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荧屏,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开始看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移动又变成了一条线(直线),这条线再平移又变成了一个平面(长方形),面的移动又变成了一个体(长方体).  相似文献   

2.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荧屏,看你能发现什么?生:开始看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移动又变成了一条线(直线),这条线再平移又变成了一个平面(长方形),面的移动又变成了一个体(长方体)。师:对了,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谁能举一些长方体的例子?生:砖、牙膏盒、一次性打火机等都是长方体。师:师举起一支打火机,这到底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就知道了。(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学具,看一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谈话,初步了了解两种记时法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老师在钟面上拨一个时刻(拨3:00),你能认出来吗? 生:3点. 师:通常,3点时你可能在于吗? 生:我在上课. 生:如果是周末,我可能在玩. 师: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应该在睡觉. 师:奇怪,同样3点,怎么有人在上课,又有人在睡觉? 生:因为有的是早晨3点,有的是下午3点. 师:看来,只说3点容易混淆.而有了像凌晨、下午这样的时间词呢? 生:很清楚,不会再混淆了. (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高中地理课本中早有定论:“这样,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但在用直观图示法显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时,有的教师对课本上“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交角图”理解不透,自己在黑板上绘了下图(图1),并认为这幅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曲线是  相似文献   

5.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科书上册“食物”单元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如果反复捏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紧接着这段话的下面又有3行文字:“在1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米饭向前移动?试验中的塑料管相当于我们消化器官的哪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1日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分别了一个多月的同学们都非常兴奋,一个个手舞足蹈的,在新寝室里没完没了地说着新鲜事。瞧!新寝室发生了新变化:单人床变成了上下铺(pù),一张一张小床连在一起,就像一节节小车厢似的。我被分在上铺,真是又担忧又好奇:担忧的是,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试验本 )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电势与电势差”中 ,包括了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以及电势、电势差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律和概念 ,在知识的编排次序上 ,教材是按如下顺序进行的 :( 1 )先用电场力移动电荷做的功与电荷电量的比值定义两点间的电势差 ,即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 A移动到另一点 B时 ,电场力所做的功 WAB与电荷电量 q的比值 WAB/ q,叫做 A、B两点间的电势差 .( 2 )再用电场中某点到零电势点的电势差定义该点的电势 :UA=UA- UO=UAO( UO 为零电势点电势 ) .( 3)最后指出 ,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 .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电荷 ,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相等 ,得到 WAB=q UAB=q UA- q UB.对上述先引入电势差 ,再引入电势 ,最后再涉及电势能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的教学顺序 ,笔者认为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 1 )在还没有给出电势定义的情况下 ,就给出零电势点的概念 ,然后用电场中某点到零电势点的电势差定义该点的电势 ,这实际上是用同一范畴内的未知概念来定义另一未知概念 ,既不符合知识结构 ,也不符合学...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1985,(3)
一、教学情况 a、课前调查:学生对水已有了一些认识,能回答出水是一种液体,也可以变成固体或气体的形态。教师问全班同学,三十三人举手(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点四),  相似文献   

9.
2007年郴州市初中毕业会考数学试题的压轴题(第27题)是:如图1,矩形ABCD中,AB=3,BC=4,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平移,平移后的矩形为EFGH(A、E、C、G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点E与点C重合时停止移动.平移中EF与BC交于点N,GH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M,EH与  相似文献   

10.
关于盐溶液的浓度对水解的影响,作者是这样叙述的:对于同一种盐,溶液越稀,盐水解程度越大,所以对于一个水解反应,减小盐的浓度(实际上是加水稀释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向氯化铜溶液中,不断滴加水,待到溶液刚好由黄绿色变成蓝色时,先板书反应方程式:〔CuCl_4〕~(2+)+4H_2O■〔Cu(H_2O)_4〕~(2+)+4Cl~-然后将上述蓝色溶液分成三份,第一份作对比用,第二份中加入少量固体 NH_4Cl(或 KCl),由于Cl~-离子浓度的增加,上述平衡向左移动,蓝色溶液重又变成绿色;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无水 CaCl_2(或  相似文献   

12.
这里介绍解几何题的几种方法,供教学和自学时参考.一、平行移动法在平面上取有方向的线段NN’(用箭头表示),NN’上给出任意线段长α.设A是平面上任意一点,使线段AA’有方向NN’以及长度α(图1),于是,我们说点A在NN’方向上平行移动距离α,得到A’点,简单地说,A点经过平行移动得A’点.对于一个整体图形F,它经过平行移动也能得出一新图形F’.所谓F作为一个整体的平行移动,就是F的全部点都在同一个方向平行移动一个距离α,即是F与F’上的全部对应点的联结线段都是平行的和相等的.如果图形F’是从图形F平行移动出来的,那么通过相反方向的平移,从F’得到F.这样,一对图形在平行移动下,一个图形是从另一个图形得来的(图2).  相似文献   

