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依纲据本,明确观察目标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是自然教学的重要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眼辩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用手辩别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大纲的要求,钻研和吃透教材,从而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湖北省编教材第一册的第一课《学校周围的树木花草》,第8课《桔树》,第9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选《不同和相同》一课? 我教书12年,一直从事高年级自然教学,对高年级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熟悉,教学上也感觉比较轻松。但是,随着整个教学改革的发展,我想对新教材进行一番尝试,以尽快适应这个发展。要尝试必须从一年级的第一册开始。 拿到书后,我细细斟酌了一下本册内容,前三课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观察训练课,而第四课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物体,通过教学达到初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分析《固体混合以后》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中《认识固体》的第二课时,我把此课取名为《固体混合以后》。《认识固体》一课教学的活动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通过给物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变化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师安排了把生活中的物体按固体、液体分类及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等活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4.
《你怎么知道》这一课是在训练学生用眼睛观察物体后,重点训练学生用其他感觉器官——耳、鼻、舌、手(皮肤)感知物体,并了解这几个感官的作用。要使学生学得有兴趣,轻松愉快地了解这些感官的作用,我编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共同参与,举教学生听为例: 首先要求大家都闭上眼睛,我把手放在背后拍三下,然后要大家睁开眼,问:“老师刚才在干什么?”“拍手”。学生异口同声。“你们怎么知道的?”“听出来的。”“用什么  相似文献   

5.
《观察鱼》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鱼、描述鱼、研究鱼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鱼,并且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凸透镜实验的设计与探讨钟祥市实验小学张自强(431900)小学《自然》第5册第11课,课题是“凸透镜”。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凸透镜的三大作用:会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成象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时...  相似文献   

8.
“图形的面积”是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初次接触有关面积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学会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进而理解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一、通过实物的观察、操作,建立面积的概念在讲解面积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操作实物,用手摸自己的铅笔盒,用眼睛观察实物:长方体的物体、正方体的物体、圆球、不规则的物体,理解物体的表…  相似文献   

9.
《物体能传播声音》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常识课本第五册第十四课的一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空气、水、木材、金属物体等都能传播声音;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巧用课本插图──教《怎样认识物体》(一)的体会陈建华小学自然课本第一册第二课是第一次教儿童用观察的方法学习《怎样认识物体》及初步认识水是什么样的物体。课文第二部分的4幅插图是引导学生应用第一部分中所获得的基础知识,认识物体并指导学生在用眼、耳、鼻、舌...  相似文献   

11.
【教学背景】《观察鱼》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鱼、描述鱼、研究鱼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鱼,并且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某些特征。在学生对鱼进行观察研究时,有些组为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维课是小学《自然》八种课型之一。这类课多见于探索和发现事物规律等方面知识,如《什么力使苹果落地》、《物体的重量》、《地球引力》、《无限宇宙》等。这些课虽然不多,但通过教学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前辈科学家发现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围自然事物、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发展创造性的思维。现以《什么力使苹果落地》(《自然》第三册第十一课)为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一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有能力培养的内容。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五种能力,即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观察能力的内容有以下7点:(1)用眼睛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第2课);(2)用耳、鼻、舌、手(皮肤)认识物体的声音、气味、味道、冷热和软硬(第3课);观察和描述叶的形状(第5课);用放大镜观察砂和粘工(第7课);用看、摸、刻划的  相似文献   

14.
苏科版小学《自然》第八册《水的浮力》一课要求学生通过测量同一钩码在水中不同位置发现“物体占据水的空间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  相似文献   

15.
《浮力》复习课的设计开国英设计指导思想1.通过录像、投影帮助学生复习有关浮力的基础知识,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浮力概念的复习目标要求:使学生深入理解浸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受...  相似文献   

16.
《热胀冷缩》(第一册第十课)属观察实验课型。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初步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课应从观察开始,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自行实验”、“拟题讨论”等实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兴趣。在观察实验、研讨中认识物体(液体、气体、固体)  相似文献   

17.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自然第六册七课)属于实验课型。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重点是学生设计电路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学的有关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设计电路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正确区别物体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半导体及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18.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自然课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启蒙课 ,要求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归纳推理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抓住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在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方面 ,大纲只要求学生“用感官进行观察” ,这种观察属于定性观察 ,凭借感官直接对事物进行感知。如教学《水》一课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先利用眼睛看 ,认识水是无色透明的 ,接着指导学生用鼻子闻 ,认识水是没有气味的 ,再用舌头尝 ,认识水是没有味道的。最后可引导学生把已获得的上述水的各种特点归纳、…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三册《摩擦起电》一课教学设计苏玉彩[教材分析]:本课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现象。第二部分: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带了电。第三部分:通过游戏,验证课文第一、二部...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比较物体的重量罗田县河铺小学曾幸荣(436600)在小学课本自然第三册《物体的重量》这课的后面,安排有这样一个实验题:"怎样测定某一固体比同体积的水重多少或减轻多少?"编排这个实验题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技能的巩固,又是为后面《水的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