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2011,(Z2):78
韩东,1961年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诗人、小说家。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爸爸在天上看我》,诗文集《交叉跑动》,散文随笔集《韩东散文》等,中短篇小说集《我们的身体》《树杈间的月亮》等,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  相似文献   

2.
韩东的新作《我和你》,我是一气读完的,从下午到天黑。随后便抽烟喝水乱想。这本书引起我的焦虑不安与倾诉欲,有关爱,有关《我和你》,有关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赵素兰 《现代语文》2006,(10):70-71
许多写人叙事的散文,都是从正面切入人物的形貌心态和性格特点,都是以大量篇幅对人物作逼真动人的正面叙描,在那些融合着亲身体验的描述中寄寓着深切的感情,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朱自清的《背影》、《给亡妇》,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巴金的《怀念萧珊》等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教育与职业》2003,(2):63-63
《爸爸在天上看我》韩东著河北教育出版社,韩东是口语诗的代表人物,本诗集收入他自写诗以来迄今为止的200首诗,创作时间跨越20个年头。这些诗中既有诗人扬名诗坛的代表作,也有他写于1990年代的鲜为人知的佳作。韩东的口语诗不矫饰,不虚假,注重真实细致的生活感觉,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口语”,而非时下热闹炒作的“口水”,从中我们既能窥视到1980年代诗歌运动的实际成果,也感受到1990年代个人写作的真诚步履。《写作之夜》史铁生著,春风文艺出版社,这是一套以“小说家”讲坛命名的丛书,史铁生以沉思和独语的形…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享有盛誉的重要诗人,创作过不少优秀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他的作品有两类,一种是讲究音韵节奏,注重音乐美的作品,一种是不押韵,追求散文美的作品。前者的代表作有《雨巷》、《烦忧》以及晚期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元旦祝福》等,后者的代表作是《断指》、《我的记忆》、《对于天的怀乡病》等。应该说,这些诗尽管风格迥异,却都是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当代名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治疗,1981年病情加重,又患了严重的肾病,手术后只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病后致力于学创作,1979年他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病隙碎笔》等。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中散《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的影响最大。近期,他又推出力作《我的丁一之旅》。《我与地坛》入选中学语教材。  相似文献   

7.
高中时,初读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就成了他的书迷。秋雨老师擅长以灵动的散文书写厚重的历史文明,从《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历史的脸谱》到《中华文化的四十七堂课》等,廿载光阴转瞬而逝.秋雨老师从不惑之年而过甲子,他的历史散文早已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大学语文》课本中都节选了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前三节。这确实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散文,它以一个残疾人对生命的思考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9.
韦清 《教育文汇》2014,(6):36-37
《我与地坛》收录了史铁生三十余篇散文,其中很多篇章非常耐读。我最喜欢的《我与地坛》和《想念地坛》,堪称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上一个独具个性的作家。发表的主要散文集有《我与地坛》、《自言自语》、《好运设计》、《史铁生作品集》、《答自己问》等。他的散文境界阔大,触及到了人本的困境和人类生存的命脉。与精神境界的阔大相适应,他的散文在艺术形式上也颇为大气,多有创新,不雕琢不矫情,自由灵动游刃有余,给读者留下了相当大的思考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11.
钟剑飞 《江西教育》2007,(10):21-21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收录了牛汉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  相似文献   

12.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和美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情节结构美。本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谈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相似文献   

13.
王忠杰 《考试周刊》2012,(39):10-11
徐志摩的散文情感充沛,文采斐然,呈现出浓丽华美、空灵飘逸的独特个性。本文以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修辞手法为例,探究徐志摩散文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是邹韬奋的散文名篇,作者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蕴藏文中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5.
《我的空中楼阁》十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精美散文。它意境优美、深邃、精彩飞扬、韵致风流、淡雅清丽,给读者以无穷的美的享受。在教学时,我将它概括为十美,现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6.
散文诗集《小银和我》是诗人第二创作阶段的后期作品,也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周永蔚 《新读写》2008,(1):48-48
先秦的诸子散文,一般都是以“姓十子”来命名的:老聃的《老子》、墨翟的《墨子》、庄周的《庄子》、苟况的《苟子》、列御寇的《列子》等。当然,也有直接采用姓名来命名的。比如,唐代的“宫廷文人”沈俭期,就留下《沈俭期集》;明末夏完淳的《夏完淳集》等。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选了四篇散文:《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节选)》《花未眠》。看文章题目,四篇散文写的是四种景物:读文章内容.讲的却是一种心情——与自然对话.与自我对话。朱自清披着长衫踱步的背影、李乐薇身处山间小屋微笑的面容、史铁生坐着轮椅刻下的车辙、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对花的凝视,是他们与自然对话的不同方式:渴望自由、寻找自由、收集自由、享用自由.是他们与自我对话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19.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有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深入浅出地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带着泪水读完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真有一种挥不去而又抹不掉的缕缕情愫涌上心头,真想与作者同喜、同哀而又同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