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马南邨在《事事关心》一文中引用明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巧妙地表明了其“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的主张。他在阐述下联的内含时说:“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全世界的大事。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很显然作者是把对联中的“家”、“国”与  相似文献   

2.
无锡东林书院中的一副对联是无人不知的 ,这便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此联传为顾宪成所撰。就是这副对联 ,却有着一段至今尚未破解的悬案。此联一直流传着两个版本 ,一是现在的版本 ,另一版本是把现在的“事事关心”换成“事事在心”。无锡的史学专家王赓唐先生认为 ,“在心”与“关心”在感情色彩上有轻重之分 ,“在”字本义是“居”和“存” ;“关”字是牵连或涉及的意思 ,程度上有很大不同。“入耳”与“在心”都是动宾结构的词组 ,而“关心”则是词语 ,不甚相称。另外 ,王先生还认为 ,明代心学思…  相似文献   

3.
于漪课堂 <事事关心>教学片段 师: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产丰富.掀开我们历史的任何一页,都可以发现其中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每一个对自己民族有深厚感情的人,总是非常善于从中寻找精华,加以阐释、发挥,来为今天的现实服务的.今天我们学习<事事关心>.这篇课文的作者马南邨,是谁的笔名?  相似文献   

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只有关心社会、了解世界,才会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肩负起当代青少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里的《事事关心》,取自邓拓的《燕山夜话》一书,它借用明代的历史掌故形象地说明了既要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在当时20世纪60年代的背景下,文章提醒人们不可为了政治而荒废了读书,因为当时的政治斗争正趋于白热化;而放在今天社会进步、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文章又提醒了人们:不可埋头死读书,更不能为了成绩分数而读书,应该要举目窗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似文献   

6.
《海外英语》2012,(9):22-22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来到“看天下”!  相似文献   

7.
明朝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书院楹联,流传甚广,名气特大。联语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规劝莘莘学子既要致力读书习文,又要关心国家时政,含义十分深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记得顾宪成曾写过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最近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作文批改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论证“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观点时,都选用了邓拓《事事关心》一文中“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这句话作为论据。还有的学生用了北京119中学任小艾老师带领全班一年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作文批改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论证“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论点时,都选用了邓拓《事事关心》一文中“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句话作为论据。还有的学生用了北京119中学任小艾老师带领全班一年开展一百多项活动的例子作为论  相似文献   

1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炎武  相似文献   

12.
声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有一天出去吃饭,看不见一次性筷子,我觉得世界肯定会更美好。  相似文献   

13.
一、引文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慈母多败儿”。意思是“慈母”由于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事事代劳,最终反而会导致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培养出一个败家子。当然,我们也很难设想如果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生活从不关心,完全放任自流会培养出一个好儿子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放手让他去成长,时刻关注他,在关键的时刻给予点拨和引导。我想。教学的过程也应该如此,既不能事事代劳,也不应放任自流。作为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引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14.
声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财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是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里;如果是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人分享。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体裁虽小,但容量丰富,耐人寻味。初中语文第五册《事事关心》就引用对联阐述了“既要事事关心,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也记载了我国古代字迹最小的一幅对联。这些对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由此受到启发,把对联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来使用,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这里,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此作点探讨。一、利用对联激发学习兴趣。对联言简意赅,不仅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而且有艺术欣赏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就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教师  相似文献   

16.
瞭望塔     
事事关心 10种宝石角逐中国国石国石是一个国家普遍喜爱的宝玉石,如同国花、国树一样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个长得普普通通的女孩。一个在平静外表下有着极为热烈情感的女孩,一个看似对外界毫不关心却事事关心的女孩……  相似文献   

18.
聚焦题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声音无处不在,对于人生的感受与思考也无处不在。请你以"声音"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正> 初语第五册《事事关心》文后有一个练习题:“辨别句子。是单句的划出主语、谓语,是复句的指出分句间关系。”其中一句是:“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结论是单句,但如何划分句子成分呢?教参书上的答案为: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即认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师:明朝顾宪成曾经在东林书院题有一副对联,知道是一副什么对联吗?(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师:读了这副对联,你有什么启发呢?(师生交流)师: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