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当代新闻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新闻媒介实际上从事的是社会话语的生产活动,目的是完成社会意义的建构。“新闻生产的产品的内涵就是‘意义’,‘意义’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也就构成了新闻产品的基本价值内涵。更进一步看,决定‘意义’的核心则涉及到社会的价值和权力构成。”因此,话语常常被视为一种权力,并对社会产生显在的作用。“话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个行为形式,——以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三贴近"是求真求实提高新闻媒介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对新闻媒体来说,新闻的真实性也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新闻媒介存在的最大价值和最大的社会意义就在于真实客观地对"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是取信于民的必备条件,是新闻媒介存在之本.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全球媒介监测项目报告显示,新闻没有忠实地反映世界本来的面貌。不仅如此,新闻媒介还直接参与到社会性别建构过程中,将性别定型作为性别建构的主要方式。男性本位的文化浸染、受众选择性接触机制的存在,以及两性生存的现实状况,是导致性别定型的主要原因。构建和谐、平等的两性世界,新闻媒介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一、行业在突发事件新闻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资源."①其中,突发事件新闻信息资源是指新闻媒介所拥有的突发事件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突发事件新闻的提供者、合作者、线索、稿件和资料等.应对突发事件的政府部门作为突发事件新闻的提供者、合作者,在为新闻媒介从事突发事件报道提供线索、稿件、资料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报道如何体现原始事件的真实性,一直是新闻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美国哈特兰研究所就气象变化对媒体报道所"带来"的影响为例,分析了社会组织对新闻真实的构建所起的作用,强调在审视消息来源的偏向如何影响新闻真实建构的同时,媒体和受众应进一步地反省与警惕,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息来源偏向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使新闻媒介发挥更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媒介而言,形象是新闻文本中当事人或参与者的整体呈现.在专门的人物新闻中,新闻人物成为核心焦点,而在事件新闻中,人物成为结构主义理论中文本的一个构成单位,新闻人物转化为推动事件发生的"行动者",其形象特征来自人物在新闻事件中的行动部分.新闻的事实第一性原则使得形象可与社会学的重要概念——"社会角色"实现对接,而角色理论对角色期待和角色表现的拓展提示我们:新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它在受制于社会事实(反映角色表现)的同时又可能暗含媒介对其的形象建构(潜在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7.
李一鸣 《今传媒》2021,(4):130-132
"新闻敲诈"作为一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违法行为,隐藏在各种新闻媒介运作过程中。"新闻敲诈"多变的方式和形态成为其特殊性,对个人、媒体乃至社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新闻敲诈"的演变与趋势进行梳理,进一步从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出发对其实质进行剖析,并提出在双重属性下平衡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强 《当代传播》2000,(1):21-23
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的公器,是公正、权威、正义的象征。而新闻媒介自身在公众中的信用状况问题,却一直为新闻理论界所忽视。新闻传播是媒介与受众的双向五动过程,新闻媒介的职能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信用(mediacrechility)。受众使用和消费新闻媒介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认为新闻媒介的信用度较高。如果新闻媒介自身丧失了信用,那么这个新闻媒介就失去了受众,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新闻媒介信用问题,作为一个严肃而富有内涵的新闻学理论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新闻学的整体理…  相似文献   

9.
伯克利社会学家托德·吉特林所著的《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可谓是新闻生产领域的奠基之作,他通过叙述《纽约时报》和CBS对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场学生运动的报道,揭露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旨在研究新闻媒介与社会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将这样一场社会运动放置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加以考察,分析其进入媒体报道的过程及媒体的报道倾向变化,从而总结新闻媒介是如何报道社会运动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探讨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新闻媒介如何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那日斯  范青 《中国广播》2009,(10):75-76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本文从包头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巧用新闻信息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和新闻受众资源入手,阐述了地方广播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巧用新闻资源,做好做强新闻广播。  相似文献   

