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S对龙泉驿区2007年和2013年两个时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六种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用地、林地、耕地、水体、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综合GIS技术和马尔科夫模型来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龙泉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居民点用地、道路用地、水体和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而耕地和林地则大幅减少.最后,分析探讨影响龙泉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经济、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3S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集成应用,比较了传统方法与3S的利弊;主要利用GIS、GPS、RS的集成技术,提出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借助GIS的输出成果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原因,了解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大小、认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特点,为土地监察工作的开展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利用以"3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管理和区域规划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3S"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从其技术方面分析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并预测"3S"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地学信息图谱为城镇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信息谱系研究方法.该文选取四川绵阳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在3S技术支持下,基于地形图、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等数据源,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通过对土地变更调查及乐清市历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社会机制是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2-2014年TM/ETM+影像,选取山地平原过渡带崇州市为研究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了该市土地利用信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社会统计数据对崇州市12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人文驱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为5.72,未利用地其次为1.04,其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显著.(2)崇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各乡镇变动值差异较大,受地形影响明显,土地利用开发地域差异明显.(3)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崇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因素,且驱动作用呈逐年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其变化特征及规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五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 GIS技术平台,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程度变化两方面分析10a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持续增长的地类依次是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面积,面积持续减少的地类依次是耕地、水域和其他用地.(2)2001-2011年,交通水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变化最快,耕地、草地、林地变化较慢.(3)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表明研究区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4)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来看主要为退耕还林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奈曼旗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对获取的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结合遥感影像分析了2001-2006年间奈曼旗实施退耕还林的变化和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结果表明:首先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表明:土地利用变幅度最大的是耕地,最小的是建筑用地;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得出:耕地主要流向草地和未利用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向草地转化的面积比重较大;结合遥感影像与DEM数据得出奈曼旗地势平坦,退下的耕地不是坡耕地而是沙化地,得出的数据与政府制定要退耕还林的数据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作为人地关系交叉最为密切的环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运用e Cognition软件解译得到龙门山地区1980年、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于ARCGIS10.1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对龙门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0—2015年土地利用程度持续加大,社会经济处于发展期;各时期龙门山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其中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量普遍较大;1980—2015年龙门山地区24个县/市中,受汶川大地震及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影响大的名山县、广元市、汉源县、荥经县、安县、什邡市、北川县7个县/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遴选出56篇(2002年1月-2014年1月)心理学质性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学质性研究文献较少;相比单独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文献,综合应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的文献较少;除访谈法外,使用其他数据收集方法的文献较少;心理学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心理学质性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和特殊人群(如灾后应激群体、丧亲个体等);心理学质性研究文献数量在各年份间变化起伏较小,发展缓慢;心理学质性研究作者相对广泛,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相似文献   

12.
耕地数量变化对于粮食安全和区域承载力具有重大影响.以湖北省17个市(州)2000-2011年间的耕地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GI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近12a的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分异和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的耕地数量在2000-2003年期间呈递减态势,2004年后耕地数量逐年缓慢增长,全省范围内耕地数量变化表现出西部减少、东部增多的空间分异;人口、经济科技进步和政策导向是全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旨在为湖北省耕地保护和协调区域人地关系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本科生综合实践技能为建设目标,依托于野外教学实习基地,构建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处理数据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建设内容为利用遥感技术、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多时相遥感影像,设计分层分类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获取调查区多时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数据,依据时空变化特征,提取土地利用变化敏感区,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影像敏感区动态监测,并综合研究土地利用敏感区的生态环境演化及社会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境异质性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揭示云南山区环境异质性与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以云南山区少数民族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为平台,对直苴村的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学效应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苴村环境异质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并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学效应。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基于"3S"集成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应用,选取莆田市涵江区2004年和2008年两期的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如下步骤完成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首先,用ENVI软件以2004年的遥感影像为基准对2008年的影像进行几何配准、图像增强、裁剪等预处理;其次,分别对两期影像选取感兴趣区并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最后,在ARC...  相似文献   

16.
以甘南藏族家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统计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20世纪以来藏族家庭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转型时期藏族家庭结构呈现以下情况:(1)家庭规模扩大;(2)扩大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类型;(3)家庭的经济、养老功能强化,宗教、教育功能弱化;(4)生育意愿更趋理性,性别比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7.
在对2000-2009十年间刊载在国内九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有关英语写作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国内英语写作研究的特点作以简要述评,结果表明:研究内容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关于检验写作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已趋成熟,基于语料库的文本特征分析研究已成规模,关于写作过程的研究缓慢...  相似文献   

18.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203条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论文题录(2001~2008年)进行计量学分析,发现:(1)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在主流心理学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数量并不多,论文的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在研究对象上,侧重积极体验和积极个人品质,而对于积极的社会环境研究偏少。(3)积极心理学的合作研究逐渐形成,但主要是机构内部合作,外部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积极心理学研究队伍正在形成过程中,但是并不稳定,尤其是核心作者并未形成。(4)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等师范院校,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耕地-粮食-人口系统与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1980-2009年相关数据,在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计算耕地压力指数,分析该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成因。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面积及其人均量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产量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相似变化趋势;省内各市耕地压力指数差异较大,北部地区耕地压力指数波动大且耕地压力明显。针对问题提出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特色与经验主要有:重视对美国本土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重视公共政策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公共政策学科获得政府的充分支持。分析美国公共政策学现状,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中国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应当立足于对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以及现实政策问题的调查研究;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应用研究;必须汲取其他学科的养料,加强跨学科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发展;必须重视研究领域的分化,发展分支学科,构建学科体系;必须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