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认为北爱尔兰著名诗人西默斯.希尼在他个人的诗歌《挖掘》里描述了北爱尔兰人们传统的挖土豆、挖泥炭的生活方式,也阐明了自己以不同于传统的方式去“挖掘”北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很好地实现了自己“诗歌是自我对自我的回归,是文化的自我回归”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2.
双周犀利事     
与GOZO携手演绎80年代经典风格 今次为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日系品牌Gozo。以日本东京街头的年轻族群为主.整体设计风格以“运动’、“轻松”及“活泼”为调性,偏离传统与前卫,拥有自我主张的新世代族群,在“GOZO”的时尚衣橱中轻松享受穿着的乐趣,依个人的喜好重复搭配展现出拥有自我风格的百变造型。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永远是语文老师的“两大革命”。我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获益匪浅。管建刚老师认为由学生兴趣构筑的动力系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当习作成为学生自我情感表达、倾吐的需要时,就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文学前27年(前17年加新时期前10年)的发展历程中,王蒙经历了一个由否定自我(“非我”)到重建自我(“还我”)再到反现自我(“省我”)的痛苦过程。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王蒙无限度地夸大信仰,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审美个性;新时期伊始,王蒙呼唤人性回归。要求确立作家在作品中的自我人格形象;之后,新时期文学步入反思时代,王蒙大胆地对自我进行反观和审视,从而实现了作家人格形象的自我超越。同时,本文又试图从王蒙个人的“非我”——“还我”——“省我”发展历程中追寻中国当代文学所走过的艰难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5.
《论语》的“身”、“己”、“我”具有丰富的自我道德功能与意义.“身”是表现个人内在面貌的外在具体形体仪态,是传释和绽放个人生命道德意义的“身体符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对象.“己”在管理自己个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令“身”通过一个有形可察的身体实践——“行”将个人无形的内在自我体现出来.“我”在自我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功能是实现主体自我身份认同.“身”、“己”、“我”的相互关系复杂,“己”可约“身”,“身”又可“塑”“己”,“身”、“己”互动成为一体,“我”则是对“身”、“己”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是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自我传播”作为一种基本传播形态的资格的质疑,论述了将自我传播保留在传播基本形态谱系中的根据与意义。作者指出,不但要从认知心理学,而且尤其要从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自我传播的运行机理,并介绍了弗洛伊德、詹姆士、库利、米德等人学说作为解释自我传播的理论范例的学术意义。作者依据这些范例,从自我传播与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大众传播等其他基本形态的传播的全息对应的角度,着重论述了传播对实现个人心态的通泰和谐到实现社会整合的和合圆融的巨大作用,从而提出“大传播”这一概念,并指出要用意义中心的传播哲学来说明大传播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哲学上,费希特是直接从康德出发的,他企图在主观唯心主义“自我”哲学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提出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和非我的命题,开始把人的认识当作一个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加以考察,突出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对后来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专业自我”理论着重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对其专业的理解,教师专业自我强调个人在与专业情景互动中形成的对“我是谁”“我将成为怎样的幼儿教师”的理解。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学分银行在其影响下关注到学生内在自我,以人性化的评价体系激发出师范生的自我潜能,并坚持以促进学生教师专业自我为主线,依托“岗课赛证”实现分层多元评价,凝聚合力营造良好评价生态,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自我观:概念分析与实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洛 《美中教育评论》2007,4(2):1-23,29
研究者探讨文化封自我观念的影响。经概念分析建立了“个人取向自我观的概念架构”与“社会取向自我观的概念架构”,分别包含了自我观中有关“本体性与结构性”及“功能性与运作性”的内涵。依此两套概念架构,研究者遵循心理计量的程序,编写了两套题库,另纳入其它相关量表,编制成正式问卷,对台湾大学生及社会成人追行大样本施测。以回收的83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自我观的心理内涵皆为四因素的结构。据此结果选题后,编制成标准化的“社会取向自我观量表”(44题)和“个人取向自我观量表”(41题)。初步分析已确认两份量表之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俱佳。社会取向自我观的四个分量表与既有的“互依我”测量间的相关较高,而个人取向自我观的四个分量表则与既有的“独立我”测量间的相关较高,初步显示两份新编之自我观量表的区辨及辐合效度亦佳。  相似文献   

