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朱,赵树理是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卓有成绩的作家。他先以太行山区的农民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肥沃土壤,用中国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优秀的小说。解放以后,赵树理仍然以广阔的农村作为自己生活和  相似文献   

2.
魏霄 《中文自学指导》2006,(6):65-66,42
本文分析了四十年代被树立为“赵树理方向”的赵树理丈学创作的特点,并且通过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关于“大众化”问题的论述的分析,结合“大众化”问题的历史和时代背景,试图解释《讲话》中提倡的文艺作品“大众化”、“与工农兵结合”的真实含义,从而分析当时被认为最好地体现了《讲话》精神的赵树理的创作思想与毛泽东所提倡的“大众化”的实际内涵的相同、差异与分歧之处,并部分涉及到了这种差异影响下的赵树理的当代命运。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在1940年代成为一个方向性的作家,他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追求与对民间文化的过分倚重的艺术倾向并没有完全体现毛泽东《在延座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与《讲话》精神既有适应的方面,更潜藏着内在的冲突。这一冲突延续到新中国文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赵树理的当代悲剧。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毛泽东的《讲话》是奠定丁玲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契机;努力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新方向,反映了丁玲创作活动的党性特征;对党、对人民、对生活的“痴情”象一条红线贯穿在丁玲的生活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 ,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 :一个揭示现在 ,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 ,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一个揭示现在,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讲话》已发表50周年了,《讲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文艺工作者。《讲话》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最完整、最彻底地解决了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为了很好实践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毛泽东特别重视创作主体的作用。要求“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  相似文献   

8.
关于赵树理方向和文学史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在解放区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农民和农村生活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他以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这一切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在前几年“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重评者对赵树理和他的创作方向进行了否定,认为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改写。这种意见显然不够恰当,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文艺,离不开一支无产阶级文艺队伍。建设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的文艺队伍至为重要。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无产阶级文艺队伍的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文艺家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光辉论断,这对社会主义文艺队伍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揭开了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崭新的一页。 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是针对无产阶级的文艺队伍在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相脱离的状况提出来的。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上却没有互相结合起来。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路线方针,构建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其中文艺为人民这一核心理论,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当代文学创作一直践行《讲话》文艺为人民的核心理论,真正做到了为人民而写作。以赵树理及高晓声小说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以新写实小说为代表的城市题材小说以及以官场反腐小说为代表的社会热点题材小说便是这一实践的突出代表。《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仍具有现实的价值及启示,"文艺为人民"仍应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被人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是一位具有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的人民艺术家。早在全国解放以前,边区文艺界就提出“赵树理方向”问题,并且把它“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载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周扬同志也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1946年8月26日《解放日报》)。就是这样一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4 0年代 ,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 ,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 ,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 ,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文艺的大众化审美取向,倡导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用于实践的创作理念,是我党自觉引领文艺发展的伟大尝试,至今仍葆有理论的先进性和现实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规定了一个国家未来数年的文学艺术秩序、标准和原则,在社会革命体制的调整与重构期,赵树理应运而生。他把农民作为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并将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文学视域里。但我们研读赵树理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作品,就会发现其创作实践与《讲话》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结合"的内在精神少有契合而多有错位。这种不容忽视的错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赵树理及其作品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周龙田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6):20-22,44
赵树理的创作因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而被誉为"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然而,赵树理的创作却不时引起激烈的争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从如何对待"生活"这一观念出发就会发现,赵树理创作中对《讲话》里"文学艺术的来源是生活"观点的理解出现了悖反现象,显示了政治诉求与个人独立思考之间的矛盾。这对思考当下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非常重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修养和立场感情的改造问题。在毛泽东看来,这不仅是党的整风运动所要求的,也是创造“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的前提。他在《讲话》中反复论述了这个观点,还以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为例,说明思想的改造、“感情的变化”对于文艺工作者特殊的重要意义。在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历史上,还不曾有过一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象毛泽东那样注重反映过程中的主体的能动作用。应当说,高度重视文艺家作为创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宣言书,也是二十世纪中期马列主义文艺思想发展的里程碑。《讲话》的诞生,不仅对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起着无可置疑的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国进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运动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周立波是《讲话》发表以来革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个人风格和作出了独特贡献的优秀作家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他的功绩,主要在于以《暴风骤雨》这样从正面大规模反映伟大土地改革运动全过程的长篇作品,与赵树理、丁玲等作家一道,用出色的创作实绩,有力地证明了在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跨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时,毛泽东在《讲话》中所指示“文艺工农兵方向”的及时性、重要性和正确性,从而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这一点上,《暴风骤雨》具有类似高尔基的《母  相似文献   

20.
作为赵树理和路翎创作思想导向的<讲话>,为文学指明了无产阶级方向,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讲话>的影响下,赵树理和路翎在20世纪40年代都达到了各自的创作高峰,在整合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的过程中,赵树理以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路翎凸现的则是创作主体本身,二人均拓展和丰富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美学意蕴.50年代中期以后,在"左"的政治对文学施以粗暴的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二人文学创作的激情退却了,面对的是文学才思的枯竭和人生命运的劫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