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天平的失衡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 ,师生在一种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处于不断的对话与交流状态 ,借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作的一句比喻 :应成为一种“理想社会中理想的说话人和听话人”。[1] 在这种对话与交流状态中 ,师生之间相互传达着信息 ,不断地沟通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 ,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与交流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单向的状态 :教师高居“权威者”的位置 ,始终处于“说话人”的状态。社会和教师本人对教师职责的要求也仅仅限于成为一名“理想的说话者” ,即按照社会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2.
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师生心灵沟通的艺术,正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重要性。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无论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要求师生的积极沟通,师生沟通是教育交往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师生的沟通达到知识的传播,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沟通,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本文借鉴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师生沟通的策略,即教师教师通过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策略,发挥教师的“期望效应”策略,运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策略,运用真诚、同感、接纳与尊重策略。  相似文献   

4.
贵刊在今年第二期所刊登的《如何处置“怒发冲冠”的杨军》的案例中,第二位教师无疑是深请学生心理的,他高明地运用了师生交往中的一些沟通原则,并通过一定的沟通技巧,使杨军慢慢敞开了封闭的心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是啊,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每天面对着具有独特个性的、千差万别的学生,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呢?我们认为,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要提高师生间的沟通效率,教师就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6.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与老师之间极易产生“零沟通现象”,特别是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缺少经验,缺少对众多学生和众多问题的处理办法。针对这一问题,北宁高中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积极总结和推广利于师生沟通的教育方法,拉近师生距离,让“零沟通”变成“近距离沟通”甚至是“零距离沟通”。书信是历史久远的一种沟通方式,在现今的网络时代,似乎显得过于落后,但北宁市高级中学的一些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要对学生和蔼,让学生觉得老师亲切,这样学生才会去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与学生搞好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可以让你的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的,而教学、教育活动也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要想教与学两者顺利进行,师生的“沟通”是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始终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影响教学。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教师耐下心来倾听学生,坐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占。”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倾听,在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更需要倾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始终以一副执教者的面孔,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进行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教师耐下心来倾听学生,坐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听”的重要性。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倾听;在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更需要倾听。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