式研究其中的蒙古语词,力图揭示元杂剧中运用蒙古语的一些情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元明清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总结性,体裁的纷繁,流派的众多,作品的丰富,都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通常认为,元明清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所谓“俗文学”样式创作的繁盛,小说、戏剧取代正统诗文而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的地位。南戏的创作也比较兴盛,出现了一些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果说元代戏剧创作繁荣而小说还显得较为薄弱,从元末明初开始,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小说和戏剧就都有了长足发展,无论就其成就或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看,都是同期的诗文难以比肩的。元明清诗文涌现出许多比较重要的流派和作家,  相似文献   

19.
陆游作为一个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他的九千二百多首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可在宋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名列前茅;他又是个词人,词的数量虽少(一百三十首左右),然“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刘克庄语),在南宋,人称他的词几可与辛稼轩并驾.然而,人们似乎很少注意到,陆游其实还是个成就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绝不在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之下,完全可与“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四家媲美.本文拟先对陆游散文的成就与风格特色分文体形式作阐述,然后看其在南宋文坛上的地位,并同时与二苏、王、曾四家作概略比较,以确立陆游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元诗研究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诗研究不是元代文学研究的热点 ,但 2 0世纪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的元诗研究是很有成就的 ,元诗的价值和特点正日益被认识 ,元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也逐渐被肯定。回顾一下 2 0世纪学者们对元诗成就评价的前后变化 ,对元诗基本特点的认识 ,对元诗发展与分期问题的讨论等 ,从社会政治及文学学术史自身发展的角度寻找元诗研究冷与热的原因 ,对于今后的元诗研究 ,应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