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每周五下班之前,我都会去趟厕所,把剩余的卫生纸半卷带回家一因为没有搭档,所以女厕的那半卷我一直没有得手。  相似文献   

2.
于丽娅同志在《兰台世界》第7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组建立卷中心 保证立卷质量"的文章.对文中阐述的"组建立卷服务中心"的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现提出我的观点与作者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谁都渴望有如诗如梦的年华,谁都向往瑰丽如霞的人生、谁都热爱轻松愉快的生活.在这大千世界里,我们会在悠扬悦耳的弦律中得到陶醉,在高雅的画廊中得到灵感,会从一篇小说中得到启发,我羡慕那些具有诗情画意的职业,可我从事的职业--档案工作太缺乏"味道",它既没有演奏家那种自我陶醉感,也没有那份自我欣赏感,更没有作家那份自我回味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的是一卷卷纸、一行行字、一张张图表、一幅幅照片,一个个卷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偌大的库房听不到半点声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生活在没有生命、没有色彩、没有旋律、充满防虫药味的气氛里.  相似文献   

4.
1998年,我写出了14万字的<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的书稿,想请老前辈给我题写书名.我先找到王维老,王维老再三推辞,他给我介绍了夏征农.就这样,我认识了夏老.以后,每逢夏老生辰,我都会前往向他祝寿.可是,2008年10月4日,革命老人夏征农走完了他"半是战士半书生"的人生路,永别了我们.  相似文献   

5.
一、努力钻研档案业务,提高档案专业知识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人对档案工作存有片面的认识.认为"搞档案工作只是收收管管、装订立卷",没有什么学头.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20世纪是人类对话、交流、沟通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终身学习的世纪。若不终生培训,将被时代抛弃。 (一) 读了12卷470多万字的“电视丛书”,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支配国际部在三年内出了12卷470万多字的“电视丛书”。须知,这可完全属于业余的“个人爱好”,是完成本职工作后的再创造,和上班的工作业绩没有直接关系的。 后来通过多方了解,我慢慢明白了,正是由于部负责人的积极倡导、以身作则,推动大家增强理论修养,才使理论著述蔚然成风。 “……忙乱之余,经常问我自己,我是谁?到底在干什么?这到底…  相似文献   

7.
"卷"是档案工作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基本术语,由其衍生出诸多的档案术语.为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笔者对"卷"作出了尝试性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卷"的概念,即逻辑卷和虚拟卷,再由逻辑卷进一步拓展为单一逻辑卷、综合逻辑卷、分类逻辑卷和汇编逻辑卷等四种扩展的逻辑卷型,以满足不同专业档案工作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8.
姥姥的蚊帐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也许还拎了一土布袋热红薯,搭汽车,转火车,再汽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她的妈、我的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她:"一种很稀很稀  相似文献   

9.
彭俐 《传媒》2001,(7):12-13
都市生活的每一天,是从读报开始的.喝豆浆、吃油条,曾经是北京市民早餐的习惯,到了2001年,我敢说,没有报纸佐餐,再好的油条豆浆也没有味道.这就像下班后、晚饭前后这段时间,要是没有晚报可读,都市人还真会感到缺少点什么.城里人,尤其是大都市人对报纸的渴求和依赖,在地铁列车上表现得最充分.我粗略地统计过,在晨昏的客流高峰期间,平均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乘客在读报纸.这情景,使当报纸记者的我,感到震撼和感动,也觉得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我在内部印了《师友飞鸿》书信集,设法送了一部给其信也被收录的陆本瑞同志,没有想到竟然很快就收到他的回音,他还特地赠我他的大作《出版往事》.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其中还夹有我20多年前给他的一封短信的复印件!以他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老同志,能够一直保留我的信,着实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并且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11月初,我到石家庄参加了"2010传媒与城市发展峰会".这个会议以"城市品牌与传媒应用--如何运用传媒力量提升城市品牌"为主题,各方人士高论不少.我是压轴发言,题目还有点"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传媒让生活更美好".我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没有强势的传媒,就没有强势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13.
甸甸 《图书馆界》1998,(3):20-21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的老师费米曾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多半时间应该做小问题.大问题不是不可以做,只是成功机会较小.通过小问题的训练,会增加做大问题的成功机会.几十年下来,我觉得费米的话很对.一个人成天想大问题,弄不好会发神经病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文书立卷改革中,单纯的以"卷"和"件"为单位立卷都有不可克服的弊端.以"卷"、"件"为单位管理档案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10多年前,湖北有间"天下名人馆"来函,要求征集我的作品入馆"珍藏",我十分羞愧,不敢复信,也确实没有著作可供入藏.  相似文献   

16.
真没想到,在2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竟与宁夏一个地处偏远、名不见经传、也毫无奇迹可言的小荒村结下不解之缘! 说实在的,第一次踏进那个小荒村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前往,更没有进一步采访的计划.是读者的关注和记者的责任感驱使我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深入那个小荒村采访.到2009年8月,我已是第五次踏访了.  相似文献   

17.
日前,笔者一名同事的一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选中转载了,可他什么也没收到,稿费没有,样刊没有,用稿通知没有,只是他偶然看到了才知道.此前,笔者在一北京高校工作的同学告诉我说我的一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了,可我至今也不明白是在哪期,也是一无样刊,二无稿费(笔者曾天真地认为他们会将稿费转到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上去一查才知道,根本就没有),三无用稿通知.  相似文献   

18.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以为然,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宣和初,徽宗有意征辽,蔡元长、郑达夫不以为然."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大哗,不以为然."这条成语并不难懂,也不难用,但是不少人却把它用错了.  相似文献   

19.
益阳“银松牌”松花皮蛋销得实在太俏了!近十年来,从本地区乡小镇销往全国各地,还“走”上了韩国人的餐桌! 笔者驱车前往益阳市赫山区白石塘乡采访这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彭铁生。当我说完来意后,老彭笑道:“这完全是我那一百多卷‘绝密’档案的功劳!”说完便带我走进了他那间“机要室”(实际上是档案室),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中国社会科学,不能没有中国出版学.近见<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由社联主席李储文担任该丛书编委会主任)丛书的编撰计划,有文史哲经以及教育、法律、新闻等13卷,惟独没有出版卷,这是不应有的一大缺憾.众所周知,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版",其对中国文化、思想、学术等作用和影响的深度,相埒甚至超过"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