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为学生架起一座从数学知识到实际问题的桥梁,让学生在经历“情境体验—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的知识.《三角形的内角》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验—剪拼”,从而在大脑里“猜想—发现—创造”.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盘活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可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问题—讨论—探索—发现—应用”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训练,使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初中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三类问题为例,探究数学建模的方法与策略,能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初步建模能力,让其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建立模型—求解验证—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启智明理,体悟本质,进而提升其建模意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我们根据初二学生数学思维的特征和接触的实际,采取了“游戏—探究—交流”的模式,开展数学活动课,作了有益的尝试。下面以一节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和实践加以说明。 活动课题是“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由小到大的思考方法的直接经验。  相似文献   

6.
重视“问题解决”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我们知道,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强调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重视“问题解决”是时代对数学教育的新要求。一、对“问题解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改革,就《数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引导其运用数学原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是要义之一。如将数学喻为“思维的体操”,“排列组合”这一教学内容无疑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极好的“体操动作”。下面笔就《中职数学(第二册)》第十章“排列组合”(P158—165)的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数学建模教学的基本理念(一)数学建模的概念在分析“数学建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数学模型”这个概念。数学模型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数学问题,根据其特有的本质规律进行一系列简化、假设处理,并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得到一个数学结构模型。数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数学建模强调的是让学生参与思考过程,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小熊开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P42—43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与乘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除法含义,学习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比较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本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单元的教学共…  相似文献   

10.
“分段计费”广泛应用于生活,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知识。对该类问题的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基础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在数学文化进课堂理念的引领下,以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三个步骤为线索,从数学文化角度出发,挖掘其中的德育、智育、美育教学资源,遵循“数学思考—数学创造—数学欣赏—数学应用”的探究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习得“分段计费”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美好品德,发现车费与行驶里程间“变与不变”的关系,感悟生活中的函数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建成的会展中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买2斤黄瓜需要多少钱?”“坐大巴从柳州到南宁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问题,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如何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一、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指出:学习数学的惟一的重要方法是实…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强调“要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并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包括商品经济的实际中去,”贯彻新大纲的上述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用数学”试题相继问世,这一新举措,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活动年级:六年级。设计背景:注重数学应用是数学课程目标的—个突出特点。美国N CT M数学课程标准中贯穿着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即学习和应用数学。英国数学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现实世界中,能把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本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学习数学中,针对有关“比例尺”教学内容远离学生、应用程度偏低、延伸面不广的情况下,以应用为主的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整合数学、社会常识、地理等课程的相…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解决实际问题是老师学生心中“永远的痛”。对于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大多还是采取先讲例题,然后训练。训练也是学生先做题,之后教师再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忽视语言教学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教学中的作用。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原因,从读题、审题、解题、编题几个环节入手从语文教学中汲取数学营养,让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程的“触须”向外延伸,倡导打破学科“壁垒”,努力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课前思考“圆的周长”是图形认识与测量学习主题下的一节典型课。教材编排与实际教学中,本课大多体现了“直观感知猜测→实验探究验证→概括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规律探究过程。从探究性学习的角度看,学生在前面五年的学习中已经多次经历“猜测—验证”的学习过程,对这种学习方式早已司空见惯。因为缺乏递进的问题驱动或者细致的实验指导等,导致很多课堂出现伪测量、假探究的现象,究其原因则是没有关注思维的发展。为思维发展而教的数学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对“猜测—验证”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思维的进阶。  相似文献   

16.
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几何画板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与创造性。文章以“中点四边形”一课为例,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地去看待问题,利用几何画板发现问题本质、归纳一般性结论,并利用几何画板进一步拓展延伸问题,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证明—归纳—应用”的知识构建过程,将几何画板在开拓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优势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分析发现“情境—问题”教学与数学创新意识的关系紧密相连,对数学创新意识的培育有促进作用,后者关乎国家教育改革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以“平方差公式”为例,旨在说明如何通过“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实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数学探究教学强调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以数学教学内容或相关问题为载体,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数学认知活动呈现出来,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养成数学态度,培养初步的研究意识。它既是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数学教学思想,提倡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是数学探究教学的主要特征.时至今日,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学习方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探究”几乎成为研究数学学习方式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然而,实际的课堂观察表明,数学探究学习的成效不容乐观,在实际的操作上存在很多的偏差.本文从“有效性”与“可行性”两方面思考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背景教会学生借助数学探索世界、创造世界是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随着高一函数学习的深入,数学抽象枯燥的一面开始展露。面对抽象函数等种种问题,学生们不禁要问“学此何用?数学何用?”教师无权把学生训练成只会在试卷上纸上谈兵的谋士,而要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不但可以纸上谈兵“作”数学,还可以真刀真枪“做”数学!由此我想给高一新生上一堂数学建模课,讲讲如何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高一数学第二章《函数》第2.9节“函数应用举例”就通过对一个个接近于真实的问题建立函数模型,向学生展示数学…  相似文献   

20.
“猜想—验证”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与教学手段。在“猜想—验证”实施过程中存在学习方法无助化、教学过程形式化、学生思考被动化等问题。文章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实践,设计了三个“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方法从旧知迁至新知,教学从形式走向常态,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