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上,很多人用蜡烛实验来示范燃烧用去空气中的氧气。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10册中第5课《空气的成分》,就用了蜡烛实验来示范燃烧用去空气中的氧气。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1.提出问题:点燃的蜡烛,用杯子盖上,蜡烛慢慢熄灭,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杯子里的空气用完了?这是本课的引入。 2.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本课用分组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希望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比例。 第一部分实验是这样的: 在一水盆中点燃一蜡烛,将一空气瓶或杯子倒盖在蜡烛上。不久,蜡烛熄灭,而水走进了空气瓶内,水量约占全气瓶的一成(10%)多。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师:(边谈话边演示)如果把蜡烛点燃,将它放入到适量的水中,再罩上玻璃杯,有什么现象发生?生:蜡烛会熄灭,水会进入杯中。师:同学们上节课在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问题?生:不同实验小组的杯中进入水的水位高低不同。师:有什么想法吗?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生:水进入杯中上升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板书课题:水上升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你们认为水上升的高度与哪些问题有关呢?学生答出可能与杯子的高度、火的大小、杯子的粗细、蜡烛的高低、水的温度、水槽中水的深浅有关…  相似文献   

3.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对此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呢?所有的可燃物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熄灭吗?为答此疑,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个实验:将镁带先在空气中点燃,然后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内壁产生大  相似文献   

4.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听了一堂自然课。老师让学生把蜡烛点燃,置于浮在水面的木板上,然后将一只玻璃杯罩在上面,不一会儿,蜡烛熄灭了,杯内的水面逐渐上升。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感到十分惊奇。这时,老师说:“杯内水面上升,是由于杯内空气减少造成的,对吗?”学生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杯内那部分空气到哪儿去了呢?”学生不知道是蜡烛燃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6.
[习作题目]今天是4月6日,星期六。你和李明在家一起做老师在课上讲的实验:将蜡烛放在装了水的盘子里,点燃一会儿后,上面盖上一个玻璃杯,蜡烛熄灭后,杯中的水面会升高。将这一实验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做实验。在多年反复做同一个实验的过程中,即使我知道接下来的结果,我还是会感叹实验的神奇,它像魔术一样,永远让人着迷。当你看到水慢慢流向高处,加热了的铜球不能从铁环中穿过,蜡烛在有二氧化碳的玻璃杯中突然熄灭……你不会发出一声感叹吗?看到学生瞪大眼睛,我心中像魔术师一样充满成就感。  相似文献   

8.
水中的火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是今天,我却亲眼看到了火在水中燃烧。今天上午几个同学在我家玩,爷爷左手端着一杯水,右手拿着一个水槽和一根蜡烛走了过来,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来做一个实验,叫‘水中的火’,我把这根蜡烛点燃后,放在装有水的槽中,蜡烛不会熄灭掉。”我一听愣住了,心想:“就是一大把火放在槽中的水里也会熄灭掉,这点小火怎么会在水中燃烧呢?”爷爷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认真地说:“你不信?那就等着瞧吧!”说着,爷爷将一根顶端呈宝塔形的蜡烛,用一把小刀切成大约4厘米长的蜡烛头,再用打火机把蜡烛底部烧熔,粘在玻璃水槽的底部,用…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利用实验这个杠杆 ,教师大胆放手 ,学生积极动脑 ,主动动手 ,善于归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自然教学中探索出了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授《燃烧与灭火》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 ,然后提出问题 :要使燃烧的蜡烛熄灭的方法很多 ,但为什么用嘴吹会使蜡烛熄灭 ?杯子盖住蜡烛熄灭 ?用扇子扇蜡烛熄灭 ?用剪刀剪掉烛芯会熄灭 ?让学生分小组边实验边讨论边记录 ,解释提出的问题。他们发现 ,用杯子盖住燃烧的蜡烛 ,蜡烛是慢慢的熄灭的 ,联想到《空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 ,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 ,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放进水槽里 ,盖上有底烧杯 ,蜡烛熄灭了 ,杯子里的水上升了 ,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 ,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 ,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 ,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 ,很不易点燃火柴 ,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 ,再进行实验。2 水槽中水的多少和蜡烛的长短要适宜  学生实验时 ,水槽中的水太多会淹没蜡烛 ,太少进入杯子里的水有时不明显 ;蜡烛太长烧…  相似文献   

