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疆与祖国,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史中,人们不难发现:统一、团结、进步、发展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数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新疆是祖国统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结论是历史的、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然而,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在充分肯定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这一新疆发展史主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间确也存在着分裂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支流与暗流。尤其是近代以来,民族分裂活动连绵不断,对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乃至20世纪上半期,新疆民族分裂主义进一步演变为一股危害性极大的社会势力和社会思潮;新疆民族分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经过千百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道德规范,它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的基本内容是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祖国的山河,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祖国的事业无限忠诚,维护祖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祖国处于危难时挺身而出为拯救祖国而进行殊死斗争.可见,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灵魂,感情的纽带,团结的基础,它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推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事实证明,没有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就没有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就难以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力求做到“四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教师培训到位、学科渗透到位、学生主体参与到位。1.思想认识到位。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多种方式和手段,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同时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无小…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秀历史传统,民族的精神脊梁。古往今来,它一直是我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独立的精神支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源远流长,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把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我们有必要对爱国主义作一番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商宗伟 《中国德育》2005,(9):24-24,29
民族精神,不仅是一个民族告别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且是维护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长期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常再起/新疆奎屯市第一中学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这一片热土,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地理课不仅具有巨...  相似文献   

7.
红岩精神根植于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一个典型时期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团结统一、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等等优秀的民族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应该在与时俱进精神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弘扬红岩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1,(33):222-223
让学生通过通读全诗,了解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民族多样而团结的国家,同时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中华民族还有着高尚、纯洁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9.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乌兰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祖国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由此形成了他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互动的因果关系,他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的思想,他指出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并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他强调要分外珍视用血和汗凝成的各民族兄弟般的团结,首先提出了蒙古族和汉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六字方针,认为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他指明要不断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对干部和群众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深刻又始终不渝,我们可以说乌兰夫60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民族的解放、发展而奋斗的60年。  相似文献   

11.
民族教育其实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倡导民族教育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积极的意义。创造、团结、奋进,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文明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走向富强、走向和谐稳定的基石。我们必须团结,我们一定要创造,我们要永远奋进!只有这样,逐步走向富强的中华民族才能最终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12.
民族教育其实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倡导民族教育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创造、团结、奋进,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文明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走向富强、走向和谐稳定的基石。我们必须团结,我们一定创造,我们要永远奋进!只有这样,逐步走向富强的中华民族才能最终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总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着亿万华夏儿女不断前进。这种力量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魅力。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使学生了解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追寻英雄足迹,使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4.
一、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对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有许多内容,如从热爱家乡推广到热爱祖国;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激发对祖国的自豪感;从历代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杰出人物汲取力量;论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爱国心等等。我感到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平稳定时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最突出的例子是我国的国歌仍采用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它时刻提…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大学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前提。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奋斗目标的庄严使命。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造就一批又一批以民族团结为根本行为准则的一代新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重要而紧迫。无数事实已反复证明,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前提。当前以开设《大学生法律基础》(该课程是高校一年级新生的必修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保持生存与发展态势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守护神.自强不息、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主导价值观的实践体现.自强不息、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复兴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历史发展和当代横向比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各兄弟民族凝聚而成的特定民族整体,不应泥守某些书本概念确定它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这一确实存在着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涉及56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及其融汇与凝聚;虽然有很大困难,但进行研究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在抗日战争中,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力量源泉,是促成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强大凝聚力,是鞭挞、制止投降妥协的锐利武器。在今天,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鼓舞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领土完整,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激励和支撑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刘亮 《西藏教育》2020,(5):15-17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凝聚起团结的力量,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肩负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