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82年,穆青同志在《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就谈到“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在西方新闻界,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在向自由的散文式方向发展,如“新新闻主义”的出现及发展。用这种方式写成的报道读起来很像散文,而又非散文,它要求所写的报道对象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2.
散文式通讯,或者说用散文笔法写的通讯,是近几年新闻改革中颇为引入瞩目,且实践成果较丰厚的一个新闻品种。穆青同志是散文式通讯的积极倡导者和富有成效的实践者。1982年1月17日他在同新华社四川分社负责人谈话中提出:“我们的新闻报道不应规格化,不应当为新闻报道设置清规戒律。”(西方)“新闻报道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向散文的方向,向不那么规格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  相似文献   

3.
20年前,当时的新华社社长穆青曾说过: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新闻界同行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使散文式新闻这一新兴文体有了较大发展,其中不乏精品经典之作。那么,散文式新闻有什么审美规则和特征?怎样写好散文式新闻?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报道方式开始表现出了极大的开放性和拓展性.穆青曾在1982年明确提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的明快的形式."自此,"新闻散文化"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艺术视角更广、表现手法更丰富的散文式新闻已逐渐被更多的新闻工作者和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报道中引进散文笔法,楔入散文技巧,已经不算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年前,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就曾说过: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抉的写法。《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也曾说过“要认真研究文笔,培养个人的风格”之类的话。 随着我国新闻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尤其是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新闻界同行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成功的尝试,使散文式新闻这一新  相似文献   

6.
“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是穆青于六十年代初在新闻刊物上作为一种学术观点发表的。它指的不是某一类报道,而是所有的新闻作品。进入八十年代后,他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穆青在新闻采写理论中的这一创见,推动了全国新闻写作的改革,开创了新闻报道的新风。他以自己的作品标新领先,催生出一篇篇佳作。  相似文献   

7.
姜海燕 《新闻三昧》2000,(11):44-45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提倡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向散文式方向发展,要求“新闻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努力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尽量使用白描手法,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于变化,语言要像散文那样生动凝练……”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在立意、意境方面作一探索式的诠释。散文式新闻贵在立意.以意取胜。所谓立意、即一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思想,它是新闻的主体和核心。立意是新闻记者在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报道中引进散文笔法,己经不算是一个新鲜话题。早在20年前,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就曾说过: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  相似文献   

9.
新闻文体的生命在于创新 1982年1月间,新华社穆青社长针对现在不少新闻报道象公文、总结报告这一现象而在一次谈话中提倡写散文式新闻。要求改革新闻报道,对长期以来旧的新闻概念“重新研究,重新认识”,鼓励和支持记者打破规格化,去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新闻形式;而“不应当为新闻报道设置清规戒律”。这是符合我们时代的潮流,符合我们新闻改革的方向的。新闻文体的生命在于创新。新闻写作形式是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发展的。客观事物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运用散文笔法写的新闻报道。这种新闻吸收了散文的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新闻写作形式。近年来,一  相似文献   

11.
“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是穆青于60年代初提出来的。他所说的“散文笔法”,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应该“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这个观点,提出了新闻写作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文字上,把散文讲究意境、讲究文采的特点融会于其中,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意境和现场感,使之鲜活、生动,有启迪,可读性强。长期以来,新闻作品尤其是消息类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写作中引用文学手法,似乎已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多年前,新闻界前辈、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就曾提出:我们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掏应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许多前辈已作了大胆的尝试,写就了一篇篇名作。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新闻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文学手法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品同文学作品在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写作不需要文学,同样是描述事实,为什么有些新闻作品生动感人,令人回味无穷,而有些则枯燥无味,形同嚼蜡?笔者以为,在内容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新闻写作借鉴文学手法是很有必要的。早在1982年,穆青同志就提出"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的主张。随着时代的进步,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受众已对固有的新闻表现形式不满足,穆青同志这一主张越来越显示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散文化”,并非是笔者发明的新鲜词儿。早在几年前,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就曾提出关于新闻“向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的设想。近两年来,新闻“向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逐渐被新闻工作者和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且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被称之为“流动的韵律”。笔者作为这股“流动的韵律”中的实践者,也深深体验到了新闻散文化的可行性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论题,由论争引出根据新闻发展规律和记者主体思维而自然构建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深度报道、散文式新闻等文体和形式,为新闻提供了多种存在方式。尽管新闻是易碎的,但这些坚致、久远的文体和形式成为新闻的历史纪念碑。可惜我们对这些文体和形式的研究,以往只限于对传统的阐释和表层的分析。在实践中,也因对某种形式的苛求和束缚,常常消磨着记者强烈的创造欲。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的深度报道研讨热,使人们对新闻报道形式创造的思考登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探讨散文式新闻的审美特征,有助于我们把握好散文式新闻的写作方法,准确理解其新闻性和文学性相互融合、渗透的特征。散文式新闻的审美特征有:"自由"是散文式新闻内在的最本质的审美特征;情感愉悦的审美体验;形象生动,趣味性浓,是散文式新闻最典型的外显审美特征;清新明快是散文风格和新闻特征相融合而产生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散文化”的提法一直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一些前卫的记者带头写散文式新闻,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有的用“散文笔法”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对这个问题,笔者谈点初浅的看法。一、新闻“散文式”的历史由来已久。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们就已读到这方面的范例。如《横渡长江情景》:“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无数只大小船只“像箭似的向南…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文学作品有许多共同之处,有许多东西可以相互借鉴。由于在文学作品中,散文的标题和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与新闻更为接近,所以,近年来,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应用较为多见。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一直提倡用散文手法写新闻。他曾经指出:“我们的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清新明快的写法。”  相似文献   

19.
1963年穆青同志率先提出新闻散文化的问题。1982年,他在《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又进一步阐述这一思想:"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革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并且指出"新闻报道要注意文采。也就是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不仅内容是健康的、积极的,而且语言文字、表现形式也是新颖的,也是美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由于事实的局限,和散文比起来,显得沉重和呆板,可读性差.那么可不可以借鉴散文笔法写新闻呢?穆青同志早在他的《新闻工作散记》中就要求新闻记者这样做.他说:“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