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教师的职业压力及其心理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较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现有研究多考虑从改善教师工作的外部环境来减轻其职业压力。文章认为,教师职业压力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若能从认知、态度、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时间管理及人际交往等内在方面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那么,职业压力就会转化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心理负担十分繁重,心理压力不断增加.面对来自社会、工作、学校、生活方面的一系列压力,有的教师积极地将压力化为动力,但也有教师表示自己正面临心理枯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处于难以应付的状态,甚至有教师无法调节心理偏差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3.
董炯华 《职教论坛》2012,(32):100-102
高职教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面临科研、招生、管理、教学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容易因应对不良产生心理压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通过提高职业认同、推进人本管理、提供应付资源、发展合理观念、深化心理保健等积极策略有效应对压力,催生职业热情,并使压力转化成教师奋斗的职业动力,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根源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由于教师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下,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教师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有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这在技工学校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学改革带来的工作压力大。大多数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其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加上班级…  相似文献   

5.
正职业认同是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内在接纳。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一个形成良好职业认同的教师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调动个人全部力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角色中来,感受教师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幸福感。诸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奠定的心理基础[1-3]。但是,教师职业认同影响教师专  相似文献   

6.
积极、稳定的职业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许多师范生在最初选择师范专业时是基于原生的职业情感,即个人生活体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认可.原生的职业情感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良好根基,它能驱动榜样的定向观察,接纳积极的教育暗示,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的深化,激活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使教师职业情感向稳定性专业情感转化.因此,基于其中的转化机制,师范生原生职业情感积极转化需要做到:树立优秀教师榜样,增强专业定向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育积极的专业情感;引导自我调节系统构建,强化职业认同感;优化专业实践课程,增强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从教师感知角度出发,大学组织公平是教师群体对大学组织资源分配结果公平与程序公平的协同认可的有机统一.大学组织公平能够建立起教师的信任,促进教师产生积极组织行为并提升大学的组织效能.大学教师追求组织公平的动因是资源稀缺和关系模糊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实现组织公平的逻辑是通过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来获取资源和实现自我价值.基于此,在组织公平实践过程中,大学需要在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的基础上嵌入基于资源的公平、基于关系的公平与基于可行能力的公平,并以教师共同价值观、心理区隔化和差异化评价为基点建立起网络式的公平互动规则.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心理负担十分繁重,心理压力不断增加。面对来自社会、工作、学校、生活方面的一系列压力,有的教师积极地将压力化为动力,但也有教师表示自己正面临心理枯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处于难以应付的状态,甚至有教师无法调节心理偏差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     
掌握需要特点,做好学生工作 需要,走一个重要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了解中学生的需要,对于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很有必要。邱钟英在《云南教育》撰文指出,当前中学生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可调节性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一方面,应尽量满足中学生的正当需要,而不能压制、扼杀学生正当和合理的需要,否则会造成学生的心理挫折,产生偏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聘任制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对大学教师学术自由产生驱动力的同时,带来的消极影响亦日益凸显.守护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既需要通过实施教师聘任制来驱动,更需要从对教师聘任制的消极影响进行消解理性认识大学教育活动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关系;尊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规范聘任制度;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工作动力,是指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内驱力,青年教师的工作动力通常表现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时的主动性的程度,积极性的高度和自觉性的强度。它既不是先天的,也不是人为的,是由社会教化和教师内化而逐步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致包括职业准备和职业实践两个阶段。 职业准备阶段是青年教师根据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对教师这个职业所形成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教师的职业角色形象,并以这种角色形象为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教师的角色,这种先在思想上心理上进入教师职业角色的过程,贯穿着一个青年教师正式上岗前的职业培训过程,并成为今后工作动力形成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上心理上进入教师职业角色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师范院校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仅传授给师范生以教师必备的知识,更给他们提供了体验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是指大学教师对其职业所表现出来的忠实、敬畏态度与积极进取行为。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不够完善、大学评估激励制度不够健全、大学教师心理契约的不平衡以及职业稳定感的缺失等导致了大学教师职业忠诚向市场忠诚转移。回归大学教师职业忠诚的前提是积极培养大学教师的学科忠诚,核心是加强大学组织文化建设,关键是重构大学教师良好的心理契约,重点在于完善大学教师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心理契约在高校师资管理中有其客观必要性。教师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师资管理中需要心理契约“诱导”,以提高教师忠诚度、提升教师归属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营造以教师为本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帮助高校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是高校教师心理契约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陆晓林 《教书育人》2000,(13):46-47
后进生的管理、转化工作是班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化后进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家庭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促进后进生自我转化欲望的生成和发展上,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角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转化工作中,如果能注意改变后进生灰暗的角色知觉,弱化“后进角色”的心理暗示,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角色意识,促使他们生成自我转化的欲望,就会产生良好的角色效应,实现自我转化。近几年来,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也注意运用了角色理论,取得了较好的转化效果。 一、善用角色期待,诱发自…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大学教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控制性管理,把教师当“教学机器“看,是“重管轻理、重控制轻服务“的物本化管理,严重影响大学的内涵发展.正确的大学教师管理,应该把教师当“发展性个体“看,强化服务,弱化控制,充分关照教师的个体发展需要与心理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徐卫 《四川教育》2007,(1):25-25
伴随繁杂、辛苦的工作内容和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带来的职业压力以及职业"崇高度"的下降,教师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下工资发放制度在客观上导致激励作用丧失,许多教师缺乏职业发展的自我设计和预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运动中工作激情日渐消损,动力在消减,前行变迟缓。缺失了对工作的激情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教师成长就缺失了内在的动力,生命将会黯然失色。可以说,教师"动力再生"既是教师自身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基于教师动力消减之现实背景,本期策划重在探讨学校--这个教师管理的基层组织如何通过氛围营造、平台搭建、柔性管理来找准教师的动力源,唤醒教师心灵、点燃教师激情、点亮教师人生。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尤其是在个体力量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教师与其意志消沉还不如奋起一搏,与其抱怨生活还不如知足乐教,扬起理想的风帆,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在忙碌中体验快乐,把对职业生命质量的关注、对创造的追求视为"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进而催生出永往直前的动力,成就自己幸福的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17.
