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国清 《物理教师》2003,24(4):12-14
在物理教学中 ,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 .因此 ,我们在平常的物理教学中 ,要十分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今举例说明 .图 1〔例〕如图 1所示 ,甲、乙两辆质量均为M的小车 ,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一个质量为m的人 ,站在甲车上 ,当人从甲车以速度u(相对于地面 )跳向乙车 ,又迅速从乙车以同样的速度u跳向甲车 ,求甲、乙两车速度之比 ?〔解析〕人在甲、乙两车上来回跳的过程中 ,人和甲车、乙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设向右为正方向 ,人从…  相似文献   

2.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要正确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必须了解其特性 .本文拟对此作一讨论 .1 整体性动量守恒定律是对一个物体系统而言的 ,具有系统的整体性 ,而对物体系的一个部分 ,定律不再成立 .例 1 质量为 M的小车 ,以 V0 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 ,上面站着一个质量为 m的人 ,问 :当人以相对于车的速度 u向后水平跳出后 ,车速变为多大 ?错误解法 1 :设人在跳出后车速度 V,则其动量为MV,据守恒定律有   ( M m) V0 =Mv.分析原因 :因人在跳出之前 ,人和小车为一个整体 ,因此 ,尽管人跳下了车 ,但在人刚脱离车的瞬间 ,…  相似文献   

3.
倪一宁 《物理教师》2002,23(6):36-37
第 14届全国物理竞赛预选赛中有这样一题 :一木板竖直地立在车上 ,车在雨中匀速行驶一段给定的路程 ,木板板面与车前进方向垂直 ,其厚度可忽略 .设空间单位体积中的雨点数目处处相等 ,雨点匀速竖直下落 .下列诸因素中与落在木板面上雨点的数量有关的图 1因素是 :(A)雨点下落的速度 .(B)单位体积中的雨点数 .(C)车前进的速度 .(D)木板的面积 .分析 :设竖直木板的面积为S ,车前进的速度为v车 ,给定的路程为l,雨点匀速下落的速度为v雨 ,单位体积中的雨点数目为n ,以车为参照系 ,雨点相对于车的速度为v ,如图 1,在t时间落到板面上的…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 1 2 7面例 2题如下 :题目 一枚在空中飞行的导弹 ,质量为m ,在某点速度的大小为v ,方向如图 1所示 .导弹在该点突然炸裂成两块 ,其中质量为m1的一块沿着v的反方向飞去 ,速度的大小为v1.求炸裂后另一块的速度v2 .原分析 略 .图 1原解 导弹炸裂前的总动量为 p =mv ,炸裂后的总动量为 p′ =m1v1 (m -m1)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p′=p ,可得m1v1 (m -m1)v2 =mv ,所以   v2 =mv -m1v1m -m1.取炸裂前速度v的方向为正方向 ,v为正值 ;v1与v的方…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 ,系统的动量守恒、功能关系和机械能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 ,它们在甚多的力学题中被综合应用 ,以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此类力学综合题往往包含短暂的物理过程 ,这是一个难点 ,且在解答时易被疏忽和遗漏 .对于此 ,下面通过典型例题来加以分析 .例 1 .如图 1所示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完全相同的平板小车A与B ,每辆车的质量均为m =1kg .在A车的左端放置一个小物体C(线度忽略不计 ) ,其质量mC=0 .5kg .物体C与A、B两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0 .2 .开始时B车静止 ,而A车与物体C以共同速度v0 =4m/s冲向…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训练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1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不少学生反映,物理课上的内容听得懂,但解决有些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这实质上是思维速度和灵活性不够所造成的。 [例 1]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半程中的速度为v1,在后半程中的速度为v2,且v1>v2,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对于前一个空格,学生基本上都能解决,但也有少数学生简单地认为是(v1+v2)/2,这显然是把“平均速度”误解为“…  相似文献   

7.
叶碧华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12):28-28,33
贵刊 2 0 0 2年第 6期刊登了谢祥金老师的“等离子体发电机电动势大小的刍议”一文 ,笔者认为原文的分析和结论均值得商榷。题目简叙为 如图 1所示为磁流体发电机原理图 ,两极板长为l,间距为d ,其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如图。当电键S闭合后 ,等离子体的流速稳定为v ,求该发电机的电动势。纵观原文 ,笔者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关于等离子体的运动原文认为 ,如图 2所示 ,带电粒子以v0 速度入射 ,无论极板上是否聚集电荷 ,只要离子偏转 ,由于洛仑兹力作用 ,易得v′<v0 。笔者认为 :磁流体电机中的两极板是在一封闭的…  相似文献   

8.
张克理 《物理教师》2001,(12):35-35,37
直径为D的闭合金属圆环 ,电阻为R .以恒定速度v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区域 ,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则圆环全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 ,外力需要做功多少 ?图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鉴于学生数学基础所限 ,我们是无法严格求解的 ,教学中选例要十分审慎 .关于本题做如下分析 :如图 1所示 ,设t=0时 ,圆环前沿刚进入磁场 ,t时刻后圆环进入磁场切割边的有效长度为l,l=2 ( D2 ) 2 -( D2 -vt) 2 =2Dvt-v2 t2 .此时切割边产生的感生电动势E =Blv =2BvDvt-v2 t2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回路中的感生电流I=E…  相似文献   

