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静 《科教文汇》2009,(3):246-246
语用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视角介入翻译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受许多学者的研究启发,本文阐释了语用学中的语境、会话含义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每个方面都用了相关的例子加以说明,避免了简单用抽象的理论说理的现象,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语用理论在指导翻译实践发挥的作用并为以后的研究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郑宝花 《科教文汇》2008,(19):253-253
对比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和翻译对等论所探讨的内容,发现它们在“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这一语用学基本命题内形成渊源关系,因此语用学可以用来检验对等论的合理性、可行性。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用语用等效理论来指导实用文体翻译。  相似文献   

3.
吴建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245-245,349
自从英国哲学家J.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后,语用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语用翻译又是在语义翻译基础上的飞跃,时间已经证明翻译研究不能离开语用学,否则将成无源之水;拟从言外之力这一角度研究翻译中言外之力的传达。  相似文献   

4.
运用语用学理论来探讨中英礼貌用语的翻译策略。首先笔者分析了中英礼貌用语的四方面语用差异,进而提出了基于语用学理论的三条翻译策略,以期对该领域的翻译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翻译,把语用学引入翻译领域,用语用学的理论来指导翻译,试图为翻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王金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210+212-210,212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也在增加,这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随着国际环境中交流日益增加,更为精确,易于接受的广告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主要探讨了文化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英汉广告语篇时如何顾及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广告译文能打动不同文化语言环境中的消费者,实现其商业目的。以下作者运用语用学中的新方法——顺应理论解释了在广告翻译中如何达到语用等效并提出了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模式。  相似文献   

7.
语际语用学是一门涵盖二语习得理论和跨文化语用学发展的交叉学科。本文论述了语际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内容,从语用语际学角度,分析了来赣留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际顾虑。  相似文献   

8.
一般连贯的语篇都含有衔接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近几年来对语篇翻译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研究一直是翻译研究的侧重点。根据韩礼德和哈森的衔接理论,笔者结合语用学相关知识,提出对照应衔接功能及形式特征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电影视频的翻译涵盖了文化背景,重构了意象视角。其意向是迎合吸引目标语言地域观众的欣赏率。如何能使影视的译文在既定而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传输于观众,这就要求修润整合意象文化。文化意象的不等值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鸿沟。用翻译中的直译法,观众会茫然若失,难以产生共鸣。本文尝试从语用学角度探讨重构、修润影视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弥合影视文化译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介积霞 《科教文汇》2009,(27):265-266
一般连贯的语篇都含有衔接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近几年来对语篇翻译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研究一直是翻译研究的侧重点。根据韩礼德和哈森的衔接理论,笔者结合语用学相关知识。提出对照应衔接功能及形式特征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研究只研究其发音、词汇、语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在特定情景中的意义。本文以语用学中的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在语用学视角下进行外语教学的相关问题,试图为语法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袁景丽 《科教文汇》2008,(31):243-243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语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袁琴芬 《科教文汇》2011,(2):125-126,147
语篇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从语言学的角度或用语用学的方法研究语篇的产生、分析和理解。对篇章的理解首先是对意义的理解,因为翻译说到底是语篇的翻译。就翻译思维学而言,在翻译的理解阶段,必须切入语言(原语)与其使用情景(语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使用中的语言"的语篇(Discourseislanguageinuse),透彻把握其语篇性(textuality),然后构建译语语篇,并再现源语语篇的各种显在的和隐在的语篇特点,制作出理想的译品来。  相似文献   

14.
袁景丽 《科教文汇》2008,(11):243-243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语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盛婧 《科教文汇》2008,(27):229-229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但是很多学者也早已注意到要做到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全对等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如何在不可能完全做到形式和内容对等的情况下把原语所传达的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这是译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随着翻译学与语言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特别是语用学最新研究成果对翻译学的渗透,语用等效理论成了译界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16.
在言语的语言学中,专门对话语进行语用分析的学科叫语用学。它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特定语境中如何理解与运用语言。语用学和语义学是不同的但又互补的两个平面。严格地用语言和言语的观点分析,语用学属于言语的语言学;语义学属于语言的语言学。但由于  相似文献   

17.
祝里会 《科教文汇》2009,(4):238-238
解构主义思潮已经渗入翻译研究领域,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质疑和挑战,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促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一次彻底的重新思考。本文旨在概述解构主义翻译观,并对其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做出正反两方面的评析。  相似文献   

18.
李虹 《科教文汇》2011,(2):129-129,136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存在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且波及历史学、语言学等各个领域。就语言学领域而言,一方面伽达默尔用哲学诠释学的观点讨论并阐明了翻译是译者与文本进行对话并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这不仅在理论上论证了译者劳动的创造价值,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相关理论,为我们在翻译研究中如何看待译本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翻译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翠萍 《科教文汇》2014,(2):47-47,49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奥斯汀第一个在语用学范围内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互文性这一概念引入广告翻译中,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文广告和其译文,探讨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并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为广告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