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2007年震惊中外的太湖蓝藻危机事件暴发,太湖富营养化及其蓝藻水华治理成为国家和全民关注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对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蓝藻水华暴发的科学解释和未来十年太湖水环境的治理及生态恢复等,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自建站以来对太湖进行了全面、长期的监测,开展了浅水湖泊系统研究、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环保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在太湖站野外科学平台的支撑下,联合院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步创建了湖泊现代过程物理、化学、生物多学科协同的野外原位研究方法,发展了湖泊科学环境要素过程与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新局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湖泊关键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阐明了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特征、区域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作用机理;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及生态恢复的方法与策略,应用于太湖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填补了大型浅水湖泊湖沼学研究的空白,不仅使我国的湖泊科学研究在国际湖泊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崭露头角,也使得太湖站成为了无可替代的野外科研支撑平台和国际知名的湖泊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2.
富营养化对三湖影响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而导致水环境恶化,从而使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扰乱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环境和阻碍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时也影响了社会稳定。为此,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现状,探讨湖泊富营养化原因是解决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该文在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太富营养化、太湖、巢湖、滇池  相似文献   

3.
王静 《科技风》2012,(2):149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导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恢复湖泊应有的功能,必须找到污染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本文从分析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入手,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提出控制污染源和生态修复是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湖泊资源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然而 ,由于地理分布及湖泊性质的不均衡性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 ,湖泊资源退化、环境恶化 ,致使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水位下降、咸化、干化甚至消亡 ;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日益加剧 ,造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 ;湖盆淤积、盲目围垦导致湖泊萎缩 ,洪涝灾害加剧 ;掠夺性的渔业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等 ,并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针对我国湖泊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湖泊环境演变与保护、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东部江淮流域洪泛平原区。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泊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长江经济带湖泊水环境,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缺乏长期监测数据的情况下,过去湖泊环境变化的研究可为当前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历史借鉴。文章剖析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群的环境问题,总结出我国西南地区高海拔山地湖泊水质环境明显好于低海拔的断陷湖泊,江淮地区浅水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比西南地区的更差;通过沉积记录的多指标研究,从长期演化的角度,重点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两个区域不同类型湖泊过去百年来环境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气候、水文和营养变化的响应机理;查明了近年来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讨论了古湖沼研究在生态系统修复参考目标设定、治理效果评估、水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优化、生态系统临界转换预警、生态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滇池水污染是我国高原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治理的难点,"十二五"以来,农业面源污染相对占比上升到入湖污染30%以上,成为湖泊治理的重点。面源污染存在隐蔽性、广泛性、滞后性、风险性、难监测性特点,特别是这类污染发生区域在农村,主导产业是农业,利益主体是农民,治理难度大,是我国乃至世界湖泊污染治理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4-I0004
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说,2010年,我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但环境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被监测的26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的占42.3%,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湖泊的污染现状、污染特征以及湖泊污染水体的主要修复措施进行了介绍。对湖泊污染的特征主要从富营养化、有机有毒污染物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湖泊水体污染治理的工业工程措施和生物修复技术做了重点论述,指出生物修复是湖泊污染水体修复的长期的环保的修复方式,同时对于不同特征的污染水体,应根据其污染特点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污染治理设施与管理相对滞后,同时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不断输入,致使我国大部分湖泊呈现富营养化趋势。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全国26个重要国控湖库只有61%处于富营养状态,而现在已近90%。全国湖泊总面积约91000平方公里,在2015年发生富营养化的面积接近8000平方公里,除青藏高原湖泊区(面积约占49%),其他湖泊分布区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富营养化趋势。传统定点、定期采样分析的方式难以掌握大型湖泊或偏远地区湖泊的富营养化时空变化趋势,而遥感技术能够通过水的光学特性对湖泊的富营养化进行评估,可为全面了解湖泊的富营养化时空动态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吴红波  郭忠明  毛瑞娟 《资源科学》2012,34(12):2289-229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湖泊变化已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本文以长江中下游的6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年-2009年ICESat—GLAS测高数据,采用高斯滤波法对ICESat—GLAS测高数据所对应的回波进行去噪后,用于识别水体与陆地;采用融合算法从LandsatTM影像数据提取湖泊边界;提取湖泊边界内的ICESat—GLAS水位观测值构建了湖泊的年际和年内水位变化,进一步分析了6个湖泊的水位变化时空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从LandsatTM中提取湖泊边界的精度达到10m,ICESat—GLAS测高数据推算出洪泽湖蒋坝站、洞庭湖城陵矾站、鄱阳湖星子站和都昌站、太湖西山观测站、巢湖闸站和高邮湖高邮站的ICESat测高数据验证的平均精度分别为-3.9cm、-8.3cm、-9.0cm、-2.5cm、-3.1cm和-4.1cm;在整个观测期间,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湖泊水位呈周期性波动,但较历史观测资料,湖泊平均水位有所降低,且自2006年10月以后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水位调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