9.
林宪良 《中学理科》2002,(10):22-22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 ,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 ,相互作用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常用表达式为 :m1 v1 m2 v2 =m1 v′1 m2 v′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 ,除应注意定律的成立条件外 ,还应特别注意定律的四个特性 .一、系统性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 ,应明确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 ,这个系统的始末状态的质量应保持不变 .例 1 一辆装砂的小车总质量为M ,正在光滑水平面上 ,以速度v匀速前进 ,突然车底漏了 ,不断有砂子漏出落到地上 ,求当漏出砂子的质量为m时 ,小车的速度 .错解 :选小车和砂子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0.
史周频 《物理教师》2000,21(3):9-10
多年进行高三复习课教学,发现学生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最易出问题的是符号. 我曾用下面的例题检查过几届学生:质量为M的平板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运动,车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与车相对静止.当人以水平速度(对地)υ向前跳下后,求车速V' . 学生几乎全在不考虑车速方向的情况下列出动量守恒方程,并且总有下面两种形式: 列出方程后仍疑惑:是“+”对呢,还是“-”对呢? 为克服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盲目性,从教学操作和学生运用方便出发,我强调学生要把握动量符号产生三步曲:规定、明确、比较. 动量守恒定律体…  相似文献   

11.
在 2 0 0 1年的全国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图 1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大平板A、B ,相距为d ,两板间的电压为U0 ,一带正电的质点从两板间M点开始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 运动 ,当它到达电场中某点N点时 ,速度变为水平方向 ,大小仍为v0 ,如图所示 .求M、N两点间的电势差 .(忽略带电质点对金属板上电荷均匀分布的影响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典型的常规题 ,有多种解题思路 ,在南京赛区的阅卷中就看到有多种解法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采用了过程大致如下的方法 :根据动量定理有 ,在水平方向 (即x方向 ,图中未标出 )上 …  相似文献   

12.
物理与数学的关系本极为密切,对一个学习物理的人来说,其数学水平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越是高层次教育,这种能力越重要.在高中阶段学物理时,对学生的数学水平也有相应的要求.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但许多学生总是把物理与数学孤立起来,没有形成在物理上应用数学的意识.怎样才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一项综合而系统的教育教学工程.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包括: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以及物理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转化的教学等.  相似文献   

14.
陈卫东  王达元 《考试》2004,(2):43-44
质量为M=1kg的平板小车,左端放有质量m=2kg的铁块,铁块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开始时车和铁块以v0=6m/s的速度向右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并使车与墙发生正碰,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车的速率与碰前相等,车身足够长,使铁块不能与墙相碰,如图一所示(g=10m/s^2)  相似文献   

15.
设想有一根截面不均匀的自来水管 ,水平放置 ,近图 1似作为理想流体的自来水定常地流过该水管 (如图1所示 ) .其中A、B为靠近水管轴线的某一流线上的两个点 ,A、B所在处的水管横截面积、流速与压强分别为S1、S2 ,v1、v2 和p1、p2 ,连续性方程为v1S1=v2 S2 , (1 )因S1>S2 ,故可知v1<v2 .由伯努利方程p1ρ +12 v12 =p2ρ +12 v2 2 ,(2 )可知p1>p2 .(2 )式中 ρ为液体密度 .上述结论是在相对于水管静止的坐标系 (Ox系 )中给出的 .今设想另有一个沿Ox方向匀速运动的坐标系O′x′系 (例如沿Ox方向匀速运动的汽车…  相似文献   

16.
苏贤禄 《物理教师》2002,23(1):42-4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课本 ,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深挖课本的潜能 ,发挥课本的功效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本中有关微小量内容的学习 ,学会用微小量处理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以期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文拟就微小量的比例关系 ,关联关系和微小量近似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微小量的比例关系利用微小量的比例关系来定义物理量 ,揭示物理规律 ,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课本中多处用到 .如直线运动中的即时速度v用微小位移Δx和极短时间Δt的比值来表示 ,即v =ΔxΔt.此方法应用广泛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并推广…  相似文献   

17.
郎军 《物理教师》2001,22(8):44-44
题目 :A船从港口P出发 ,拦截正以速度v0 沿直线MN航行的船B ,P与B船所在航线的垂直距离为a ,A船起航时 ,B船与P点的距离为b ,且b >a .如图1所示 .如果略去A船起动时的加速过程 ,认为它一起航就作匀速运动 ,求A船能拦到B船所需的最小速率v .图 1          图 2解法 1 :(正交分解法 )如图 2建立坐标系 ,并设经过一段时间后两船相遇于H点 .将两船的速度分别如图正确分解 ,由图可见两船在 y方向的位移相同 ,这就要求两船在 y方向的分速度相同 ,即vAy=vBy=v0 sinθ=av0 /b .要A船的速率最小 ,需v…  相似文献   

18.
在高考复习中,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解决同一物理问题,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去体会物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复习效果和综合应用能力.下面就一道习题提出几种解法,诚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为谢.例如图1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做直线运动,今在车的右端轻  相似文献   

19.
吉临荣 《物理教师》2003,24(2):50-52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那么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考查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呢 ?现列举几道好的中考题供大家参考 .1 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物理教学的首要能力目标 ,图 1可把现象观察的内容作为试题 ,只要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可以找到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知识 ,体现“生活即物理”的思想 ,也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戴着“物理眼镜…  相似文献   

20.
图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研究工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对识图、作图和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具体体现.高考说明中明确规定,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对物理现象、关系和物理结论进行表达、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用作图法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