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强习作实践性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中对语文素养又作了明确的阐释,“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既相对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相似文献   

5.
黄秀清 《小学生》2010,(8):15-1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兰星  黄雪梅 《广西教育》2005,(7B):66-67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感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曾万明 《学子》2014,(9):42-42
一、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阅读教材里的文章的目的,本质上不在于获得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本身,而是这些文章在传达信息的时候所产生的“如何传达信息”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这样界定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本真追求是发展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只关注“写什么”就会弱化阅读教学的语文属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勤练笔,让学生在阅读中练笔,从练笔中加深对文本的领悟,享受练笔乐趣。  相似文献   

14.
一、导学设计指导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对于语文素养课标解释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而不能厚此薄彼,有所偏废。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郑旭 《河南教育》2010,(4):46-46
关于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浯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高琳 《青海教育》2014,(7):34-3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程标准进一步针对各个学段提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