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孙苗 《新闻世界》2011,(9):171-172
自鸦片战争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后,香港由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报业的中心,繁荣程度可想而知。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报业从港中心向沪中心转移,上海成为中国报业的中心,香港次之。笔者认为,报业发展中心的转移主要是由于当时上海有比香港更优越的媒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甘艺娜 《新闻窗》2008,(2):105-106
中西小型报溯源 1.《立报》——中国小型报溯源中国近代报业是由外国人开篇的。封建时代日渐没落,西学东渐蔚然成风。20世纪初,小报在上海得以迅速发展,其数量不仅雄据全国之冠,且种类纷繁多变。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第一个重要基地.自1841年至1860年的20年间,香港先后出版的英文报刊有17种,加上中文报刊的数目,超过同期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所有地区的总和.①我们将其称之为近代报业发展的"港中心"时期.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城市发展的研究当中 ,有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被人们所忽视 ,那就是休闲。上海史的研究也不例外 ,而休闲对于 2 0世纪的上海而言 ,又有着特殊而且典型的意义。一、上海 2 0世纪初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休闲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通商口岸 ,并由英国割占香港。由于上海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 ,使其迅速崛起 ,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中心城市 ,不仅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中心 ,而且是全国工商业和金融的中心 ,其繁荣程度和国际地位也居于香港之上。 2 0世纪初上海成为远东国际中心城市后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也不曾改变这一地位…  相似文献   

5.
参与编修湖北日报(集团)60年社史,免不了要翻阅一些中国报刊史资料,以熟悉湖北报刊业的源流与底蕴。这个学习过程,对我的传统报刊史观念触动很大。原来我认为,中国的报刊只是发端于古代的邸报、杂报、小报、宫门抄、辕门抄等,没有其他源头;记者出现于16世纪欧洲,报纸是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报业集团即报业托拉斯等称谓都是"泊来品",在中国没有根茎;晚清以来中国报刊的中心地域是上海、北京、香港,湖北和武汉没什么地位。现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改革政策对中国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报业也不断调整并创新体制内容与制度建设,始终担当“改革先锋”.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的深化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了宽松环境,中国报业积极拓展子报业务,改进印刷技术,成为“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逐渐通过业务合并与制度创新,形成了多家大型报业集团.进入21世纪后,中国报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开启了报网融合之路,探索在传播渠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网络化发展路径,尝试度过“报业寒冬期”,实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内地报社的新媒体做得风生水起,但是香港却是波澜不惊,没有出现几乎所有报纸都在大张旗鼓地运作新媒体的现象.论发展程度,香港报业的成熟度远比内地高;论竞争程度,香港二十份日报,在700多万人口的地方展开白热化竞争;论报业体制,香港报业的市场化机制非常充分.  相似文献   

8.
何颖 《新闻界》2003,(4):11-12
2002年7月,由新华社主办、中国证券报出资300万元,云集新华社体育精英,曾在20个中心城市同时分印的《体育快报》宣布停刊;同年9—10月,两份由省级报业集团打造的专业性体育报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1世纪体育报》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体育报》也相继宣布停刊,业内人士对此颇感震惊。而2000年3月创刊的《南方体育》虽仅用一年时间,便挤进中国体育报三强之列,但在随后的日子里,《南方体育》左冲右突,却总是摆脱不了中国体育报业老大《体坛周报》的阻击,除在广东影响较大外,在其它地区的推进并不顺利。此外,原先上海专业体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小燕 《新闻大学》2003,1(4):18-22
中国民营报业诞生于清朝末期的19世纪70年代,兴盛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20世纪30、40年代,衰退凋零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进入30年代,军阀混战逐渐结束,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事业均有明显发展,中国报业随之呈现相对繁荣景象,同业竞争更趋激烈,其特点是:商业报纸扩展,独立报纸成长壮大,小型报纸发达,国民党党营报纸由创立到繁荣。前三者基本属民营报纸。北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从综合到专业,各级各类报纸不断扩版,“扩版热”一热再热,报纸版面逐渐增厚,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1.
再过几天,20世纪的大幕就要落下,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新世纪的门槛前,中国报业的前景及其发展趋势如何,这是每一个报纸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21世纪对报业的挑战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个什么样的世纪?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它对中国报业的挑战与机遇又是什么?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不妨简要地回顾一下即将过去这100年.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我在《新闻大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四社"——旧中国报业集团化经营的一次尝试》(载于1997年冬季号),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张竹平先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集资  相似文献   

13.
上海成为近代金融中心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一直在说:上海要重建金融中心。那么历史上的上海金融中心到底有哪些特征呢?本文提出三个可能不怎么为大家所注意的问题:一、从两个全国金融中心到一个全国金融中心,从商务金融中心到财政金融中心。一般认为,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实不然。早在20年代初,中国就有了全国的金融中心,但当时全国的中心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即北京和上海,北京是财政金融中心,而上海则是商务金融中心。有人形象地把北京和上海比作椭圆形的两个焦点。但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失控和金融业的独立,原先总行设在北京的银行…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初,改革浪潮席卷中国大地,中国报业也在酝酿着一场报刊发行模式的变革。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拉开报业发行改革大旗,脱离“邮发合一”模式采取自办发行,一时间“洛阳纸贵”重现洛水古都。在大西南这座两江环绕的城市——重庆,一群报人正用炽热的目光关注着这一变革,一场西部报业的发行改革正在他们的心中拟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是一场关于图书馆方向、管理方式与服务理念的探索运动.文章从20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的界定、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等方面,分析了新图书馆运动的理念以及学界对新图书馆运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最近传来消息,长江三角洲三大省级报业集团合资控股的<东方早报>将在上海出版,这使人感到兴奋.中国大陆报业发展有三大瓶颈:资源配置不合理,报纸只生不死;条块分割,做大规模难;法规滞后,自主经营难.这个消息提供了一种在目前解决中国报业发展条块分割、发展报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方兴未艾的多媒体数字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报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报业在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步伐加快加大,传统报业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已经并不断与各类新传播介质、新传播终端实现对接、融合,并产生出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民国以降,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继续突出其全国出版绝对中心的地位。1927—1937年堪称民国出版业的黄金时代,上海出版机构的增长和发展,出版书目的增多,都使上海继续保持其中心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初,中国的图书市场行情并不看好。源自于欧美世界的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于中国出版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份面向香港社会各界的综合性主流媒体,香港《文汇报》自1948年创刊以来,以爱国爱港为宗旨,坚持"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原则,其权威性得到香港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同。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该报于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北京新闻中心,20年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亲历并如实报道了北京乃至中国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秉礼 《传媒》2007,(4):26-29
近年来,业界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报业进入了后中心城市时代.一线城市、中心城市的报业经过十余年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充分竞争的阶段;而广大的地级市,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一些二线城市,报业拓展的空间和市场还很大,必将成为报业发展的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