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86年前后,胡绩伟同志连续发表了《谈谈“新闻自由”的自由》《社会主义新闻法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新闻自由与民主制度》等文章(见《新闻自由论集》,文汇出版社1988年出版),阐明了他关于新闻自由的主张。胡绩伟的新闻自由观,虽然不像他那“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理论那么集中、系统,但在新闻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当我们评论胡绩伟的新闻观点时,不能不剖析一下他在新闻自由问题上的一些观点,以便正本清源,辨明是非,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胡绩伟同志关于党性与人民性、新闻自由、舆论监督等新闻观点,在新闻界尤其是青年编辑,记者中有较大影响。那时,在我的印象里,胡绩伟是个新闻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胡绩伟在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中种种表现,彻底剥去了他的伪装。我逐渐认识到,胡绩伟所说的“新闻改革”与广大新闻工作者所企望的新闻改革,无论是性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8日,胡绩伟同志在《世界经济导报》著文说,世界普遍认为新闻自由是一个很好的“出气阀”,可以避免偏激情绪爆发,缓解矛盾,减少政策决策失误,是一个民主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并且说,十年文革是中国最严重的不安定时期,那就是从践踏宪法,彻底消灭言论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开始的。据说此论在新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新闻自由问题争论不休,但大多是纸上谈兵。在1989年学潮、动乱、暴乱期间,新闻自由是个热门话题,从理论到实践着实较量了一番,显示出分歧之大。 (1)胡绩伟、严家其、钦本立等人主张的新闻自由的实质是什么? 上海市委1989年4月26日宣布:鉴于钦本立同志严重违反纪律,决定停止其《世界经济导报》总编辑职务,并对《导报》进行整顿。围绕这一问题,在新闻界内引起了激烈争论,成了那次风波中的焦点之一。首先发难的是严家其、许良英、苏绍智、包遵信以及理论界、新闻界、文艺界一些头面人物,在4月28日以“捍卫新闻自由”为题,发出致中共上海市委的公开信,指责上海市委的做法“侵犯了新闻自由”。5月4日,“北京高校学生游行”新闻照片上,出现“声援《世界经济导报》”的标语。5月9日,首都32个单位的1013名新闻工作者的签名信递交全国记协,要求同党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负责同志对话,对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世界经济导报》被整顿,该报总编辑钦本立同志被停职问题。”  相似文献   

5.
胡绩伟著《新闻工作论说集》已由工人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全国新闻学会精选了胡绩伟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的重要论文和讲话稿35篇,共40多万字。文榘突出了他的新闻学的主线观点: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的认识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现代传媒对于人们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传媒不仅要注重新闻自由,而且也要注重社会责任。随后,他又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解释说:新闻自由和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光讲社会责任,不讲新闻自由;也不能光讲新闻自由,不讲社会责任。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新闻自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到底应当怎样看待“新闻自由”问题,怎样处理和把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本刊特请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先生分两次对这个问题作理论上的说明。除本次刊出的这一内容外,还有《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等。  相似文献   

7.
4月初,胡绩伟会见了采访七届人大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20余名港澳和海外华文报刊及首都新闻单位的记者,谈了他对新闻立法和新闻自由的看法,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新闻法应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胡绩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法,应是一部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因为我国的新闻自由还不充分,应当根据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制定新闻法来保护和发展新闻自由。制订新闻法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我国人民的新闻自由,促进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发展。什么是新闻自由胡绩伟认为,新闻自由就是新闻传播工具搜集、发布、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创办新闻工具的自由;另一方面,它是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社会舆论、发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发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创  相似文献   

8.
报人胡绩伟     
每称胡绩伟为"胡老",他总是纠正说是"老胡",并加上一句:"报人老胡",他为做报人而自豪9月16日上午7点零5分,著名老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社长胡绩伟在北京逝世。从1936年参加革命、从事办报工作算起,到1983年退休,胡绩伟办报近50年,退休之后,仍然参与推动《新闻法》的出台,尽管从1990年之后,"胡绩伟"这个名字在媒体上逐渐淡出,但他在新闻界和思想界的地位却依然被人们看重。  相似文献   

9.
有些新闻工作者把新闻自由强调到了不恰当的程度,人家提出异议,他拍拍胸脯说:“文责自负!”我不以为然。窃以为“文责自负”说有些“狂”,至少是片面的。“文贵自负”的意思,《中国成语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作者对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就有“新闻自由”的表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但是法国新闻自由并没有顺利在国内实施,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新闻自由时隐时现,直到1881年《出版自由法》才真正在法律上确定了法国的新闻自由。本文主要回顾法国在这一段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新闻自由的历程,并归纳法国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下新闻自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1月9日,方汉奇教授赴四川参加《中国新闻通史》编纂工作后,返京途中小住“川鄂咽喉”宜昌市。笔者对方教授人品学识十分钦佩,乘此机会就“新闻自由”专题采访了他。在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方教授以“  相似文献   

