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荚、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在学校体育中尤其存在一个美育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把文学、美术、音乐等认作学校美育的主要学科,而忽视学校体育中的美育教育。大家对体育往往只重视它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而忽略它在美育的教育方面的意义。实际上学校体育的美育教育,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而且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体育本身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2.
贾宝华 《考试周刊》2013,(9):113-114
随着现代美学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美是密不可分的。体育对美育不仅有独特的教育方法,而且有独特的教育效果,更能唤起大学生的灵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探讨体育和美育教育如何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达到在体育教学中很好地将美育贯穿其中,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心理,树立爱美、护美的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美育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高校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它独特的教育方法,更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能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培养美的意识、美的修养,自觉做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美育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但是,由于美育通常主要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进行的,所以,长期以来,许多人只把文学、美术、音乐等认作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学科或主要手段,而严重忽视学校体育中的美育。对于体育,也往往只重视它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作用,而忽略它在美的教育方面的意义.实际上,学校体育中的美育,是一个有着丰富和完整内容的概念,不仅有其独特的教育手段,而且有其独特的教育效果。它在培养德、智、体…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的目的不仅增强体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的心灵.体育和美育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两种教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而,学校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它独特的教育方法,而且,有其独特地教育效果,更能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美的意识、美的修养,自觉做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美育有独特的教育形式 ,美育与德育有相通性与互动性。美育对德育具有渗透性和辅助性 ,将美育引入学校德育教育 ,有利于化解德育的内在矛盾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美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形式现代教育中的德育 ,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确立为社会主义社会以及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智育的目的是传授科学知识 ,让受教育者认识和掌握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 ,训练生存的技术和本领。体育的功用是为了强身健体 ,使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作为情感教育的美育 ,却具有与德、智、体三者明显有别的独特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体育教育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原则、意义及功能,对美育教育及审美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阐述,提出了有关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及实施方法,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美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中重要一环,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以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美育教育的意义、作用是重大的,其三大功能即培养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更是有其理论、历史、现代依据,如何明确美育的目的、任务,掌握美学基本知识,参加美育实践活动,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提出了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和美育是诸多内容中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中。换句话说,在体育中有美育,美育反过来又促进了体育。这里笔者试图从体育的角度就“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众所周知,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也就是说,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的教育。而美育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们都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从体育角度上讲,体育教育中的美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协调发展的身体、匀称的体态、优美的动作以及开阔的胸襟、坚毅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身体的健美是体育教育中美育的具体表现,因为美育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因此说,体育中的美育也是通过这个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机体的协调的健美发育,从而获得匀称的体型、优美的姿态,使他们骨骼强硬、肌肉发达,使人的体格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塑造得更加健美。同时,它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体育是健与美有机结合的艺术,有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它鲜明的艺术内容,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  相似文献   

10.
探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功能、依据、框架与运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有关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构建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审美化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审美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吸取丰富的审美文化,而且更能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使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审美境界.因此,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当实施审美化教学,构建审美化教学模式,以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美育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美育的性质、价值和实现手段值得重新审视。在大学教育中,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是指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存在着各自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各学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当前教改的重要内容。狭义的美育仅指美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审美过程中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解决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问题,为广义美育的实现服务。大学美育课应以艺术美和多媒体技术为其主要实现手段,艺术美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为大学美育课教育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从审美理智主义的视角对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特性进行分析,界定了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特性的概念与内涵,指出其理念性意义。同时,以审美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目标,关注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特性,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用美育塑造当代大学生自身形象,是体育教育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依据体育所具有的多方面功能,初步探讨了美育对当代大学生自身形象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是展现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特征。高校武术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通过对学生姿势美、气韵美、风格美、劲力美和精神美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而促进大学生审美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将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割裂开来的情况很普遍,结果一篇好端端的文学作品被肢解为一个个句子和词组,使生动的艺术形象变为干巴的骨架.学生也就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严重地削弱了英语教材的美感教育作用。中学英语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有自然美、人物形象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等,教师应饱含激情地去启发、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味、捕捉课文中的美,理解并接受其中的美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审美教育的核心也正在这里、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当然,语言教学是主要的、根本的,不能以牺牲语言教学来迎合审美教育,那样只会是舍本逐末。我们提倡在完成语言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审美教育,这样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华礼乐传统文化视角,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主流思想分析什么是美及美育;详细阐述礼乐文化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核心思想及其蕴含相应的独特美学内涵,以及礼乐文化和美育之间暗藏深厚的内在关系;立足于美育具体实际教学探索,提出“三阶育人”的美育教学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美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的体质,而良好的体质正是通过健美这样的形式表现的。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必然要渗透着美育。文章主要对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可行性以及一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审美特性: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艺术性、爱美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人才,所以就外语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这一问题,本文从社会发展、全人教育和新一代独生子女成长、外语人才的培养、外语教学本身等不同方面的需要出发,论证了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