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庄子·渔父》强调:"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文章的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一、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要让学生的作文处处显真情,首先他们的内心要有真情实感。捷昔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没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失真"现象还是很严重。一、溯源: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的原因。①学生作文中"自我"元素缺失。学生写作目的畸形化,偏离了写作的真实需要,丧失了自我。学生作文中真实的"自我"缺位,偏离了情感表达的轨道,冷却了自我。②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细节。细节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然而,学生作文空洞无物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流水账式的三年级作文到无真情实感的四年级的作文,再到规范化、模板式的五年级的作文。造成这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片面强调写作技巧和应试的心理,不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不注意引导观察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作文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只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可见,真实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真实的作文,才能展示出学生动人的个性。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一、寻找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是真实的,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文经常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其实他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构成什么文字","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叶老的话,深刻地阐述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为  相似文献   

6.
正让学生写出个性的、真情实感的文章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困扰着无数的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所以要根治"作文恐惧症",让学生畅快为文,就唯有走"生活化作文"之路。"生活化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揣摩和积累丰富的生活语言,将生活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这就是强调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我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感到无话可说是小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作为教师,首先要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写真情.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阅读量小,所以,他们写作文时经常会遇到"无米下锅"的现象。只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引导他们观察、记录、感悟生活,品味文章的细节和语言以及文章中抒发的真情实感,他们才能摆脱"无米下锅"的困顿局面,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作文的天空,享受着作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丁美华 《语文天地》2015,(11):44-4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纵观作文课堂教学,有的让学生作文添加名言警句,每一篇都需要,说是作文的亮点;有的大讲特讲文章格式、模板,规定作文的内容、体裁、段落、开头、结尾的方法,甚至点题的次数等等,大都忽视了文章写作如何有效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于漪说:“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且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她又说:“如  相似文献   

10.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作文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立意的正确、手法的独特、语言的准确等,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创新意。学生的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学习技巧,写出新意,悟出真理。一、选"真材",锁定自身积淀真实的材料是"写真"的基本前提,但在作文写作中,学生说假话似乎已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那么,如何让学生写"真实"呢?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学生说:"作文真难写!"这样的话。在作文中编故事、叙事苍白、情节枯燥、缺少真情实感,这是我们老师的惯用评语了。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13.
尹效红 《小学生》2013,(12):22-22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头疼、最有意见分歧的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认真领会《大纲》的论述,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写作: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1.说真话就是"作文"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如:教学《课间十分钟》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文指导的根本和生命."讲求真实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空话、假话.这是要小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诚实作文、诚实为人的习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讲求真实呢?  相似文献   

15.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有条不紊的习作训练,即从一年级的听说练习到三年级的小作文练习、仿写训练等,以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启蒙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相似文献   

16.
赵广伟 《文教资料》2011,(32):67-68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进行个性表达,写出真情实感。作者从三方面来阐述这一最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精描细刻的细节能使文章的内容生动并很好地突出文章的表达中心;在描写基础上恰当地议论、抒情能深化文章的思想内容并升华感情;积极调动学生的个性体验与个性感悟,能使文章灵动不俗、意高行远。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真情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提倡说真话、抒真情。它是作者心灵的歌唱。但如今很多同学一写作文就东拼西凑、生编硬造、缺少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力度不够。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课例.谈谈写作时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一、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之源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9.
蓝丽伟 《广西教育》2013,(22):63-63
写作就是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它是一个积累与应用的过程。积累素材是写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意识地积累材料是写好文章的良好开端。没有充实的材料,作文就不会有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即使不让人望而生厌,也会使人读起来索然无味。鲁迅曾说":废寝忘食,锐意穷搜。"足见材料搜集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唤起学生积累材料的意识,教  相似文献   

20.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要通过作文教学使小学生能够写一些简单的纪实作文以及想象作文,而且感情要真挚、内容要具体。然而,实际的作文教学现实却令人担忧。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