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东阳称“唐人不言诗法”,而实际上唐人不但言诗法,而且其诗法理论是相当丰富和深刻的,与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唐代的诗法理论以近体诗为主要讨论对象,探讨并最终解决了声律、偶对、势体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而促进了近体诗学及近体诗创作的全面成熟和繁荣。  相似文献   

2.
崔融是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与诗歌理论家,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于初唐诗坛卓然独立,形成了其诗歌的鲜明艺术特征,如诗歌题材内容的丰富性,意境的鲜明性,作诗的合律性,以及清新淡逸、苍凉悲壮的诗歌艺术风格,而且还对近体诗声律、对偶理论进行了科学总结,形成其诗律学专著《唐朝新定诗体》,为唐初近体诗的成熟、完善,以及最终定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推广与创作上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崔融是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与诗歌理论家,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于初唐诗坛卓然独立,形成了其诗歌的鲜明艺术特征,如诗歌题材内容的丰富性,意境的鲜明性,作诗的合律性,以及清新淡逸、苍凉悲壮的诗歌艺术风格,而且还对近体诗声律、对偶理论进行了科学总结,形成其诗律学专著《唐朝新定诗体》,为唐初近体诗的成熟、完善,以及最终定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推广与创作上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殷璠声律说之所以有很多费解之处,是因为他的声律说的内容比较复杂。他确实反对齐梁声律,认为不必严格遵守近体诗律,但又注重声律,事实上接受了近体诗律。他的声律标准,一是雅调,讲声调之雅特别是格调之雅,声律依诗的雅调兴象而随任自然;二是兼容并包,既闲新声即熟悉近体诗律,复晓古体即通晓齐梁体之前的古代声律;三是词与调合,即声律要与高雅格调相合,要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根据其他具体情况处理声律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高度评价不合声律的刘虚诗声律宛态,无出其右。  相似文献   

5.
唐诗导读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唐诗是一座空前的高峰。文学史上一般把唐代诗歌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是唐诗发展的一个准备时期,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演进趋势,初唐的优秀诗人们对诗歌的写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如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对诗歌内容的拓展、对诗歌风气的扭转,沈佺期、宋之问时近体诗声律的探索,张若虚、刘希夷对意境、情辞等的改进等,都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对初唐宫廷诗文化属性的探讨,及近体诗格律化过程的分析可见,近体诗和词体诞生都有鲜明的宫廷文化特质.一向所说的词体产生于民间,既无古人之记载,也无实在之证据,只是个推测.它是一个世纪以来白话文学史观、平民文学、国民文学史观的意识形态支配学术的产物,需要给予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孔颖达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儒家诗学观,提出风雅之诗,缘政而作、诗述民志,乐歌民诗、畅怀舒愤,塞违从正等系列命题,倡导承、志、持等新的儒家诗学理念,将诗歌的审美教化功能与审美抒情特性统一了起来。孔氏还提出诗为乐章、诗乐同功等诗乐一体论,考察了诗、乐之间相互生发而又辞变声常的复杂历史现象,揭示了上古之乐教统诗教,春秋期间诗乐两艺分途的文脉历程。他对于音韵声律的重视和强调,推动了初唐诗坛对诗歌声律的自觉追求。孔氏三体三用说的提出和发挥,较为合理地阐释了诗之六义说的系列悬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审美意象论和意境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即从诗歌入乐对声律需求这角度考察了初唐人探讨近体诗律的情况。文章从诗人的创作情境、入乐歌诗在形式上的特点、声律探索者的音乐素养和职责几个层面来展开分析 ,指出因诗的四声与乐的五音相对应 ,讲究声律的诗 ,更加便于入乐 ,特别是那些调子固定的乐曲 ,对入乐的诗在韵律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初唐人在永明体基础上对近体诗律的完善 ,正好适应了入乐传唱的要求 ,从而使近体成为唐代歌诗的最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近体诗的声律形式,发端於齐梁,成熟於唐代,其间约二百年左右,不少学者和诗人殚心力而探索,竭才智而求精,付出了巨大而又艰辛的劳动,最后他们以一束艳丽的近体诗形式之花奉献给人间,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宝库。时隔一千多年,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温近体诗声律形式形成的过程,不惟缅怀先贤卓越的创造业绩,更为由此可以引发出我们许多思考,而这些思考却又大大有益于我国目前诗歌创作事业的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盛唐时期各种诗体齐放亮彩,空前繁荣,诗坛可谓百花齐放、盛况空前。这与初唐诗人在诗体发展上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是分不开的。初唐诗人对近体诗的发展、成熟、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盛唐诗体的繁荣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初唐诗歌研究的主流观点中,一直贯穿着狭隘的实用功利主义文学思想。这使初唐诗歌研究片面着眼于政治内涵,忽略了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严重影响了对初唐诗歌的客观认识和公正评价。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开创初唐诗歌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13.
初盛唐朝气蓬勃的诗篇展现了一种年轻的化形态,构成了“盛唐之音”的主旋律,表现为帝王将相的“豪气”、初唐青年士子的“意气”、盛唐山水诗人的“逸情”、盛唐边塞诗人的“侠气”、诗仙李白的“傲气”、诗圣杜甫的“大气”。  相似文献   

14.
唐代传奇小说中穿插诗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男女的诗歌赠答;聚会宴饮时与会诸鬼神精怪的酬唱赋诗;小说中人物的独吟抒怀;引用别人的诗歌入小说发表评论。具体说,诗歌在小说中执行了以下功能:创造浪漫的抒情风格;营造优美的叙事意境;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构造曲折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5.
侠义诗在唐代十分繁荣,尤其是初盛唐时期。当时的侠义诗反映出任侠精神和豪放洒脱、清新刚健风格,这有着政治、经济、民族、风尚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唐诗论家、诗评家皎然在《诗式》等著作中对大历诗坛有独特的评价,对初唐诗人陈子昂、沈拴期、宋之间有鲜明的褒贬。其明显的局限是有过重的南朝情结,对唐诗的特质缺乏认识,而摘句评诗也存在失误。  相似文献   

17.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6(3):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鷟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20.
清代唐试帖诗选本的大量选刻,促进了唐诗在清代的传播与普及,加深了清代官方"诗教"观念的影响,并助长了当时诗动的宗唐风气.其中对于诗法的研究,也充实了清代诗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