11.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新闻信息资源;二是新闻环境资源;三是新闻媒介资源:四是新闻受众资源。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媒介的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过去二十年来出现的批判现时代的潮流,包括“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的批判。它们断言,人类经验中只存在着概念(诸如语言、知识体系和文化)的“社会建构”,语言是建构现实的基石。因此,所谓的新闻真实性只是报道过程中的一种语言游戏。认为新闻真实性就是新闻媒介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的传统观点所具有的严肃性被彻底颠覆。  相似文献   

13.
数据新闻生产新实践日新月异,数据新闻领域出现了不断加速的生产实践和生产理念之间的裂痕,由此引发了伦理道德乃至社会法律等层面的诸多问题。本文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首次提出了数据现实的基本概念,并从数据现实层、实践操作层和新闻功能层三个层面建构数据新闻生产的基本现实。  相似文献   

14.
铁翠香  徐啸寒 《新闻传播》2005,(8):35-35,39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包括新闻信息资源(即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和新闻资料)、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及受众资源。新闻资源开发主要是研究新闻资源的发现、鉴别、转换、整合、展示、培植。①本文拟从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传播正确的舆论可以凝聚人心,传播错误的舆论则混淆视听,祸害社会。因此,新闻媒介对新闻事件报道的时间、角度、深度,对引导舆论尤其重要。本文从南宁"网瘾少年之死"事件入手,简要阐述了新闻媒介对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 ,特别是新闻媒介的双重角色和双重性质问题 ,曾经被许多学者讨论过。本文借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讨论了新闻媒介的两种主要产出物—新闻和广告服务的经济性质。文章提出 ,新闻媒介的双重性质是由上述两种产出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的 :现代社会的“新闻”具有强烈的“公共物品”性质 ,而“广告服务”则具有一般商品所具备的“私人物品”性质。本文研究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补偿机制 ,提出市场经济中新闻媒介的经济运作模式 ,是以“新闻”与“广告服务”的共生关系为基础的 ,而这种共生关系有其必然性 ,它是社会多重政治、经济和历史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分析了传媒产业化运作的条件、方式和后果 ,提出媒介的产业性质及产业化运作方式 ,都是以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为前提的。文章提出 ,尽管我国传媒实行产业化运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需要 ,但在我国国情之中 ,媒介产业化运作必然带来的媒介的“都市化”倾向 ,却有可能对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均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构新闻事实"这一认识论和实践规则问题,不能忽视"基于何种实在建构新闻事实"这一本体论问题,因此新闻客观性研究应该深入新闻事实世界的本体结构。基于批判实在论思想,本研究勾勒出新闻事实在本体论层面上的三重结构(实在范畴、空间范畴、历时范畴),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业知识生产独特的认识论和实践规则,显然同新闻事实的本体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介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都直接取决于对新闻“是什么”的认识。本文以经济学中有关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等概念为分析工具,论证了“新闻是公共物品”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知识生产的关键是从客观对象中发现问题、回答问题、阐释问题,知识体系建构的核心在于,对关于对象的成体系的问题做出成体系的科学回答和阐释。能否把新闻活动领域的客观问题特别是当今新闻活动领域整体性的客观变化转化为真实的、高质量的“学术问题”,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建构出高质量的当代中国新闻学“问题体系”,也自然决定着能否建构起高质量的自主知识体系。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人与新闻的关系问题”是新闻学的总问题。总问题分为两大领域问题:新闻领域问题和新闻与社会的关系领域(新闻关系)问题。新闻领域问题可分为两大范围问题体系:新闻本体论问题体系,新闻业态论问题体系。新闻关系领域问题也可分为两大范围问题体系:新闻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关系问题体系,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问题体系。如此,当代中国新闻学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就可以依据新的实际变化与发展趋势从“四大问题体系”着手去建构。  相似文献   

20.
许文谦 《新闻世界》2014,(7):209-211
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在新传播环境下,政治权力的媒体化扩大、深度的公民参与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新闻生产和权威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为了巩固新闻权威,新闻传媒有必要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善用新闻媒介的符号权力,以及拓展新闻生产模式和另类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