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混合是陕南方言的主要特征,大多表现为既具有一种方言的大部特点,同时又兼具另一方言的某写特点,那么在界定一个方言的区域、确认一种方言归属的时候,不能只根据某一个方言标准来判断,而要同时参考其他的方言特点.本文在不损害科学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了陕南各个方言区的表现特征及其分区内各项特点之间的层级关系,提出了不同方言区所持标准的取舍意见.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法化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对某一地域内或某一方言的词汇的语法化研究则较少。毕节方言中部分词语的虚化,反映了毕节方言与中古汉语之间的联系,也是汉语实词虚化这一总体趋势的佐证。毕节方言词语法化的倾向,既是词义和语法变化,也是人们认知方式变化的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指没有成为标准语,只在某一区域流行的语言。在俄语文学作品中,方言表达十分常见,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方言的使用给译者带来很大挑战。本文从方言的定义及特点展开阐述,结合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方言表达及其译文,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翻译的具体方法,并尝试归纳总结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方言与移民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方言的形成发展依赖于移民的迁徙,移民的方言是某一地域方言形成的语言胚胎,因而移民的迁徙走向与方言的空间分布、方言类型与移民类型存在对应性。此外,本文还从交互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移民在双言环境中的言语交际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移民方言与迁入地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5.
作为某一区域特殊的语言交流形式,由于人口城市化,经济一体化,以及语言普通化,地区方言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考验。经过研究陕西宝鸡地区方言的生态现状发现,一般情况下,社会方言变化会直接导致地区方言的变化,而地区方言的变化,正是这一地区方言生态变化的整体体现。而且这样的方言生态变化,总是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几个微观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方言与民俗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民俗传承的工具。各民族的民俗事象,也都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所以它始终离不开语言。而所指的语言现象本身也是民俗现象则尤其表现在方言上。某一地区操某种方言也即是某一方言范围。它本身就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民俗特点。正因为方言来自文化底层,其民俗文化底蕴既纷繁又丰富,所以在研究民俗学时,不能不涉及它。  相似文献   

7.
古代小说的方言研究不能只就语言的某一元素进行,应该将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结合,全面兼顾;方言的研究对小说作家、籍贯和成书信息的推测都有一定作用。《金瓶梅》以北方方言(主要是山东方言)和吴方言为主,出现了十多种方言,不可能是作家的独创,它只能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一每一个方言总是拥有一批最能显示本身特征的方言词语的。当然,方言词语流通的范围并不能导致直接划出方言区域的界限,但是,如能结合语音特征等诸方面的因素,方言词语的比较对照对于识别不同的方言或土语群仍不失为重要的一环。湖南方言纷纭复杂。有的方言词语流行很广;有的方言词语只在很有限的地域内通行,甚至只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地点使用;有的方言词语在甲地是根深蒂固,在乙地却象是水上浮萍,问年轻人说有,访年  相似文献   

9.
方言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方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即使用同一种地方方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语用环境、个人风格等等不同,语音、措辞、谈吐也会有不同。在不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方言”一般都是指地域方言。方言一方面是相对语言而言的,方言与语言是个别对一般的关系,语言是一般,方言是个别。人们日常使用的是个别的方言而不是一般的语言。另一方面,方言是相对于民族共同语而言的。民族共同语是以该民族所使用的某一种方言为基础,以某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北方方言是它的基础方言,北京语音是它的标准音。语言与方言理论上的层级划分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因它涉及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但我们不难想像我国各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参差不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处置式中代词回指现象不仅仅在某一地方言或者几个方言中存在,而是普遍存在于多地方言中,甚至普通话中也有出现。各地方言及普通话中的此类处置式有着表示强烈处置特征的共性,但是在形式、代词的性质和作用、使用频率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总结出了记忆英语单词的6种方法:熟悉读音规则,有效记忆单词;掌握常用词,扩展记忆单词;分辨词根词缀,分析记忆单词;以句为单位,理解记忆单词;重点把握重复率较高的生词,巩固记忆单词;结合适当情景,随时记忆单词。指出只有科学记忆单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语气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言语交际中的独用语气词共19个,其中有17个属于单音节,2个属于双音节。这些语气词都能够分布于句末,其中有11个可以用于句末表陈述,1个可以用于句末表感叹,10个可以用于句末表疑问,有6个可以用于句末表祈使。语气词语音上,具超音系特点;语法上,语气词为是非疑问句的必要成分;语用上,使用频率相当高。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三峡移民的语言接触、演变与融合问题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的发明和事物在不断地被人类创造,新的思想和概念在不断地形成,这一切都需要新词采反映,而新词的命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是词的理据。词的理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理据。维吾尔语对事物指称的依据是语音、形体、感知、语义和语法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原则,经过长期的考辨,补定苏东坡诗中词40首。这些诗中词早已存在,大都有词牌可依,而且历代学者(包括东坡本人)及其编印的“东坡集”都将它们作为“词”收录进去。有人持有异议。一言难辩,只好就东坡“诗中词”争鸣的具体篇目,一一考辨,提供新证以答复之。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丰富多彩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不仅仅体现其基本感观上的视觉效果,更被赋予了深广的社会文化意义,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仅仅了解颜色词的概念义而忽视其社会文化意义的人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颜色词。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颜色词的使用领域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颜色词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语紧缩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由于有些词组或短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单词又长,人们在使用时常常省略其中某些部分,紧缩后构成一个新的组合。但这种新的组合必须在约定成俗时,才能成为词汇系统中的新词。本文就英语紧缩词的产生、种类、构成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游离于《现代汉语词典》之外又形成流行之势的“典外流行词”井喷现象,在分析其词义发展类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典外流行词”(主要是形容词、动词)在当代语境中运用的特点和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后附加"然"是由"如此"意的指示代词虚化而来.从战国时代起,"然"字前面的词根已经可以用双音节了,但很多仍用单音节,其中以((庄子>一书最具代表性.<庄子>中的AA然、AB然构构成的词,其词根多为叠音词,而且多为描绘形态和模拟声音的形容词.其语法功能通常在句子里做状语,有时也会用作谓语和定语,一般不做主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词语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使用的人数有限,具有自己的特点,对现代汉语造成了冲击,本对流行词语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表哥/叔”蹿红网络,实现了从专指到类指的转变,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动因,主要体现在语义、修辞和心理认知等方面. “表X”刺激了“房X”的产生,两者都是语义结构槽“财物+称谓”的产物,有着类似的命名机制和语义构成,但是也存在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