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总会给人一种残酷的印象。关于战争的课文我们学过不少,而《荷花淀》的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的印象却不是这样的。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先放映了一段关于抗日战争的影片: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近身搏杀场面。在这样雄浑壮烈的战争背景下,师生们群情激奋、热血沸腾。随后,舒缓妙曼的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荷花图,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这是一幅纯美的画面,色调明净,纤尘不染。上课之初的一动一静,我们并不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当老师像哈利波特变魔术一样展现这些画面的时候,同学们脸上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悬念就从这里一步步揭晓。这篇小说描写的是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老师让学生联想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等战斗影片,深化学生对《荷花淀》这篇小说特点的认识。《荷花淀》里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学生讨论后,普遍认为课文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课堂上就这样摆脱了以往的思维定势,转换了一个视角,来到了充满温情和人性美的荷花淀。随后,教师继续这种跳跃思维,用多...  相似文献   

2.
有如战地吹来一股拂面的清风,又如荷塘中开出一朵脱俗的荷花,孙犁作于1945年的《荷花淀》为我们带来一幅纯美的战地画卷,它被誉为散文诗式的纯美小说。它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是孙犁小说表现美的极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小说,历来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成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些人物如果离开了小说中非常独到和精妙的典型环境,则无疑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可见,读鲁迅的小说,不可遗忘的是他的典型环境的开拓。下面笔者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鲁迅小说中的典型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4.
荷花淀掠影     
白洋淀有“华北明珠”的美誉,来到白洋淀,这里的荷花会给你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你要了解荷花,就得从荷花淀说起。提起“荷花淀”,你一定认为是一个淀中的荷花,其实白洋淀,淀淀有荷花,每淀的荷花却不尽相同。有的满淀都是,成了花海洋,  相似文献   

5.
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出现,就像从冀中平原上,从水淀里,刮来一阵清凉的风,带着乡音,带着水土气息,带着诗情画意,使入耳目一新。尤其是小说中简洁、朴素、生动、传神的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孙犁的《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但是作品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残酷的战争场面(即使是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也安排在清香四溢、明媚如画的荷花淀里进行),而是通过水乡芦花飘飞、荷花飘香的多彩的唯美画面,烘托出主人公美好的性格和心理,展现出一幅清秀美丽的画卷。作者没有花大笔墨描写战争,而是用安静恬美代替枪炮轰鸣,用荷花清香代替硝烟弥漫,旨在表现人性的纯美,品德的高尚。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小说…  相似文献   

7.
《墙上的斑点》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后.却未能给读者留下重新梳理的清晰线索,或者说它给读者留下诸多强烈印象中,最深刻的则是它迷宫一般的讲述过程和令人难以琢磨的人生冥想。因而好多读者要么因过程的难以梳理而否认过程背后的人生思索,要么因看不到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索而认定小说的全过程是毫无意义的意识流动。  相似文献   

8.
1969年,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出版发行并与读者见面。本文运用哥特的文学理论分析了小说《教父》中的哥特式的故事情节、哥特式的主题以及哥特式的人物。小说《教父》中连环凶杀的哥特式故事情节、复仇的哥特式主题以及卢卡·布拉齐这样的哥特式人物形象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对比手法是小说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在《心声》中,作者娴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让人物在自话自演中形成了巨 大的反差,给读者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心声》中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一是人物间的横向对比;二是人物自身前后的纵向对比.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人物的话语表达方式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作者将既定人物形象传达给读者的有效方法。在《名利场》中,萨克雷运用直接引语刻画了狡猾善骗的贝基,用言语行为的叙述体描绘了温柔的艾米利亚,用自由间接引语塑造了忠厚善良的杜宾,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根据这个理念,我们不仅提倡课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深度解读文本,实施有效链接。一、入境链接,未成曲调先有情叶圣陶先生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一位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  相似文献   

12.
胡昌君  赵静 《教学随笔》2014,(6):155-156
《荷花淀》这一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通过作者精心构思的人物语言,展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相似文献   

13.
毛萍 《现代语文》2008,(3):45-45
《荷花淀》是孙犁的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战时期白洋淀地区青年妇女锻炼成长的故事,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间,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而风韵犹存。阅读这篇小说,进一步感受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多以铮铮铁骨的硬汉性格出现 ,他们刚毅、勇敢、正直、无畏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一“硬汉子”形象 ,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成熟完美的形象置身于我们面前 ,而是经历一个发展变化 ,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云 《语文知识》2002,(1):43-43
大多数人在读小说时往往注重小说中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的作用,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次要人物只是与主要人物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次要人物往往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从而使主要人物在读者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相似文献   

16.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十分重视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书中人物“亮相”方式虽然各异,但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使读者了解其主要性格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采用了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多以铮铮铁骨的硬汉性格出现,他们刚毅、勇敢、正直、无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一"硬汉子"形象,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成熟完美的形象置身于我们面前,而是经历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品读鲁迅的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人物的姓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是我们走近鲁迅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曹雪芹的《红楼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信凡是读过《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读者,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血肉丰满、鲜活生动的人物,共同演绎了一出封建大家族盛衰变化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曹雪芹的《红楼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信凡是读过《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读者,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血肉丰满、鲜活生动的人物,共同演绎了一出封建大家族盛衰变化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