13.
由复数加法法则可知,两个复数相加的几何意义是把加数中的一个复数对应的点进行有规律的平移,平移后得到的点对应的复数就是其和。利用这一观点解决有关复数问题更简捷。 依据:z=x+yi,z_0_a+bi(x,y,a,b∈R)由复数加法法则知z+z_0=(x+a)+(y+b)i 结论:复数z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点z+(a+bi)是把点z沿实轴方向移动|a|个单位(a>0时向右移动;a<0时向左移动)再沿虚轴方向移动,61个单位(b>0时向上移动,b<0时向下移动)得到的。 本文称这种方法为平移法,下而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 例1.如果复数z满足|z+i|+|z-i|=2,求|z+1+i|的最小值。 解:由复数的几何意义知复数z为以A(0,-1),B(0,1)为端点的线段AB,而z+1+i表线段AB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线段A′B′,(如图所示),而|z+1+i|最小值表线段A′B′上的点到原点的最短距离,即|z+1+i|_(min)=|OA′|=1。  相似文献   

14.
一、加一加。(你能把下列汉字加笔画变成另一个字吗?)万()司()王()乌()问()牛()木()人()大()二、减一减。(下列汉字减一笔能变成一个什么字?)龙()伐()戒()吉()灭()宇()荼()查()再()三、移一移。(你能把他们的部件移动一下位置,使他变成另一个字吗?)部()另()吞()加()呆()古()柑(  相似文献   

15.
假如我会变     
假如我会变,我想变成一个大大的书柜(gui),让小朋友们把书都装到我的肚子里,我会帮他们好好保管。假如我会变,我想变成一个漂亮的镜框(kuang),里面装上小朋友们最好看又最好玩的照片。假如我会变,我想变成一把椅子,一把结(jie)实(shi)的椅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科学家眼中,火星是一片根本无法适合人类居住的不毛之地。然而,美国科学家却提出了一个给火星加热从而使其变成一颗绿色星球的新方案。科学家马里诺娃博士提出了一个“温室化”火星方案。她发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000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fú)丙烷(wán)(C3F8),通过向火星大气层中不断排放这种气体,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连锁性“温室效应”,从而让火星在数百年后变成一个气候如春、坚冰融化的温暖又湿润的世界。马里诺娃博士改造火星方案中的最关键一步是:她所需要的“超级温室气体”,可以通过火星表面自身的元素来制造…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收封了较好的效果。游戏的方法是: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1、2、3、4、5、6、7、8、9等数字。0的纸板应适当多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做小数点。游戏开始,按需要,每人拿一块纸板,举上头顶连同小数点,排成一横行,组成一个小数,(当然熟练后也可组成一个整数),让全体同学读出这个数。然后由老师或学生干部发令:“这个数扩大100倍!”(也可以说乘以100),于是拿小数点的同学开始移动,他向右移动两个位子,刚才的数起了变化,全体同学再齐读这个起了变化的小  相似文献   

18.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有名的中国古代算术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学数学应用题都可以转化鸡兔同笼问题进行计算。下面的几种巧妙解法,能使小朋友们大开眼界。妙解一:让兔子再长出一个头来例1鸡和兔共有头42个,脚108只,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分析与解这个题目有一位专家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解法。他假设让每只兔又长出一个头来,然后把它劈开,变成“一头两脚”的两只兔。这样,兔和鸡就各都有两只脚,它们共有108÷2=54(只),比实际的头数多出54-42=12(只),显然,这12只就是兔的只数,因为原来的一只兔变成了两只。则…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铺垫   1.用电脑显示一个长方形.师首先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求?然后教师用两手拉长方形相对的两个角,使其变成平行四边形,并提问:原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  相似文献   

20.
王维斌  吉众 《新高考》2011,(Z1):57-59
一个点在平面上移动(也可以在空间移动,本文不作研究),它所通过的路径叫做这个点的轨迹,轨迹即点的集合.求轨迹方程(fx,y)=0和利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轨迹)的几何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这决定了求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重要问题.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很多,当我们面对一个求轨迹方程问题时,该怎样思考?如何选择方法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求轨迹方程的任务是什么?求轨迹方程就是要写出动点的坐标x,y满足的方程.方程即等式,于是找等量关系是求轨迹方程最重要的任务.题设中一般并不给出动点的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