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抓好射击运动员的初期训练,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高度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高比赛能力随着比赛场上竞争的日趋激烈,运动员心理因素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回顾近年来,我国射击健儿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在激烈的竞争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最终取得胜利的精彩场面,使我们在备受鼓舞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排球运动中的心理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赛前的心理准备 运动前的心理准备是和制定远景的训练计划密切联系的。这两者的结合是一支球队赛前的训练基础。如果教练员不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比赛时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成绩。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表现出来,这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比赛的规模、意义、方法、地点;运动员的心理状况;他们在比赛前的训练程度;身体的、技术的和战术的训练;比赛时间长短、紧张程度;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相互关系等。 进行心理训练,要求教练员有很高的教学技巧。教练员要能预想到赛场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不过高估计自己,也不低估对手力量,对自己充…  相似文献   

3.
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面对比赛压力时所展现出的心理反应和适应能力。在篮球运动中,教练员的临场执教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作用于赛场行为,因此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可以采用自我效能、正念干预及培养球商等方法。这些策略不仅为教练员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还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面对竞技压力,提高比赛表现,从而推动中国篮球运动的整体发展并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运动员赛前情绪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将直接影响正常的技术水平的发挥,比赛的胜败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瞬间的思维方法和心理状态,而瞬间的状态又取决于长期的心理训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在平衡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平衡木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正确无误地完成动作,取得好分数。如何培养运动员在赛场上稳定地发挥水平,是体操教练员、运动员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员平衡木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沈阳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6):37-38,47
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表现,对于他在训练中技能的掌握提高和比赛中的技战术水平发挥,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分析了几类运动员的心理类型,并提出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如果运动员心理素质不佳,即使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也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比赛情况,排除不了赛场的干扰与挫折,会使自己应有的水平无法发挥,失去完全有可能胜利的机会。因此,在业余训练中研究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训练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一、心理训练的作用(一)有助于运动员个性。C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心理训练能使运动员稳定地参加比赛,并且能顽强地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最容易变化的,其变化是受个性心理特征的制约和影响的,因为在极度紧张的条件下,决定运动员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射击比赛中,经常遇到一些训练水平很高的运动员,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尤其是关键性的比赛。据有关资料统计,大约只有30%左右的选手表现出了自己正常的竞技水平。在射手水平接近的比赛中能否取胜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所以,加强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训练,对运动员是否取得良好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要重视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前的心理训练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关系到运动员是否能在大赛中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过去,无论在国内赛场上,还是国际大赛中,因为心理因素差而遭致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那么,如何进行赛前的心理训练呢? 一、了解信息,明确比赛任务: 赛前应收集有关比赛的  相似文献   

9.
对冰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利民 《冰雪运动》2001,(3):43-43,48
现代冰球比赛要求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冰球运动员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理训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采用问卷法对我国34名冰球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为心理训练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铅球项目是一项不仅要求运动员身体高大,还要有良好的速度爆发力、有较好的协调性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运动员在比赛中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否保持心理稳定和动作的正确性发挥,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完善的技术外,对比赛心理承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强技术、技能和素质的训练基础上遵循田径比赛的客观规律和铅球比赛中运动员复杂的心理变化特征,科学地抓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对提高专项成绩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自控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自我控制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引起自己心理反应而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整的心理过程 (或活动 ) ,也就是所说的支配和控制自我心理和行为的能力。目前 ,世界各国的教练员、心理学者都特别重视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在赛前进行调节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比赛中 ,赛场的发挥除了依靠合理的训练安排之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即运动员的机体潜能全部投入比赛和维持最佳临赛状态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运动员的赛场自控能力是人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能力特征在赛场中的集中体现 ;性格、意志、情感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运动员不仅要消耗巨大的身体能量,而且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如果缺乏专项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心理准备状态,便不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更难以取得优异成绩。沙滩排球比赛不允许教练员临场指挥,2名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因而对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能力要求很高。随着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国内各支沙  相似文献   

13.
张越 《安徽体育科技》2016,(4):53-54,58
击剑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基本身体素质、技巧能力的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对于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来说,身体素质是保障技术训练和对抗的前提,如果身体素质训练不佳,那么在比赛时的心理素质调节也会相对困难;同样,在心理素质调节不佳时,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也难以在比赛中完全的发挥出来。因此,青少年击剑运动员需要全面注意心理及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也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训练要求和特点,提出了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心理及身体训练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4.
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而且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然而,在跳高训练实践中,由于教练员缺乏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分析与评价,忽视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导致运动员在大赛中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因此,加强心理训练与心理调控对提高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少田径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训练都较理想,训练成绩也不错,但在重大比赛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应有水平。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赛前有一个良好的竞技心理状态,这是取得比赛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1 影响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训练程度和成绩直接影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如果运动员参加了全年的系统训练,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比较好,训练效果也很好,那他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信心十足,心理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16.
短道速滑运动是一项技战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巨大的身体能量,而且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运动员训练的必要环节。分析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与规律,认为坚定的自信心,敏锐的判断与感知能力,快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水平,积极、活跃的思维能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提出采用加强情感训练,培养自信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培养判断与感知能力;加强抗干扰训练,提高注意力;强化回忆训练,提高思维能力与技术水平;战术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等途径培养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战术得以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相似文献   

17.
网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因此比赛的激烈性很高。要求运动员有很快的应变能力、很强的预见性、很高的判断能力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训练义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进行的各种心理准备,为的是提高运动员的各种适应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凋节运动员的心理状况以保证运动员更好的参加比赛和完成复杂的训练任务,最终达到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形成最佳战斗状态。  相似文献   

18.
侯媛媛 《游泳》2011,(1):64-65
跳水是一项力与美相结合的项目,其对动作优美、稳定的追求以及比赛中的多变,都对运动员的竞赛心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增强跳水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理稳定性,保证他们在赛场上稳定发挥、高质量地完成全套动作、取得好成绩,成为跳水运动员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因此,在技术和力量的训练之外,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是提高其训练水平、确保竞赛成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运动完成的质量和能否取得比赛的好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田径运动训练时,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至关重要。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要求运动员能正确进行田径运动内控和外控因素分析,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调节,使运动员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帮助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比赛失常从形式上表现为技术失常和身体感觉上的不适,而实际上大多数是由于心理准备的欠缺造成的。心理训练是一个难以量度且复杂的综合过程,在平时就不能忽视这一环节,到了比赛前更应该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心理训练后贯穿于技、战术及身体训练中。使具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从训练型向比赛型转化,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心理素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