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师专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出现僵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时间、学习方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要克服这一现象,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重视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过重的焦虑因素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略论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主动地学习,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它包括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结果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会学”,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学习结果具有较高的达成度,即“学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时间长、精力较多,而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这里有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问题,但主要的还是学习效率的问题。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们许…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一年级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时间只有1节课。学生只能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了解成像原理和初步学习使用规程,还没有练习使用就下了课。这样学生在分组实验课上因不会独立操作,又急于做实验,往往出现操作错误,甚至发生损坏仪器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再安排适当时间,将使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学习适应不良”,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在初中学生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生中是比较突出。就数学学习而言,有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实在太多,题目太难了;有的学生虽然在上课时都听懂了,可是做题时却没有解题思路了;还有的学生往往因为粗心大意而屡屡出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有效教学是让学生用最少的学习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又有进步的学习体验。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学习体验。但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有效性缺失的现象,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为此,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可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定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老师教,一部分学生越学越好,另有一部分学生虽有求知欲,学习也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最终列人差生之列,这种现象在初二尤为明显。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当与否关系很大。学习得法的学生随着成绩不断进步,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兴趣也越来越浓,接受知识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相反,学习不得法的学生尽管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别人少,可成绩仍然不尽人意,于是开始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失去奋发进取的信心,最终成为学习上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观: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适应高中学习,出现学习困难。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与入学成绩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某些原来的优秀生成为学困生。经过观察、座谈、调查,了解到出现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如科目增多、课程难度加大、学习要求提高、学习和生活不适应等等,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较差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学习适应不良",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在初中学生特别是在农村初  相似文献   

9.
中职生学习英语时间较少,入学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不抱任何希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动机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沙志宁 《广西教育》2013,(42):27-28
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习迁移的现象。学习迁移的能力对学习很有帮助,但却没能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创新思维,提高数学成绩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英语学习一定时间后会进入了一个“高原状态”,或者出现一个“高原现象”,即,在语言学习到一定阶段,似乎出现一个暂时的停顿时间,好像再也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于是,学生羞于启口,怕出错误。在实际学习中,错误百出:口语和写作中断断续续、用词不到位、中式英语连篇。教师成了纠错大师,忙于纠正学生错误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流利程度和准确度。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资源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学生对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杯热水会慢慢变凉,知道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认识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物体吸热和散热现象中的更多奥秘。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资源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学生对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杯热水会慢慢变凉,知道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认识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物体吸热和散热现象中的更多奥秘。  相似文献   

14.
金奎 《教师》2013,(4):104-104
近年来,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务工,常年在外忙碌,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或亲戚托管,致使学生缺少无人替代的父母关怀,造成辍学率现象明显提高,对学生的管理越来越难,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时间比较多而自己无法学习的现象。作为一名农村高中生物教师,我觉得对学生的高中生物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网络学习中信息迷航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进行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但是我们也时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在网上自主学习时,有的学生希望查找跟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却又在浏览着无关的网页;有的学生浏览了很多网页,交流时却不过只言片语;有的学生明明打算寻找学习伙伴协作学习,却又发送着无关紧要的电子邮件;有的学生搜集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资料,却又疲于整理,不能为自己所用。于是,学生真正解决学习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就大打折扣,学习效果也就不尽人意,甚至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面对无序而又海量的网络信息,人们很容易…  相似文献   

16.
近三年来,我们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带着实验课题和求知欲走进实验室,在物理实验室里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提高实验技能.事实证明,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7.
徐洁 《青年教师》2006,(9):52-5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才能够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荒谬,但是却蕴涵了深刻的哲理:自由对学生就像空气对于健康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职院校工科类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学学习焦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与主动性,思维定势与认知迁移,学习意志与习惯及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教师的品质特性。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学习焦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思维定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9.
提高初中化学及格率的点滴体会海伦市第三中学校吴淑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有如下的体会。一、重点知识,紧抓不放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方式尤其重要。文章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四个误区的现象,分析及策略,提出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必须把握时机,注重评价,强调合作的过程,从而体现合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