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分析 《浮力》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五课。本课主要由"物体的浮与沉"和"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吗"两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初步认识浮力,了解有关浮力的问题,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组织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验到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的自豪感,使其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无穷无尽的。对照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一、基础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2 .学会生字词 ,理解重点句子。3.学会用重点词句概括文章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 ,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发展性目标培养创新思维 ,启发想像。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怀丙和尚是如何才把铁牛捞上来的。2 .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道理。3.学会用重点词句概括重点段落。教学思路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激…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说明:《捞铁牛》一文叙述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朴实准确,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一、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宋朝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来的故事,知道我国古代有不少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写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捞铁牛》一课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根据课文的选编意图,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懂捞铁牛前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如何把铁牛捞上来的。船是怎样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拨的,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演示法,设计了示范性实验——捞“铁牛”,从而使学生直观感知八只笨重…  相似文献   

6.
《滑梯的科学》是“九义”自然教材第七册的最后一课。玩滑梯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游戏活动,他们虽然有参与的积极性,但不会从科学的角度对滑梯进行观察研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存在于滑梯中的浅显科学知识,而难点则是如何利用科学的概念(如“坡度”),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到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水的浮力》是自然第五册的第十四课,这一课是继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册中认识了浮和沉的现象之后,认识水的浮力的又一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水的浮力;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认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了解宋朝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2.学习运用“边读边思,提出问题”的方法,说说怀丙和尚捞铁牛的经过。3.朗读课文,能口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过程。2.懂得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明白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九课,本课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并让学生亲自感受浮力。  相似文献   

10.
《捞铁牛》(五年制语文第六册.六年制第七册)一文讲的是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怎样利用浮力去捞,这应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至于怎样利用浮力规律捞起铁牛,小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甚至没有见过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这个教学重点又成为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从这两个“实际”着眼,灵活地安排课堂结构来指导阅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以故事激趣,初读全文.一开始上课,我就围绕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所叙述的内容,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要求本课(人教社版第五册第11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有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2.
《捞铁牛》(五年制第六册第32课)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故事情节简单,其中第二,三段具体讲打捞的准备工作和过程,涉及浮力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教学中,我从直观入手,引导学生理清句序,抓重点词理解品味,学文悟道。  相似文献   

13.
一千多年前的怀丙和尚靠水的浮力,捞回了被大水冲走的8只笨重的大铁牛。由于事情稀有,发生年代久远,特别是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学生更缺感性认识,因此用实验演示法来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铁牛怎么捞,是文章的重点。在学生学文,疏通文章脉络基础上,用实验演示捞铁牛的经过。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紧扣课后习题加强句段训练——《捞铁牛》教学建议□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冯硕蕾《捞铁牛》写了宋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入黄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出来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十分严密,是一篇适宜于句段训练的好教材。本课的训...  相似文献   

15.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片断选登中卫县城镇三小许卫华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都受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一、本课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知道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学会做水有浮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 .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 .学会生字新词 ,会用“熟悉”、“出色”造句。3.给课文分段 ,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4.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 .弄懂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2 .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2 .按生字表学生字。3.练习熟读课文。4.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 ,初步理…  相似文献   

18.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全文分为四段,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其中第二段(第3自然段)和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是写事情经过的,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也是理解的难点所在。“怀丙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这篇课文,可抓住重点段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使学生受到“归纳段落大意”的初步训练。 片断一 指导步骤: 一、指导初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主要写什么?画出每句的重点词。[评析:先从内容入手,运用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单元中的第三课内容。本课将重点研究土壤的一般组成物质:砂子、粘土和腐殖质之间的比率关系,难点是学生对家乡的土壤特性进行描述与归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围绕重难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重点了解家乡的土壤,从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20.
1设计思路本课是继《水的浮力》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本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受到浮力大小的关系。二是通过实验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之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