伴随繁杂、辛苦的工作内容和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带来的职业压力以及职业"崇高度"的下降,教师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下工资发放制度在客观上导致激励作用丧失,许多教师缺乏职业发展的自我设计和预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运动中工作激情日渐消损,动力在消减,前行变迟缓。缺失了对工作的激情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教师成长就缺失了内在的动力,生命将会黯然失色。可以说,教师"动力再生"既是教师自身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基于教师动力消减之现实背景,本期策划重在探讨学校--这个教师管理的基层组织如何通过氛围营造、平台搭建、柔性管理来找准教师的动力源,唤醒教师心灵、点燃教师激情、点亮教师人生。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尤其是在个体力量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教师与其意志消沉还不如奋起一搏,与其抱怨生活还不如知足乐教,扬起理想的风帆,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在忙碌中体验快乐,把对职业生命质量的关注、对创造的追求视为"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进而催生出永往直前的动力,成就自己幸福的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18.
潘洋 《四川教育》2007,(1):23-23
伴随繁杂、辛苦的工作内容和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带来的职业压力以及职业"崇高度"的下降,教师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下工资发放制度在客观上导致激励作用丧失,许多教师缺乏职业发展的自我设计和预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运动中工作激情日渐消损,动力在消减,前行变迟缓。缺失了对工作的激情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教师成长就缺失了内在的动力,生命将会黯然失色。可以说,教师"动力再生"既是教师自身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基于教师动力消减之现实背景,本期策划重在探讨学校--这个教师管理的基层组织如何通过氛围营造、平台搭建、柔性管理来找准教师的动力源,唤醒教师心灵、点燃教师激情、点亮教师人生。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尤其是在个体力量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教师与其意志消沉还不如奋起一搏,与其抱怨生活还不如知足乐教,扬起理想的风帆,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在忙碌中体验快乐,把对职业生命质量的关注、对创造的追求视为"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进而催生出永往直前的动力,成就自己幸福的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19.
伴随繁杂、辛苦的工作内容和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带来的职业压力以及职业“崇高度”的下降,教师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下工资发放制度在客观上导致激励作用丧失,许多教师缺乏职业发展的自我设计和预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运动中工作激情日渐消损,动力在消减,前行变迟缓。缺失了对工作的激情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教师成长就缺失了内在的动力,生命将会黯然失色。可以说,教师“动力再生”既是教师自身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基于教师动力消减之现实背景,本期策划重在探讨学校——这个教师管理的基层组织如何通过氛围营造、平台搭建、柔性管理来找准教师的动力源,唤醒教师心灵、点燃教师激情、点亮教师人生。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尤其是在个体力量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教师与其意志消沉还不如奋起一搏,与其抱怨生活还不如知足乐教,扬起理想的风帆,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在忙碌中体验快乐,把对职业生命质量的关注、对创造的追求视为“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进而催生出永往直前的动力,成就自己幸福的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20.
伴随繁杂、辛苦的工作内容和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带来的职业压力以及职业"崇高度"的下降,教师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下工资发放制度在客观上导致激励作用丧失,许多教师缺乏职业发展的自我设计和预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运动中工作激情日渐消损,动力在消减,前行变迟缓。缺失了对工作的激情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教师成长就缺失了内在的动力,生命将会黯然失色。可以说,教师"动力再生"既是教师自身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基于教师动力消减之现实背景,本期策划重在探讨学校--这个教师管理的基层组织如何通过氛围营造、平台搭建、柔性管理来找准教师的动力源,唤醒教师心灵、点燃教师激情、点亮教师人生。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尤其是在个体力量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教师与其意志消沉还不如奋起一搏,与其抱怨生活还不如知足乐教,扬起理想的风帆,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在忙碌中体验快乐,把对职业生命质量的关注、对创造的追求视为"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进而催生出永往直前的动力,成就自己幸福的职业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