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周的“射礼”是上古中国人体运动制度化的集中体现,故分析中国人体运动制度化要从“射礼”入手;而要了解西周“射礼”的组织机理,又须从“射礼”中的官制入手。西周的“射礼”是竞技运动“举国体制”的萌芽,这一萌芽的分析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运动“举国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对人体运动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人类社会发祥以来 ,“礼”傍而从之。不同社会 ,“礼”的价值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古“礼”常通于“法” ,服务于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礼仪教育》是武汉市“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1996年启动以来。经过三年的研究,现已按期完成,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目的与意义: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十分丰富。“礼”与“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指社会制度、法规、规范,“仪”是行为表现形式,“礼”是“仪”的标准,“仪”是“礼”的具体化、形象化。不同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这首问世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至今千古流传而不朽,世世代代吟唱而不衰,且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究其魅力何在?笔者认为,《木兰诗》的美学价值赋予了诗的魅力所在是其根本。因此,笔者试从审美观点出发,对《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作粗略探讨,以供商榷。《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心灵”与“外貌”俱佳的巾帼英雄形象,而且还体现在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众多的修辞格,从而艺术地塑造了木兰这一“完美”的形象。一、《木兰诗》的人物形象“美”《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诗中主人公———木兰…  相似文献   

5.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探究性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展现和发展学生思维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参加了“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学习之余 ,我进行了几次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尝试 ,下面是我上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研究课。在这节课的设计上 ,我将重点放在创设出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的探究学习情境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活动 ;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在思维的碰撞中理解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6.
许燕平 《阅读》2023,(95):36-38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阅读之眼”:以“飞鸟之眼”通览,以“蜻蜓之眼”慢品,以“蚂蚁之眼”细读。这三只眼睛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高处”通览整本书,培养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培养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反复精读关键情节,培养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7.
一个新异奇特且能准确传达广告信息内涵的创意,是使招贴广告更好发挥功能作用、达到广告目的的关键。“打破僵硬的习惯思维”的“陌生化”理论观点,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招贴创意过程提供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思维方式。“旧元素新组合”的多种图形创意方法就是“陌生化”理论应用于招贴创意实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射箭活动在西周社会的盛况是罕见的,且与西周统治者的精神统治工具“礼”相结合,形成对社会各阶层均有一定影响的射礼活动。作为当时特有的社会现象,“射”与“礼”结合形成射礼必有深刻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各位老师和同行。中国古称礼仪之邦,最重视礼。礼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愈加体现出对阶级统治的重要性。以周公旦为代表的周代统治者制礼作乐的结果,促成了礼在周  相似文献   

9.
试论孔子“孝”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孔子学说的“仁”“礼”思想研究极多.而于孔子之“孝”则论及甚少.事实上.“孝”与“仁”“礼”一样.也是孔子学说的重要概念,知“仁”知“礼”也应知“孝”;而且,经过长期的嬗变、发展和积淀,“孝”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稳定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深入探讨这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孝之涵义何谓孝?善于因材施教和启发教学的孔子,很少径直界定其义,而总是随机指点孝的丰富内涵.总而观之,孔子之孝是对父母生前延及死后的一贯之道.其主要涵义为:(一)生前之孝:在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在精神生活上敬爱父母.把对父母的物质生活之养和精神生活之养结合起来.这是孔子之孝的基本合义.  相似文献   

10.
《柳敬亭传》自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原五年制课本第三册,今必读课本第五册)以来,注释即有可商榷之处,而至今未作改动。现仅就其中三个词语的注释,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分述于下:[加礼]课本注云:“礼遇有加,以恭敬之和接待。”试问,以礼接待还有不恭敬的么?在这里“加”字应是解词的关键。《左传·隐公五年》所谓“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之“加”就是典型例证。杜预注云:“加命服之等”,也就是说葬礼规格要增加一个等级。“加”就是“增加”之意。自古“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  相似文献   

