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为建设"省级区域性教育资源中心"启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的国家级工作规划科研课题.我省很多地区也加大了在教育信息化上的投入力度,大踏步向"信息技术教育强区"迈进.  相似文献   

2.
“农远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其通过试点阶段——初探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实施阶段——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深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开创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是: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加强共享的、适用的区域性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整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通过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使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十五"期间在设施建设、管理机制、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并展望"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思路转变。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给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是促使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发展动力.教师作为组织与实施教育的主体,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必然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本课题组对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陕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及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重新塑造教师职业素养,让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挥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教育也毫不例外,因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已势在必行。尤其中小学教育是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更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教育也毫不例外,因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已势在必行。尤其中小学教育是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更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