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蒙学教材在识字教学中的经验 提起蒙学教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下简称“三、百、千”)影响最大。它们编写的方式是:将所有的句子编成三字句、四字句,对称、押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字重复率极低。据统计,“三、百、千”的用宇,总字数为2708个。  相似文献   

2.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是最基本的单位,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都遵循“字词句段篇”的教学顺序,字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传统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为深远,使用价值也最高。直到今天,人们一直在研究识字教学的策略和规律,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对处于幼儿时期和童年时期的识字者的心理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这些,识字教学可以依靠科学依据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也将据此浅析传统蒙学瓣耕《:》《百》《千b.  相似文献   

4.
刘瑶 《文学教育(上)》2014,(17):116-117
我国古代的蒙学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而蒙学又十分重视识字教育,因此,识字成为蒙学的起点,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是前人为我们今天语文识字教学留下的精华部分。本文主要搜集以往蒙学教育中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三个主要方面概述近来蒙学识字教学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据库技术对四套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用字"状况进行统计.内容涵盖四套教材的课文字量字种、学段字种、课后会认会写字统计等.统计结果表明:课文中汉字字种、字量差距明显,字种数基本上都超过<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四套教材基本上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识字内容做到"先认后写,识写分离".会认会写字安排上,汉字的字种和字序随意性大.从教材用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比较来看,两者有部分出入.研制<基础教育中小学常用分级字表>成为解决问题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元代的蒙学教育是中国蒙学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元代的“童子师”中有不少名学硕儒,还创作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童蒙教学法的著作。中国传统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系列教材“三、百、千、千”首次在元代齐集上阵。元代的蒙学教材体裁多样,大体具备了后世蒙学教材的基本类型。宋代理学思想的渗入,丰富了元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和思想性,而这些教材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又客观上扩大了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吕雯慧 《中国教师》2005,(10):46-48
南宋王庆麟编的《三字经》、北宋人编的《百家姓》以及南北朝梁周兴嗣编的《千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蒙学教材。《三》《百》《千》在宋朝已是广泛使用的一套识字教材,并且一直使用到清末。其中《千字文》使用了将近一千五百年,这种现象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为什么岁月的尘埃无法掩盖《三》《百》《千》的光芒,为什么数千年来老百姓对《三》《百》《千》那么推崇呢?我想除了历史的原因外,还和《三》《百》《千》本身成功的编写有关系。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语文教材编写的优秀经验,适应目前基础教育教材改革的需要,本文将就《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上,蒙学识字教材种类繁多,《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下简称"三、百、千")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三、百、千"的价值意义是多方面的,正如当代学人周谷城先生所言":在传  相似文献   

9.
古代识字教材《三字经》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独特文化背景下编写的《三字经》,不单是蒙童的识字课本,更是一部多功能的启蒙书.它虽只有千余字,但内容丰富完备,具有广博的知识内涵,描写形式也颇有独特之处,体现了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的智慧和蒙学教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 ,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 ,并包含各方面知识。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 ,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 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 ;史游作《急就篇》 ;李长作《元尚篇》 ;杨雄续写《仓颉》 ,取名《…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首倡识写分流策略安排生字教学,是该教材一大亮点。但在字种的选择、识写生字的确定及如何实现识写同步几个方面仍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明确的识字教学用字标准,选字受教材随课文识字一以贯之编排体例的制约,未能及时关注和采用最新汉语研究成果等,因此,编制统一的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用字标准,分学段构建教材体例,加强教材编写与汉语研究之间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繁重的识字任务,语文教材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形式呈现生字,借助语境随文识字强化了汉字的理解和运用。除了随文识字,教材还安排了多个识字专题进行集中识字,如蒙学识字、韵文识字、生活场景识字等,除了以上内容,教材还在识字专题里安排了适当的字理识字内容,如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安排了典型的象形字,《日月明》一课引导学生借助会意字的造字规律识字,让学生初步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三线并行"抓背诵 第一线是经典背诵.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接下来是<论语><孟子>等.一年时间,我和孩子们背完了<弟子规><三字经>,背了一部分<千字文>. 第二线是古诗词背诵.我收集了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词,每周介绍6首让孩子们背诵.一年时间,孩子们背会了150余首.  相似文献   

14.
识字难、记字乱、用字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普遍难题。有没有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入学伊始便能够愉快、有效地识字、记字、用字呢?为此,笔者用两年的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研究,回头纵观,略有心得。一、以课题的形式将识字转化为内在需要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特意编排了识字系列,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生背略)<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 ,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识字课本 ,主要有三本千把字的小书 ,这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宋元以来 ,人们习惯地将这三种识字课本简称为《三、百、千》。《三、百、千》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 ,就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而言 ,是没有一部可与之相比的。历史学家周谷城说 :《三、百、千》对“当时普通人所受的教育 ,以及他们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 ,在这类书中 ,确实要比在专属文人学士的书中 ,有着更加充分而鲜明的反映。”他还说 :《三、百、…  相似文献   

17.
《人之初》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8的内容,节选自《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的重要代表之一,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启蒙教育。以识字为媒,以传统故事为介,引导学生在趣中识字,在字理中识字,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据库技术对语文出版社的基础教育语文版教材用字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统计内容包括课文使用的字量和字种,四个学段的汉字字量和字种,课后会写字和会用字等。统计结果表明:语文版教材课文数量比较多。学段的识字量和识字的字种数基本上都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规定的数量。课后会认与会写字的安排大致与之相契合。另外通过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相比较,发现教材编写还存在滞后性。期待语文版教材在修订中更多吸收数据统计的结果,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正>部编教材编写时有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低年段语文部编教材识字教学过程中,除了应采用象形、会意、形声等字理识字方法外,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识字方法。《口耳目》以儿童最常用的看图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熟识的人体学习"口、耳、目、手、足"等人体器官名称,通过图文对照识记字形,再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对韵歌》将中国传统蒙学蕴含在韵语歌中,赋予识字吟诵的意境;《大小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福建泉州,"全国第二届新世纪(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这美丽的海滨城市举行.邓偲娟老师执教的是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的"直进厨房学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