11.
张旻  刘宁 《阅读》2011,(11):4-8
亲爱的同学们,“阅读快车”又要出发啦!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它位于古城南京的秦淮河畔,就在著名的夫子庙景区内。夫子庙小学是一所极具特色的学校,以“开笔礼”“成童礼”“状元礼”远近闻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快快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2.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有一位大学生手持 1999年 6月出版的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走到我面前 ,要和我讨论该书中李商隐《锦瑟》诗的问题答案。该书在其〔简析〕中写道 :“此诗有别解多种 ,均可自圆”。我想 :“如果这样 ,答案也有多种了 ,老师怎么判分 ?’我认为诗人作意只有一个 ,那容别解多种 ?为此 ,我查了七本有关的书 ,书中认为这首七律是李商隐的代表作 ,甚至是千古名篇。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 …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两课”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高校“两课”作为大学生启迪智慧、纯洁心灵、开启法律思维、明确人生目标、解决成长过程中问题的课程,越来越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提法,如何理解“和谐社会”,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怎样的联系。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哲学基础何在?这是哲学不得不深而思之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青海蒙古族是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为“德都蒙古”.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较好地传承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剪发礼”是伴随着特定年龄举行的人生通过仪式,且与蒙古族早期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息息相关.研究青海蒙古族“剪发礼”的过程和功能,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唐代所称之“礼”既指体现礼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三礼”,又指唐代统治者根据政治需要与社会变迁因时变通制定的“新礼”。唐令的制定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礼的宗法等级原则和精神,唐令的许多规定直接来自于礼的内容,而这个“礼”,主要是指以“三礼”为代表的古礼。唐代“纳礼入令”不仅表现在唐令与礼(三礼)的内容的一致性上,而且也反映在唐令与礼的冲突问题上。唐代礼令关系的另一面,即唐礼与令的衔接关系。唐令与唐代礼典的这种衔接关系一方面取决于唐令的制度法性质,同时也是由唐代礼典的礼仪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自周公孔子制礼作乐奠基,到《大唐开元礼》纂成定型,而后又传承宋元明清,传统礼仪绵延3000年。这种礼仪在古代文化中占据着基干和核心的位置,是如台湾大学高明士教授所说:“如果要以简单的文字来说明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分,实当举礼、律两者。”(《论武德列贞观礼的成立》)礼法涵盖了文化活动的主要部分,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评论周秦汉唐礼仪文化,应给予一个怎样的价值判断呢?礼仪最早的产生在人类社会文明曙光初绽的远古时代,在原始的渔猎采集极低下的生产力下,能得到的维持生命的食物经常是极为有限的。需要一种强制和自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能够平均分配食物,人类社会的第一礼“饮食之礼”,就这样体现着克制和公正,产生出来了。《礼记·礼运》篇对此有个出色的论断:”夫礼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能力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重难点,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构建一个“44535”的教学模式,即围绕文化导向、专业知识、思维训练、学生活动4条主线,融合“讲述中国故事、文化对比、树立跨文化意识、培养解除跨文化交际干扰意识”4个层级,设计“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理论、语言比较、非语言比较、文化比较、文化适应”5个教学模块,按照“引导思维、主动思维、创新思维”3种思维训练步骤,组织"课前报告、小组研讨、总结陈述、个人反思、作业延伸”5种活动,并应用于“中泰文化比较”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合格的政治教师? 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要多“情”。首先教学态度要传“情”;其次教学语言要有“情”;再次授业解惑要重“情”;最后教育方法要用“情”,教师要用父亲式的“严爱”去约束和引导学生,要用母亲式的“慈爱”去温暖或感染学生。 三、引着学生去“追新”——追求创新。一是训练“追新”的思维方法;二是营造创新契机;三是重视创新激励;四是训练“追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先秦各家在构筑自己思想体系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思想资源。孟子正是在改造传统孝道的基础上,走了一条“以孝释礼”的道路,即把主要用来标志贵贱、等级身份的宗法之礼转变为表达血缘情感的孝道之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