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月花 《文教资料》2010,(34):22-24
汉语言发展中词汇的变化发展最为明显.而偏义复词的变化更具有代表性。本文分五个部分逐次分析了偏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其结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中有显著的不同。分析了在现代汉语中偏义复词在结构和意义上的特征.并从这些对比分析中总结出偏义复词在不同历史阶段随时代发展所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衔接语“看起来”的语义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起来"语法化之后成为固化结构--衔接语,其语义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就衔接语"看起来"的语义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衔接语"看起来"表示"看"得来的结果义,"看起来"衔接的后续成分常常表陈述或评论,其衔接的前后成分则体现出顺承义、转折义或推导义.  相似文献   

3.
课程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产生过不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对课程设置与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在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协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语言学类课程自身是个结构体,又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讨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时,应当注意结构、成分及其关系。语言、话语、语用意味着"语言学类",层级、课型、方法意味着"课程系统",具有系统性、闭合性、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建设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4.
让转义"A是A"及同构句是现代汉语里一种非常特殊的表达形式,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体现语言经济性原则的格式,其结构以对称重叠词语为特点,表达的语义有显义和潜义之分,语词表象的显义往往体现为肯定性叙述,委婉否定的语态则是潜义表达,可以说这种句式是现代汉语情态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它的语义结构来看,同形语词处于不同的语义层次,充当的语义成分就不同,从而导致了语义特征差异,显示出一句话两层语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与时代更替,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的文化结晶,体现出深刻的文学内涵与艺术价值。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汉语言的文学形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网络语言的产生,对社会生活以及语言学习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着重对新时期网络语言进行分析,探究了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与意义,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种历史和文化,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一个城市个性化的历史经历也造就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城市个性、弘扬城市特色,应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命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和建设入手,以环境营造为重点,关注其地域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建中 《考试周刊》2013,(22):37-38
佛经翻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翻译活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汉语言的许多方面及人们的哲学思想观念,影响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及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哲学思想、语言文化及文学等各方面探讨了佛经翻译与中国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由讨论层面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体现,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内部治理结构问题.文章主要就大学历史发展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走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情"与"义"是理解《长生殿》结构和主题的门径与核心。在《长生殿》中,"情"是无乖典则,体现"忠厚之旨"的"情";"义"是饱含真"情"、发自肺腑的儒家伦理。《长生殿》存在着一明一暗两套结构,其核心一个是男女至情,一个是儒家之义,形成统一的交互结构。发乎"情",进而"义",是作者的衷心追求。"情"与"义"的和谐统一体现着洪升理想的道德文化和政治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及山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造成了英汉互译中使用的衔接手段不同。分析了语义粘连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等方面;结构粘连体现在信息结构,主述位结构,对偶,排比等句式方面:通过大量实例分析讨论了由于英汉语言的这些差异造成了必须在互译中采取不同的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之岛》书中,萨林斯用"并接结构"概念对结构与事件进行情境综合,结构是事件的根据,事件则是结构的体现,二者在并接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结构作为文化秩序的象征性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历史事物,人们能够从历史中发现结构和从结构中发现历史。各种文化秩序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生产方式,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用实践理性研究"他者"文化,并不能真正理解异文化的深层结构,反而更多的是西方本土社会观念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历史问题讨论法"作为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为不少历史教师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3.
《饥饿游戏》三部曲讲述了一个勇敢者的游戏,作者苏姗.柯林斯把古罗马历史文化融入到了一个惊悚与科幻的故事中。小说构思精妙,善用流行文化符码,诉求年轻人的共鸣,体现了规则可改、路径可逆的创作思想。本文从《饥饿游戏》中体现的文化传承以及新时代的创作理念入手,旨在分析现代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汉语言文化是历史上历史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它贯穿中古、上古以致到现代,在骨片、青铜器、竹片和纸张中进行传播和流传。但是在现代汉语的接触过程中,汉语言文化的规范化发展发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对规范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和归纳,进而提出规范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成果,它与语言有着高度的融合关系。本文论述了汉文与汉语言表现形势,讨论:一汉字——中国文化的脊梁;二词汇——中国悠久文化表现形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相似文献   

16.
“鬼”字形义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鬼”字时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本义。从甲骨文形体、文献语言材料、原始宗教观念、墓葬文化、礼仪制度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传统对“鬼”字的解释均不是其构形的原始意义。“鬼”字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字,而是一个会意字,会人死尸体葬于地下,并以此表示与尸体相关联的鬼魂概念。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古人鬼魂观念认识在文字形体上的朴素的、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魏彩 《文学教育(上)》2013,(21):149-149
识字是人们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掌握字义的认识活动。为了规范汉语言文字,需要我们探讨识字过程音、形、义先后顺序的排列问题。识字过程是熟悉字的音形义的过程,是人们对音形义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the more…,the more…"和"越p,越q"是英汉语中常见的条件倚变句式。它们在语表形式标记上有一定的共性,但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共性上,它们通过结构标记和一定的语序排列体现出各部分的倚变变化关系。在差别上,则是通过结构标记的使用、成分省略和成分倒置加以体现。本文拟通过对两句式的比较分析,理清各自的结构标记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举格式“A是A,B是B”所反映的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例证法描写现代汉语“A是A,B是B”格式和它的一般特点。通过修饰语和这个 格式在语境里的分布,揭示这个格式的各个结构成分的语义和类别、这个格式的结构义都可以产生 变化甚至质变,从而发现现代汉语语法中句内句外环境作用于格式和结构义的新现象,为语言理论提供概括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由于文化传统不同,名词性修饰成分和形容词性限定成分的位置及语序存有差异。本文分析对比英汉语言中修饰限定成分的特点,探求商贸英语中限定修饰成分的汉译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