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 《山东教育》2003,(27):29-30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主动学习才能使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中央教科所组织实施的“幼儿园学具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核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实验。它主要是围绕“动手操作”“培养智能”“面向全体”等关键问题构建而成,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法体系。它一改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记”的消极被动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上相互渗透,为幼儿创设了自由的空间,使幼儿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会合作,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活动、去探索、去…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只注重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而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改变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3.
以新的知识观来诠释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重大突破。新《纲要》并没有开列出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激发孩子学习的需要、兴趣”的要求,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与儿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仍然受到“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并产生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重教材的本意,轻幼儿自身的想法;二是重教师教的过程和结果,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简化或弱化了教育目标。本文结合对《纲要》的理解,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作一些新的思考。一、教学内容贴近“真”,为生活而教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只凭借图片表象、虚拟情景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远离了生活。要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真,就要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融…  相似文献   

6.
张睛 《早期教育》2011,(11):27-28
“文化化人”式教育,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文化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多方面的育人功能,建立一种以关注幼儿学习过程和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机智和幼儿学习方式改革的新教育模式。“文化化人“式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园教育格局优化,促进幼儿个性、主体性、幼儿多元智能开发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新的知识观来诠释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重大突破。新《纲要》并没有开列出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激发孩子学习的需要、兴趣”的要求,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与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新的知识观强调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王美菊 《贵州教育》2013,(17):21-23
由于受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要教给幼儿的,幼儿不一定都想学、都能学到;幼儿能学到的东西也可能不是教师想让他学的。“教”与“学”之间这种不对称关系,要求教师把幼儿看作主动的学习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注重知识的教授,而不考虑幼儿的学,不要占据了主体位置,而忽略主导的角色,不要因为老师的教师身份而忽视幼儿自身的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观念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走出“常套角色” ,树立新型师幼观1 从教育活动的“独奏者”向“合奏者”、“伴奏者”转换。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基本上是以分科教学为主 ,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预先安排的上课为主。教师扮演的是教育活动的“独奏者” ,幼儿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 ,幼儿不具备学习的心理准备 ,也不知道学这些为了什么。在以教师“独奏”为主的活动中 ,教师也花费了很大力气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 ,因为幼儿的活动动机和愿望不是内在自发的需要 ,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就不能被调动和维持。在…  相似文献   

11.
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却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灌输等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为什么教师那么难于把自己理解的正确观念落实到行动上呢?在冷静的分析后,我们发现,教师自己就是被“灌”出来的。教...  相似文献   

12.
“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十分重视教学的方式,强调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而培养幼儿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一、潜心学习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要探索“做中学”的教学规律,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掌握其内涵、外延、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因此教师加强学习是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的前提。我们采取了两种学习形式:其一,集中学习,即在课题研究前,集中学习“做中学”的科学教育活动理论。我们通过收集“做中学”相关理论和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分析整理国内外前期实验的科学教…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2006,(9):36-37
当前幼儿园教学研究中存在三大当务之急:一是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相对脱节,二是教师重视教、忽视学。三是以教师为群体的“园本教研”浮躁。而教法研究恰恰可以解决这三大问题。使教师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并从教学行为上反映和表现出新的信念。所以,教法研究是理念和行为融合的研究,开展教法研究可促使教师“紧盯”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进而研究自身教学与幼儿学习之间的关系。当然,教法研究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科学规律为前提,才能变“让幼儿学习适应教师教法”为“让教师教法适应幼儿学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已逐步融入课程综合化的潮流,在艺术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要求改变学科本位,打破学科界限,寻求融合的发展趋势。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联系我园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艺术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整合”的思路,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倡导艺术教育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将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较自然地融人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讲,教师的“教”应该由幼儿“学”的特点或规律来决定。如果教师不顾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规律,一厢情愿地去教,那只能是事倍功半,难以实现教育目标。随着对幼儿学习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幼儿学习过程反映出这样的规律,即从意识→探索→深究→利用,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封闭回路。在这四个环节中,意识是指对人、事、物与概念等学习对象的初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幼教界基本上都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都知道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视幼儿为“接受器”,致使教育过程往往成为一种强迫幼儿学习的外在过程。不论幼儿是否有兴趣,也不论他是否可接受,他都得始终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能动和创造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是由教师充当主角,教师教、幼儿学;教师问、幼儿…  相似文献   

17.
张莉 《成才之路》2011,(36):66-67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思想的深入,我园教师开始探索幼儿艺术教育的多种模式及科学方法,逐步改变了习惯于采用“示范——模仿”,重在灌输,搞机械训练,“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试图用“引导——发现”式来取代“示范——模仿”式,  相似文献   

18.
王海霞 《福建教育》2013,(12):28-31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许多教师也已逐渐认识到幼儿自主自愿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开始引导幼儿关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为了使每位幼儿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概念,目前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仍以集中教学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教”,幼儿操作练习、巩固等方式以期“高效率”地让幼儿习得一些数学知识经验,而忽视了幼儿自主自愿获取知识经验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因教而学”的理论归属   近来有学者提出“因教而学”的主张。所谓因教而学,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自觉地认识教师教的特点,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教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1]。“因教而学”可以看作解决教与学相互适应问题的一种思路,也是关于在教育情境中如何学习的一种理论。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试图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以备向教育者论述教育活动的规律,培养聪明的受教育者,“因教而学”是值得列为其中的命题。   受教育者同教育者一样也是教育中最活跃的因素,不仅仅教…  相似文献   

20.
二、破老师讲、幼儿听观念,立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想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我们从长期以来的只重视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到注重研究幼儿如何学上来。这就要破除“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教、幼儿学”那种陈旧的、模式化的观念,改变只求幼儿会“背数”、会“算题”而不顾思维呆板、僵化的教学方式,创造一种寓教于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之中,寓教于幼儿愉快的游戏活动之中,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习的主导”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要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