11.
1 杯子相连大气压力的作用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空玻璃杯 ,在一个玻璃杯中点燃一小截蜡烛 ,杯口上盖一张潮湿的纸 ,然后把另一个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后 ,火熄灭了 ,这时奇迹出现了 :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起了 ,只要拿起上面的一个杯子 ,下面的一个也会被提起来。这是为什么 ?原来吸水纸是透气的 ,烛火把两个杯子中的氧气消耗完后才熄灭。在覆盖吸水纸之前就有一部分膨胀了的气体跑掉了。在烛焰熄灭和气体冷却之后 ,两个杯中气压比杯外低得多 ,于是杯外大气压就使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2 硬币跳舞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空汽水瓶…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改进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把以下两个实验做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一:空气中含有约五分之一氧气实验的改进改进前的实验方法是:用透明水槽盛适量红水,红水里放入插好蜡烛的小木块,再用玻璃钟罩罩入水槽内,在钟罩水面以上部位等分成5份,用色笔在钟罩外壁上做记号,然后把点燃的蜡烛迅速插入钟罩内,塞进木塞,待蜡烛熄灭时,水位会上升约五分之一,但用玻璃钟罩做实验很笨重,器材难寻易损,给实验带来诸多不便。针对以上实验缺点,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  相似文献   

13.
玻璃钟罩颈口的塞子是玻璃塞 ,颈口的内壁和塞子的外壁都是经过精心的磨砂加工 ,磨合后才成为一套的。密闭性比较可靠。在做《空气的成份》的实验中 ,先将塞子塞上。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完好的玻璃杯 ,然后将钟罩扣在水槽中的燃烧的蜡烛上。几分钟后 ,蜡烛慢慢熄灭 ,水涌进钟罩内 ,占领钟罩内的一部分空间。这说明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 ,但钟罩内仍然存在不参加燃烧的空气。取下扣在水槽中的玻璃钟罩 ,抽掉颈口上的塞子 ,这便是一个无底的玻璃杯。将其罩在水槽中燃烧的蜡烛上 ,虽然钟罩内燃烧的蜡烛在消耗一部分空气 ,但同时又有含多种成份的空…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上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蜡烛能燃烧多久》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实验:“像图中这样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哪支蜡烛先熄灭芽”因为是初次使用这套教材,对这个实验也没有100%的把握。所以特地叫了科技小组的5个学生一起预做了这个实验。五个同学连同我分成两派,以我为主的意见是这样的,是长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热空气在上面,所以把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以何以琳为首的一组,他们认为是短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当蜡烛燃烧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当空…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里,盖上有底烧杯,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很不易点燃火柴,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再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6.
打开五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一册第六页,有一道实验题——怎样将一杯空气倒入另一杯中?这个实验乍看起来不可思议,至少觉得无从下手.朋友,你会做吗?如果不会,请让我向你介绍.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并备一水槽(脸盆),然后往水槽里  相似文献   

17.
<正>一、实验操作细节的改进1.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实验的操作细节改进。教科版小学科学十二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课,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按照课本范例,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倒向燃烧的蜡烛,可是做了很多遍,蜡烛就是不熄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呢?我请教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指出了问题所在。一是蜡烛没有放在杯中,倒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集中;二是药剂量不够,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够,容易被上升的热气流冲走,实验容易失败。他指出了要改进的环节,实验时要用短的蜡烛,并放入玻璃杯底,这样倒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才能集中下沉,淹没火焰而使之熄灭。如果蜡烛太长,火焰离杯底高,二氧化碳倒入杯中可能无法覆盖火焰,实验可能就会失败。可是,杯子口太小,徒手无法放入小小的蜡烛头。怎么办?把硬纸板做成"L"型,将燃烧的短蜡烛粘在勾上,探入玻璃杯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做好这一切后,用大烧杯来混合药剂量较大的小苏打和白醋,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把二氧化碳气体缓缓倒入玻璃杯中,蜡烛火焰缓缓地熄灭。按照改进的操作方法来做,实验成功率就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胡云 《考试周刊》2013,(50):147+120-147,1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0页课堂探究——灭火的原理(如下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现象是左边第一个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原因是与空气隔绝,所以蜡烛熄灭。上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烧杯中究竟还有没有氧气呢?学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9.
玻璃钟罩颈口的塞子是玻璃塞,颈口的内壁和塞子的外壁都是经过精心的磨砂加工,磨合后才成为一套的.密闭性比较可靠. 在做<空气的成份>的实验中,先将塞子塞上.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然后将钟罩扣在水槽中的燃烧的蜡烛上.几分钟后,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钟罩内,占领钟罩内的一部分空间.这说明燃烧消耗了一部分空气,但钟罩内仍然存在不参加燃烧的空气.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对比实验是这样编排的:第一个实验将一团纸紧紧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玻璃杯倒立压入水槽中,纸团不会湿。第二个实验把玻璃杯压入水槽中,将杯子慢慢倾斜,这时有水泡冒出,水进入杯中,纸团被水浸湿。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对比,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玻璃杯不属于配备仪器,分组实验有困难,且实验中杯子倾斜入水,需从角度、速度方面给予指导,会分散学生实验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对冒出水泡、水入杯中的现象司空见惯,很难由此产生疑问,也就不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