10.
一位秀才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在吾乡。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这首诗的本意在于吹嘘自我.可作者并不着意于自我,而是夸奖别人,由“天下”到“三江”,由“三江”到“吾乡”.由“吾乡”到“舍弟”,层层比照优选,“舍弟”拔得头筹,然而,结尾却突然一转.  相似文献   

11.
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都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议论文是剖析事物、论述事理、提出主张的文体,侧重于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呈现作者清晰的思想表达、准确的价值判断及严密的逻辑性.但高中议论文写作,除强调议论文上述特点外,还要强调有“我”——基于个体的独有体验来“观照自我、关注成长、关注社会”,要强调“我”的身份定位是一个有情怀、有思考、有见地的高中生.  相似文献   

13.
个人生涯的合理设计与规划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应以学生的兴趣与优势为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个人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并在各个成长阶段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分析、了解自我.唤醒主体意识.点燃求知欲,变“望子成龙”为“子望成龙”,让孩子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校长的“主张”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至少包括办学主张、教育主张和育人主张三方面。校长的主张是“生长”出来的,它至少有三大来源:校长所在的本土文化生态和学校文化生态、校长所处的时代以及校长的生命实践。对于已经“生长”并“提出”的主张,需进一步思考:“主张”与“学生立场”的关系、“主张”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以及“主张”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如此,才能使校长的主张与人的生命成长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教学方法,具有优越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点。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有利于实现“教员培训”与学员“自我培养”的统一,有利于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有利于实现“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教育智慧、教学艺术及其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有着多元空间和层叠涵蕴的理解系统,是文本、作者、编者与作为读者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错互动过程,体现了多重性与复杂性。文本解读是有情境性的,在不同时域、不同境况,需要语文教师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意识参与,并能够在不同角色和意识之间自由切换,或是自由阅读者,或是课程理解者,或是教学设计者,或是互动解读者。语文教师有时要进入“有我”之境,让"个性自我"充分在场;有时要进入"无我"之境,让“个性自我”合理隐身;有时又要在“有我”与“无我”、“角色自我”与“学生自我”之间灵活切换。  相似文献   

17.
自由、人权、民族主义的讨论,近几年在学术界成为热点。讨论中之所以产生不同意见,可能是由于对这些问题的“定位”有分歧。我认为应以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即要从不同的时代和国情来“定位”。基于此,我认为,《东方文化》2000年第1期发表的几篇文章有几个问题可以商讨。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怎样看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严复是主张个人自由,到孙中山才主张国家自由吗自由是欧洲启蒙的中心观念之一。在中国,“自由”则是由西风东渐传来的。清末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对此评述说:“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  相似文献   

18.
课题名称 教师“人文化”成长的理念与实践 课题适用范围 渴望成长与发展的中青年教师 课题的理念及特征 1.唤醒职业激情,重塑教育理想 2.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与心灵成长 3.主张教师成长人文化,人性化,个性化 4.反对灌输式的教师培训,主张教师的自我成长 5.反对教育“唯理性”,赋予教育以情感、生命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源起: 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孔子为什么难以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我认为是他个人的原因,他说话太“冲人”,他的主张很好,但说话太“生硬”,不易为人接受。  相似文献   

20.
滕朝阳 《教育》2007,(11S):21-21
“向少年儿童学习”,在我早就是埋藏于心底的呐喊。后来与人交流,又发现这种主张决非个人意见。新近的一个小小案例,不仅让我感动,更使我坚定了这样一种在成年人看来似乎是“大不敬”的论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