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感受词句美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融于教师个人的情感,从而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灵体验,感受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真情实感,让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教师用真情实感教学,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的情感心理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感染性,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3.
李刚 《考试周刊》2012,(25):51-5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情感呢?作者认为应从教师、学生自身、教材和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在情感方面,教师应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能力和数学方法等,让学生的个性品德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闫慧君 《考试周刊》2014,(10):146-146
<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使初中生物教学走出"学生厌学,唯分数论英雄"的怪圈,教师应该把情感教育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同步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一、深谙新课程理念,背熟教材,备实学生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初中生物教学要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展开,努力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要实现有效课堂提问,教师们首先应该深谙新课程理念,全面掌握和理解教材,在对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做到透彻掌握,融会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融于教师个人的情感,从而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灵体验,感受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真情实感,让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情感、教材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三者融会贯通的过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是学习语文、发展智力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还要把这种情感"移情"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自觉、主动、投入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董亚男 《现代教学》2014,(5X):37-39
<正>"德育体验"是开展学科德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科中的"德育体验"即将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从而更好地从心理上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本文试图分析中美两堂不同类型的英语课,阐述在学科教学中,如何通过让学生"体验、感受、思考",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一、中国课堂:立足文本教材开展阅读课  相似文献   

8.
汪舒悦 《亚太教育》2019,(2):128-128
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能够增进师生的情感联系,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从而进行更深刻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诸勇 《巢湖学院学报》2007,9(4):163-164
让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透视教材、了解学生、贴近生活、触动心灵等来构建学生的情感认同,激发学生的情感释放,从而达到"以情怡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0.
诸勇 《巢湖学院学报》2007,9(4):163-164
让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透视教材、了解学生、贴近生活、触动心灵等来构建学生的情感认同,激发学生的情感释放,从而达到"以情怡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1.
杨珏颖 《中国教师》2010,(Z1):294-294
教学是师生之间全方位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交流合作的运用。语文教学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运用情感的语言、体态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驾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把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支点,大胆处理教材,巧用时事、情感共鸣、续写课文、学生质疑、以小见大等方法途径进行拓展,让学生依据文本展开联想,深入学习,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增长他们的见识,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和教材特点,将情感因素在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沟通,获得与教材中文章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智等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充满情感,会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智慧,促使学生主动走进教材,走近教师,积极与教材、教师进行对话。通过得当的评价,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从而让学生有获取知识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小语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要让学生感其情、生其情、表其情、抒其情,语文教师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点,充分开掘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课堂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氛围,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88):30-3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二是学生"潜伏"的情,三是教材"内蕴"的情。无论哪一种"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情感教学,使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地理解文章中蕴涵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语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耍让学生感其情、生其情、表其情、抒其情,语文教师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点,充分开掘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课堂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氛围,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臧琦 《教育》2013,(30):27
教师在课堂上的"善问""巧问""妙问"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学会提问让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展开,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要研究生物教材和学生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只有理解了生  相似文献   

19.
情系课堂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被激发,且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将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是教师的情感,情感是  相似文献   

20.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化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