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古代有“一字千金”的故事。然而,在今天全国各地积极落实《纲要》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时,使千千万万文盲脱盲,是否意识到,“脱”字的价值?武邑县韩庄扫盲干部和教师深  相似文献   

2.
坚持“四到位”实现“高标准”屯留县副县长宋红斌1995年5月,我们屯留县的扫盲工作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验收,达到了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的标准。我县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主要是我们以《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  相似文献   

3.
扫盲专干要当好“七大员”江文斌扫除文盲,事关大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要夺取扫盲全局性的胜利,作为扫盲专干必须当好“七大员”.学习员学习是工作之母.首先要认真学好国务院颁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省政府颁布的《扫除青壮年文官评比验收办法》.其次,要学...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两基”教育达标邓松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的宏伟目标。近几年来,我省上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及有关实施细则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党的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这个目标写进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6.
文盲个人脱盲考试,是扫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文盲个人能否达到脱盲标准的决定性环节。因此,研究制定科学的、便于操作的个人脱盲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是确保扫盲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国家教委对应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七条,在教成〔1992〕11号文件的附件“二”中所制定的个人脱盲考试内容,为个人脱盲标准化试卷的出题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盲的定义是一个静态概念,只要不能识别文字就是文盲,没有涉及到知识进展、技术进步对文化层次的要求,而联合国的文盲定义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不仅提高了文盲的“层次”,而且把文盲定义在“现代”基础上,现代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概念。现代对于目前这个时代是现代,但是对于未来则是过去。这就着意味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文盲的层次会进一步提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不仅要掌握信息语言,而且耍掌握计算机操作枝术。所要强调的是,信息语言(符号、图表)和计算机技术也都是发展的,在不断地丰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新的语言和符号、囹表会更多,使现代的语言、符号、囹表由现代的前沿水平下降到基础知识的地位,不学习新的语言和符号、图表中,就可能成为文盲。  相似文献   

8.
“闯市场,我脱了盲!”──山西省临猗县尉王庄王永祥脱盲记陈自强,王林生1994年,大同乡扫除文盲年终总结表彰会授奖名单上,第一个赫赫入目的是:王永祥。当王水样领到红红灿灿的《脱盲证书》和奖品时,他噙着泪水激动地连连说:“谢谢领导,谢谢老师,是你们带我...  相似文献   

9.
<正> 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行署日前发出《关于开展扫除文盲工作的决定》,对全区扫盲工作提出要求,争取二年内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到1994年实现“无盲区”。《决定》提出,各地要把堵住新文盲放到治本的位置上;乡(镇)、村普通小学承担起本地扫盲的全部业务工作;各级政府每  相似文献   

10.
李冲 《语文知识》2004,(10):36-36
“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要有坚韧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句子(见高中《语》第一册62页)。《语知识》2004年第6期《语言字规范四题》认为其中的“坚韧不拔”应当改为“坚忍不拔”。笔不同意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第4课《君主专制政治的顶峰》“满洲贵族逐渐腐败”一目中说:“清朝到嘉庆时,政府靠加税卖官来增加收入。官吏大多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而搜括百姓大显身手。”不少教师和学生给我们写信,说:“搜括”的“括”,应为“刮”,要求我们“尽快改正错误”。我们非常感谢这些关心和爱护人教版教材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2.
袁鹰的《白杨》一文,被选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文章语言含蓄,立意高远。教学这篇散文味很浓的课文,如何使其“形”脱“神”显,每被视为教学上的难点。现就运用“整体性”教学原理,谈谈自己的设想。我们知道,认识事物一般总是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对整体的初步认识深入到各个部分,然后再回到整体上来获得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而语言文字组合成一篇文章,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素材,随着不同的作者,其形式是千奇百变的。《白杨》的构思  相似文献   

13.
<正> 国务院发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提到:“扫除文盲教育应当讲求实效,把学习文化和学习技术知识结合起来”。先进地区开展扫除文盲的经验也表明:要切实做到学文化与学技术密切结合,以学技术调动学员学文化的积极性,以学文化促进学员学技术,使扫盲识字与文盲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从而使扫盲为脱贫致富服务。“双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作为九十年代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行动纲领》也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在本世纪扫盲工作要达到的全民教育目标是:“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人口中的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在1996年完成这一伟大任务,大部分地区要在  相似文献   

15.
老舍先生在他写的《劳动最有滋味》(六年制第八册第24课)一文中,多次提到“过年”,也提到“除夕”和“元旦”。如:①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②快到年底,……我们就忙着筹备过年。③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④以便……增加收入,好在除夕和元旦吃得上包饺子。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二册和第四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第四段用到“降服”一词,根据文意来看,应是“降伏”而不是“降服”。“降服”一词所在语句是这样的: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轻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到后来  相似文献   

17.
贵 1998年第12期登了施茂枝老师的文章《是“这里”还是“那里”》。文章认为:《少年闰土》一文中,闰土说的“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两句中的“这里”一词是作者的笔误,应该改为“那  相似文献   

18.
<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向来注家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解“越”为“过”,“越明年”即“过了次年”、到了第三年,再是解“越”为“到”,“越明年”即“到了次年”。两解之差,整整一年。《“越明年”辨》一文(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年第六期)的作者,即仍持前者之见。我们的看法恰恰与之相反。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人教版2003年)收录了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一文,其中有这样的话语:“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董秋成《小议“公诸于众”》(《中学语文研究》2003年第12期)曾认为文中“公诸于众”一说是病句。应该改成“公之于众”、“公诸世人”或“公诸大众”。  相似文献   

20.
张健 《陕西教育》2009,(5):72-72
一、运用兴趣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作文提出明确要求:“写话要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