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卦名义,学界颇执异论。文章辨析了近世四种说法之未能确立,认为欲明八卦名义,须从立形、命名、取义、衍象四点考察,庶可揭示其浓厚的象征色彩。并谓(《易传》十篇(尤推(《说卦传》),所述八卦名义,实已容蓄了这四方面内涵。提出依《传》解卦,合则然,离则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容、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汉易四时、五行、八卦的结构是由四时五行的结构与《说卦传》的四时八卦方位整合而成的,这个结构中包含的种种矛盾也恰好暴露出《说卦传》的八卦方位中原本并不含有五行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韩愈《南山诗》之“易”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山诗>是韩愈诗歌写景状物的代表作,首引后天八卦方位,以写南山位置之重要,又采汉赋之法为诗,诗中叠用五十一个"或"字,"或"句中连引<剥>、<姤>、<离>、<夬>四卦,以显南山雄奇之貌.韩愈本为儒家巨子,对易学熟稔于心,故本文试缕析<南山诗>中所引用到易学之"象",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援用八卦的方位,以凸显终南山地理位置的险要;二,受<说卦传>的影响,铺陈且化用易象而成诗中之物象;三,深悟<易>取象之精髓,<周易>多人心营构之象,故<南山诗>之物象多非实写之象,取其象征之旨;四,体察易学观物取象,参赞天地之神,契取易学日月同功之用,故整首<南山诗>充溢着雄浑的气质,与韩愈此时愈兼济天下的志气相符.  相似文献   

5.
帛书<易传·要>第四章<损><益>卦论是整个帛书<易传>中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孔子称之为"损益之门"和"易道",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易传>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汉代易学思想发展的基石,但是却没有在通行本中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损益卦论内容的分析,将帛书<易传>中<二三子>、<系辞>、<易之义>和<要>四篇文字的内容与今本<易传>中"乾坤之门"论说进行梳理和比较,并将这种梳理与帛书和今本两种<易传>传播历史脉络的梳理相结合,试图找到为什么损益卦论没能流传的原因并认为如果将"损益之门"与"乾坤之门"结合在一起作为理解<周易>的经和纬,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较为方便地入<周易>之门.  相似文献   

6.
一个卦是阳卦还是阴卦,是由《易经》爻卦符号系统的生成规则决定的。《易经》的卦都可遵照一生二、一变二、二合一的规则逐层衍生出来。每个卦的上爻是阳卦、阴卦的重要标志。这样一来,四象、八卦乃至六十四卦的阴阳分类就完全理顺了。  相似文献   

7.
全面揭示《说卦传》千古失传的中天八卦内容,它连接多章,是该文的核心,是纳甲的;"易逆数也"是指"雷动"卦序的震九坤二,其正序是坤一乾二;帝即北辰太一,乘斗车周行,由"帝出于震"等推知中天震位在北辰,广义中天八卦序含太一,中天太极确定中天位序。使《说卦传》与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建立同质性,进一步确定了老子哲学的神秘母宫。  相似文献   

8.
易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集安八卦图是目前年代最早的八卦图,填补了隋唐之前无八卦图实物的空白.它的卦的组合为中国(汉代)存在多种版本的易学系统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并且为探寻易学源头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就文化史而言,集安八卦图表明了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易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集安八卦图是目前年代最早的八卦图,填补了隋唐之前无八卦图实物的空白。它的卦的组合为中国(汉代)存在多种版本的易学系统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并且为探寻易学源头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就文化史而言,集安八卦图表明了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周易><豫>卦之象数义理的探析,结合古代典籍中的乐论,阐明了<豫>卦所包含的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独特内蕴,并揭示了古代音乐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1.
赵彦卫倚重卦象、之卦等方法取象治易,对历代易家所津津乐道的卦气说持反对态度,斥河洛为荒诞不经之学;其重<左传>筮例筮法、<易传>固有之象的解易思维及偏考证辨订的扎实学风,与当时宋儒的玄虚之风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2.
以古地名、考古材料及古俗遗存为依据,考证湖南靖州与毗邻会同县一道同属于神农创易的核心区域;靖州飞山是神农炎帝“仰观天象”处;首次发现“四卦”体系证据,推论靖州“飞山四卦”为先天八卦与连山易之源。  相似文献   

13.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不论是从哲学方面还是从史学方面看,都可说它是一部伟大的著述。但是,我认为《易经》还是有缺点的,单就《易经》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就不是科学、简单明了的。那么,按照《易经》的哲学思想:“易有太极,是(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分析,于是得出坤0、复1…震9…坎18…兑27…艮36…离45…巽54…乾63。这和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ainiz)所标出的卦序:0、1、2、3……63相一致。这一卦序不是别的,正是被埋没两千多年不为人知的黄帝《归藏》卦序。何以见得?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六十四卦》为证。最后,揭示出黄帝卦序推导公式:n=∑6m=1am.2m-1并写出黄帝六十四卦卦序新歌为本文作结。  相似文献   

15.
在周易研究中,作为八卦之一的《兑》(三)卦,现代对其含义的解释是“象征沼泽”。本文对此提出了疑义。指出《兑》(三)卦的基本含义应为“象征恩泽”,并根据八卦的内涵和先秦时期的论述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由于惠栋极力推崇汉易,故其<易汉学>中有关汉易卦气学的考述在文献资料的取舍上有明显的倾向性,且对汉人的有些说法也缺少应有的分析鉴别,这对后人认识有关汉易卦气学的一些问题还是有负面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象,每一爻所显示的是小象.对<周易>的研究,只有抓住了卦数和卦象这两个因素,才可能有章可循,进而探究"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律志>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颇为丰富,京房"六十律"与汉<易>"卦气说"象数模式的密切关联性,正是从<后汉书·律志>相关记载中得以显示的.本文对<后汉书·律志>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作出具体的分析评说,并论述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原遗址凤雏甲组建筑基址的形制与《易经》丰卦卦象及阴阳八卦之象数吻合。本文通过对古人“现象制器”思想的探讨,对丰卦卦象、卦辞本义的求索,认为风雏甲址系周人取法于丰卦卦象所致,它是周人的宗庙而非宫殿或贵族宅院基址。周人的宗庙基址取象于丰卦卦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农业民族,周人祈求通过观天知天,掌控天文、气象从而达到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国泰民安的愿望和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易》类书籍标点中,六十四卦卦名是否应加书名号,各书观点不一,莫衷一是。现行《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经》指《上经》和《下经》,《传》指《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上下经》为六十四卦总名,可加书名号;六十四卦为经文之正文,可不加书名号。其实六十四卦卦名作为专名更早于篇名,专名之义更广于篇名之义。若加上书名号,则六十四卦违离卦名取义于卦象之原理,于《易》源于象之旨远矣。在通行《周易》各本中,六十四卦卦名多在目录中出现。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并不等同于篇名。六十四卦卦名勿须加书名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