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批判课程理论是西方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指出了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重大影响,提示了因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等差异所带来的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并力图去克服这些现象的主张。批判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如六十年代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鲍尔斯和金蒂斯,八十年代至今的代表人物是吉鲁和弗莱雷。  相似文献   

2.
身体哲学和具身认知的研究成果,反映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传统的课程模式向具身教育课程的转向。具身教育课程在批判传统教育学身体与心灵分离的二元论基础上,主张身体在课程实践中的复归,并构建身体与精神共同参与的整体课程实施模式。其内容主要关涉身体意识、学习环境、人际互动及社会性知识建构四个部分。此外,其在传统教育学的知识观、教学观和方法论的批判之上,将身体间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而这也将直接改变甚或完善当下的学校教育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隐蔽课程自提出以来,一般都是从结构功能主义、现象诠释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围绕传统教育进行研究,但忽视了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网络的出现及其向教育的延伸产生了网络教育,新的教育文化环境形成独特的隐蔽课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公共性质的重要表征,教师批判从专业批判和社会生活批判两个方面倡导教师的政治主体性和公民的政治主体性。无论是对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专业批判还是通过课程与教学实施的社会生活批判,教师都需具备批判的理论、批判的勇气和批判的理性等批判性条件。围绕“公正与民主”主题,建设“公正与民主”课堂,实施社会批判的公民教育,以专业者和业余者身份介入社会批判,这些是实施教师批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退休前的最后一门课,是领着学生们“批判”中国教育。 这堂名为《批判的教育社会学》的课程开设于2010年9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老师传授的是理论,但课程的核心内容却是要求学生们进行一项社会调查,“翔实地描述教育领域中的某一个博弈、现象或勾当”。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批判课程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知识谱系。在其“家谱”中,“解放理论”、“再生产理论”和“抵制理论”构成了批判课程理论的三个主要支系,其中“再生产理论”支系又分化出三种模式:“经济再生产模式”、“文化再生产模式”和“霸权再生产模式”。批判课程理论体现了“社会批判”的精神气质,把揭秘“隐性课程”、弘扬社会正义、消除各种歧视作为时代课题,为当代课程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批判课程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西方“唯科学主义”的泛滥、社会公正的衰微以及人的意识的日益虚假化,其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之一的“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学基础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于英美的“新教育社会学”。整体论、理性观、批判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课程论的课程哲学观。批判课程理论在对传统课程范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视课程为“反思性实践”,并关注学校教育及其课程的相对自主性、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学校化中的矛盾和冲突性质。  相似文献   

8.
隐蔽课程的概念自提出以来 ,一般都是从结构功能主义、现象诠释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 ,围绕传统教育进行研究 ,忽视了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网络的出现及其向教育的延伸产生了网络教育 ,新的教育文化环境形成独特的隐蔽课程。本文试图通过网络、文化、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思考网络教育中隐蔽课程的概念、特征和文化建构原理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由来已久。最初的幼儿教育,尤其是发端期的幼儿教育多多少少具有小学化特点。陈鹤琴等人就曾经对这一现象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可以说陈鹤琴的单元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就是在对具有浓重的小学化、成人化教育的批判和反思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以独特的性别视角,对课程领域进行了全面审视和批判。传统课程结构中的父权制、科层制,主流课程文化中的男性霸权、男性话语与性别歧视,课程实践中性别化教育模式、性别定势,是女性主义分析和批判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关键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校企合作开设课程这一开放型办学模式,既是落实高职教育"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又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和发展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提高办学质量,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海斯科普课程是美国广泛运用的早期儿童教育方案课程模式之一。海斯科普课程的特点为:注重儿童发展中的关键经验,注重教师专业性发展,重视环境的创设,家长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海斯科普课程以游戏的形式在活动区开展,实施过程用"五个时间"来概括,即计划时间、工作时间、整理和收拾时间、回忆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启示为:尊重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重视环境创设,强调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13.
教育行动研究方式因其在解决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作用而受到倡导。这促进了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于"重理轻用"、"低水平重复"、"文不对题"等对教育行动研究的泛化及滥用现象;混淆教育行动与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存在"去理论化"倾向。秉持跨学科研究取向,以问题为中心,正确认识、评价和定位教育行动研究,廓清概念、规避"唯方法主义"倾向、重视理论思维,方有助于我国教育研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我国近12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的量化分析发现,中国特色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聚焦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与教学研究、教师成长与教育、德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经验借鉴与本土化、教育信息化与"互联网+"等领域;政策导向与学术导向两大逻辑主线互相作用与有机组合,形成高政策导向-高学术导向逻辑、高政策导向-低学术导向逻辑、低政策导向-低学术导向逻辑、低政策导向-高学术导向逻辑等具体的逻辑演进路径,多类型演进逻辑驱动下的教育科学研究体现着学科进步与实践诉求相互促进、重点聚焦与全局关注齐头并进、时代回应与历史梳理相得益彰的研究特征。  相似文献   

15.
Previous research has documented a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ex education programme in Turkish schools in terms of adolescence readiness and the presence of misconceptions regarding critical aspects of sexual issues. Currently no school‐based sex education is available for Turkish adolesc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temporary sex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12‐year‐old to 14‐year‐old adolescents, entitled ‘The Human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12–14 Year Old Adolescents’. A five‐step programme development model was used including reviewing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sex education programmes for this age group. Sexuality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Council of United States guidelines were chosen as an educational framework, and Turkish cultural values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The sex curriculum consists of an eight‐session interactive programme in which parental permission and involvement is required. Five units are presented: human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 sexual behaviour, sexual health, and society/culture. The programme and a related knowledge assessment tool were reviewed by a group of Turkish professionals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was received. The programme was piloted with a group of Turkish adolesc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 Future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school counsellors implementing this sex educational programme into Turkish schools.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政策、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参与六大方面的条件。从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的情况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师资水平堪忧,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农村地区潜在的课程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欠缺;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不支持校本课程。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需要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行政支持力度,促进家长与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课程作为体现教育方针和达成教育目标的蓝图,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焦点。美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注重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注教师素质的提高,实行课程三级管理体制以及评价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已成为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而加强专业群课程建设则是"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分析建筑工程专业群各专业核心岗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探究了专业群课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网络环境下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任何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已是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的独特要求。上海电机学院升本后,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主导着课程文化的构建。技术本科的办学理念日益成为提高学校课程发展的主动力,推动着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模式,在多年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我国大陆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