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树脂, 研究了二硫化钼、纳米石墨、超细滑石粉、乙撑双硬脂酸酰胺( EBS )和聚四氟乙烯树脂以及 过氧化苯甲酰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二硫化钼和纳米石墨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的耐磨性能和自润滑性能有显著影响, 二 硫化钼和纳米石墨用量各占3%时, 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可以达到很好的耐磨和自润滑效果. 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中加入超细滑石粉, 可以 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的硬度, 加入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可以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的流动性能, 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可以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 烯树脂与聚四氟乙烯、二硫化钼、纳米石墨、超细滑石粉的交链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大面积、高质量二硫化钨(WS2)单层膜的可控制备,对双功能钨源制备硫化钨单层膜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两步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以具有双功能的钠盐钨酸钠二水合物(Na2 WO4·2H2 O)为钨源、硫粉(S)为硫源,制备出高质量、大面积的WS2单层膜,并对其...  相似文献   

3.
实验分别以硫脲和钼酸铵作为硫源和钼源,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二硫化钼,并利用醋酸调节pH值来控制产品形貌.实验中,用XRD表征样品的结构,用SEM图像观察产物形貌,用UV-Vis DRS对产品形貌调控前后的光吸收性能进行考察,最后以罗丹明B为模型化合物来评价二硫化钼的光催化效果,并给出了相关机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结合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问题及学科研究前沿技术,设计了硫化钼(MoS2)强化FeOCl类芬顿处理偶氮染料的探索型综合实验.采用直接煅烧法制备FeOCl/MoS2复合催化剂,探索FeOCl/MoS2/H2O2类芬顿氧化体系对偶氮染料金橙Ⅱ的降解性能,并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各项影响因素.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型实验。以钼酸钠和硫脲为原料,硅钨酸、四丁基溴化铵、草酸为添加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光催化剂二硫化钼纳米片。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光催化性能测试研究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设计实验将材料合成技术、材料表征、催化性能测试等专业知识贯穿起来,培养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MoO3为前躯体,正己烷/H2混合物为还原碳化气,采用程序升温碳化反应方法,在不同碳化温度和不同碳源进料速率的条件下碳化制备出碳化钼催化剂,并用XRD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制备出来的碳化物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活性.结果表明:程序升温碳化反应到650℃,采用正己垸为碳化原料是可行的,且在适当的正己烷和H2物质的量比的条件下能够制备出高度分散并且对二苯并噻吩具有较高加氢脱硫活性的负载型碳化钼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丙橡胶(EPDM)为原料,采用酚醛树脂(PF)和二水合氯化亚锡(SnCl2·2 H2 O)为硫化体系,通过动态硫化法制备改性 PP/EPDM热塑性弹性体,探讨硫化体系和橡塑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F和 SnCl2·2H2 O 分别为3份和0.3份,橡塑比为60/40时,弹性体的综合性能最优;材料的结晶行为和材料断面形貌表明,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能形成均相体系,相对于聚丙烯,其结晶温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为主体材料,硅溶胶为前驱体,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PBA/SiO2杂化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入硫化剂制备了PBA/SiO2杂化材料硫化胶,研究了硫化剂用量对杂化材料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平衡溶胀实验测定了硫化胶的表观交联密度,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对杂化材料硫化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平衡溶胀实验结果表明,六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MM)的加入使杂化材料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加。结果证明,HMMM对于PBA/SiO2杂化材料是有效交联剂。  相似文献   