12.
张季鸾作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他苦心经营的新记《大公报》记录着万千民众的心声与一个时代的兴衰。本文从张季鸾早期的“四不主义”办报方针、“外和内刚”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新闻自由与新闻专业主义有机结合、西方自由观与中国新闻实际紧密结合三点,希望对当代报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书讯     
胡绩伟著的《新闻工作论说集》已经由工人出版社出版。这本《论说集》,由全国新闻学会精选了他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的重要论文和讲话稿35篇,共40多万字。文集突出了他的新闻学的主线观点:党的报  相似文献   

14.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把孔子这句话引伸开来说,新闻自由也存在着“正名”问题。由于新闻自由的名不正,引出的麻烦确实不小。在蛇年“双乱”期间,有些参加游行、绝食的人高喊“新闻自由”的口号,你问他要什么样的新闻自由,他却张口结舌,顶多说“想登什么就登什么呗!”有些干了几十年编辑、记者的人,也回答不了究竟什么是新闻自由这个问题,在“双乱”中却跟上起哄。这种情况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有些新闻工作者不重视对新闻自由理论的研究,实践上带有盲目性;第二,新闻教育和新闻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对新闻自由理论人云亦云、纯客观介绍的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的少,即便是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文章,也脱不开西方古典(近代)新闻自由的模子。这集中反映在关于新闻自由定义的表述上。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外新闻立法史,新闻立法的目的不外两种:或限制和压制新闻自由,或确立和保障新闻自由。试以旧中国的一些新闻立法为例。从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的大清报律到北洋军阀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不是强调注册登记、保证金制、事前检查制、批准制,就是规定严厉的惩治“讪谤”、违禁措施。著名记者邵飘萍抨击这些新闻立法使报界“动辄得咎”,实为“钳制言论之利器”。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以后,先后拟定《宣传品审查标准》《出版法》《新闻检查标准》等法规,无一不是变本加厉地钳制新闻自由,它们以登记制、批准制和所谓“禁载条例”剥夺人民的新闻自由。从清末到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新闻自由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作《新闻自由规律探析》(载《新闻知识》1989年10—11期)、《略论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特殊规律》(载《新闻知识》1999年12期至2000年1期)等探讨新闻自由规律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一些读者和专家学者的热情鼓励和积极评价,并且希望我继续研究下去,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特殊规律,更应该认真研究一番。探索社会主义新闻自由规律,弄清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特征,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新闻自由的误区,自觉地运用这种规律,发展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把握好新闻传播的正确方向,更好地贯彻执行“两为”方针,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揭露和抵…  相似文献   

17.
国际媒介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媒体的认可和重视《。视觉说服和报纸读者定位》揭示欧美报纸版面图片选用的技巧和原则。《法律保护下的新闻自由》回顾美国宪法修正案保护新闻自由的历史,从对表达、传播、信息来源等方面的保护,具体阐释美国的新闻自由。国际媒介  相似文献   

18.
1644年英国的弥尔顿在他的《论出版自由》里提出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的口号,至今已经近4个世纪了。在这36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不断地争取新闻自由,为新闻自由而流血牺牲的新闻人士也不在少数。可以这样说,目前在大多数国家里基本都实现了新闻自由。但是在讨论新闻自由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查理周刊》事件反映了西方新闻自由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对文明的某种恶性嵌顿.从媒介伦理的角度来看,这种恶性嵌顿是由媒介伦理的极化引起的,而媒介伦理的极化深植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本文借助勒维纳斯“他者”伦理的视角,考察了导致期刊所涉媒介伦理极化的哲学深层根源,认为西方哲学传统所遵循的同一性思维,迫使《查理周刊》作为“自我”对作为“他者”的伊斯兰文化进行“消化”,而承认和服从“绝对的他者”是纾缓媒介伦理极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胡绩伟同志的“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资产阶级新闻观,在新闻界引起很大的思想混乱。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新闻记者,涉世不深,受党的教育时间不长,更容易被它所迷惑。去年“两乱”以后,通过不断学习,我对一些人散布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的认识逐步提高,对胡绩伟同志的“人民性”的本质,看得更清楚了。胡绩伟同志的“人民性”根本不是我们提的与党性相一致的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