9.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和磁天平实验,对分步浸渍分步煅烧的硫化态样品MA、MCA和mMC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Mo/A12O3中助剂钴能提高MoO3的硫化度和MOS2的还原能力,有利于催化加氢反应;第二助剂镁的加人能降低钴钼硫化物的还原能力,提高它们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用纳米二硫化钼与正丁基锂反应,反应物经水处理后,得到纳米二硫化钼剥层悬浮液,该悬浮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重堆积,用XRD对重堆积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酸性条件下重堆积产物的XRD衍射模式中,没有出现层状结构的(001)衍射峰和混杂的(hk1)衍射峰,只有(hk0)衍射峰,表明酸性条件下的重堆积不是通常的层叠方式堆积,而是一种随机的堆积过程,得到的重堆积产物保持了纳米二硫化钼单分子层的结构特征;然而在NiSO4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溶液中,重堆积产物显示出明显的(001)衍射峰,表明Ni^2+与季铵离子能促使单层纳米二硫化钼以层叠方式堆积,并形成夹层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试了硫化态的催化剂CoMo/(TiO2-Al2O3)及氨化态的Mo2N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硫化态催化剂CoMo/(TiO2-Al2O3)在催化活性及稳定性方面都优于Mo2N,而Mo2N在吡啶的加氢脱氮反应中显示了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Al-Sn20-Cu合金在常温下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后.于硫代钼酸铵溶液中电解,使合金在其氧化膜微孔中充填MoS2.,形成自身具有润滑性的氧化膜层.本文用正交设计方法得出工艺的最佳条件,考察了一些工艺条件对膜层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陶瓷薄膜技术及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氧离子传导YSZ(Y2O3稳定的ZrO2)电解膜与电极催化剂,构建了膜电极组装(MEA)及结构为H2S、(复合MoS2阳极)/YSZ传导膜/(复合NiO阴极)、空气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在MoS2中掺杂NiS、电解质、Ag粉和淀粉制备了双金属复合MoS2阳极催化剂,在NiO中添加电解质、Ag粉和淀粉制备了复合NiO阴极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操作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电极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了H2S/air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H2S环境中,复合MoS2阳极催化剂比MoS2和Pt具有更好的性能,复合Nio阴极Pt阴极的极化小;在电极催化剂中加入Ag可显著提高电极的导电性.添加电解质和淀粉可以提高电极的离子传导性和多孔性:操作温度增加.传导膜的电传导率和电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电池的输出电流与功率密度增加,电化学性能变好。电池连续运行1~4d几乎不降级。在850℃和101.13kPa时.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55mW·cm^-2,对应的电流密度为240mA·cm^-2。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试了硫化态的催化剂CoMo/(TiO2—Al_2O_3)及氮化态的Mo_2N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对于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硫化态催化剂CoMo/(TiO_2—Al_2O_3)在催化活性及稳定性方面都优于Mo_2N,而Mo_2N在毗啶的加氢脱氮反应中显示了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Under 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 e. ,pH = 1.6, cKI = 10.6 mmol/L, cH2O2 = 5.4 mmol/L, cC6H8O6 = 1.30mmol/L) derived from simplex operations, trace molybdenum(Ⅵ) wa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agency of its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reaction of H2O2 with I- in acid medium. The detection limit and linear calibration range of molybdenum were obtained as 0.5 × 10-6 mol/L and 0.5 × 10- 6 ~ 120 × 10- 6 mol/L respectively. This method was appli ed to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dustrial waste water, and the recovery ratios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101% and 107%.  相似文献   

16.
基于硫酸-硼砂介质中,钼抑制高碘酸钾氧化丽春红2R的显色反应,建定了测定痕量钼的新方法。确定了抑制褪色反应测定钼的动力学条件,抑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17.44 kJ.mol-1,反应速率常数K′=9.77×10-4s-1。方法线性范围为0-0.18 mg.L-1,检出限为40μg.L-1。  相似文献   

17.
根据钼在460nm处产生最大吸收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绘制钼的标准曲线。钼测定的线性范围为40-360μg/50mL,测定了多种钼矿及矿渣中钼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和磁天平实验,对分步浸清分步煅烧的硫化态样品MA、MCA和mMC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MO/Al力O3中助剂钻能提高MoO3的硫化度和MOS2的还原能力,有利于催化加氢反应;第二助剂镁的加入能降低钻钼硫化物的还原能力,提高它们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催化氧化还原反立.  相似文献   

19.
以活性紫为模型染料,讨论了芬顿氧化脱色过程中散射和染料中间体对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脱色体系的残留色度是由游离染料、两种中间体及散射四部分组成.若采用传统的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方法,散射及中间产物的存在将导致较大的系统误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总残留色度中区分出散射及中间产物所占比例后,所得脱色率和反应速率常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通常晶体熔化时弹性常数C44和(C11-C12)/2就将消失,由此提出晶体熔化的力学判据.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高温下钼的弹性性质,并且得出结论:在计算温度范围内钼没有熔化并且弹性常数C11、C12、C44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最后采用准谐德拜模型方法对钼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比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