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深入,脑力劳动者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普及和年轻化并逐渐影响社会发展。在导致亚健康的诸多原因中,不良生活方式和各种压力起着主导作用。通过研究证明,亚健康的高发期与脑力劳动者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呈正相关。因此,治理亚健康主要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改善社会环境,并以政府的力量建立起全社会范围的长期体质监测,体检和健身制度。只有实现了脑力劳动者身心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城市脑力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参与休闲体育的认知、动机、消费水平、行为内容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脑力劳动者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缓解压力;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健身性和球类项目为主,脑力劳动者家庭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主要是实物型与观赏型的体育消费.影响脑力劳动者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功能因素、知识与时尚因素、环境因素、体育氛围因素、条件因素、能力、兴趣因素,其中功能因素与能力兴趣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发展我国脑力劳动者体育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科学的体育锻炼在脑力劳动者身体机能方面和劳动、消费、精神生活方式方面的积极影响,提出了有利于脑力劳动者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诣在使脑力劳动者提高对科学体育锻炼强大功能的认识,不断改进并完善自身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疾病,增进健康,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科学的体育锻炼在脑力劳动者身体机能方面和劳动、消费、精神生活方式方面的积极影响,提出了有利于脑力劳动者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旨在使脑力劳动者提高对科学体育锻炼强大功能的认识,不断改进并完善自身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疾病,增进健康,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咨询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市城市新移民体育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 宁波市城市新移民对体育生活观具有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健身和体质监测均有一定的需求;体育参与动机既体现多层次又相对集中.由于受工作、组织管理、文化、经济、社会、体育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实际体育生活质量和体育消费水平大多处于低水平状态.由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城市新移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国民体质监测原始数据(共16 160名,其中男7 816名,女8 344名;包括问卷部分和监测部分),按照国民体质监测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农民、城市体力劳动者、城市非体力劳动者3个组,比较分析不同组别男女居民体质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在体质和生活方式上均存在着明显不同,女性农民、男性城市居民形态得分最低,男女农民的肺活量(体重)得分均最低,男女居民身体素质排序均为城市非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农民,说明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呼吁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达到促进城乡居民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5年福建省三城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取得的20-59岁成年人资料,按是否锻炼者、是否体育人口、坚持锻炼时间等标准将其分为多种类别,对影响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人口特征、阶层、行为特征、体质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初步探索。发现成年国民是否锻炼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和城乡种类等10个变量有关;成年有锻炼习惯的国民是否属于体育人口与步行时间和工作时间等行为方式等8个变量有关;随着坚持锻炼时间的延长,所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少,在比较坚持锻炼3-5年与5年以上的锻炼者两种类别概率时,只剩下年龄和体质总评分数因素有较显著的作用。文章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20-69岁普通居民体育生活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报告了20-69岁江苏普通居民体育生活的基本状况,分析其随性别、城乡和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体质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性,针对毕节学院体质优良组与体质较差组学生进行体育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从体育人口、参与运动的目的性、运动项目和体育消费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实证了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在促进人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上的重要作用,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武  姚兴 《体育科研》2008,29(3):87-90
针对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从不良生活方式、学校教育偏差、家庭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因素,并提出了把学生体质列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对学生体育表现的激励政策力度、把学生群体作为社区体育的主体之一、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体育联动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高校学生体质监测是2000年我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整体的一部分,其中20-22岁大学生与普通成年人年龄重合,但高校生源的非本地化以及高校学生特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决定了大学生必有其自身的体质特点,本文将同龄大学生和普通成年人之间的共有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为了解和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江苏省新农村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农村广场舞锻炼者基本特征、锻炼动机、锻炼行为及影响农村广场舞开展的制约因素,对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3-69岁居民体质达标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颁布的国民体质评价标准,对本省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再处理。以达标率对各年龄段、各人群组的体质总体状况的综合评价,比较直观、简明、概括地反映了江苏人体质现状和总体规律。对构成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评分及其对总评分的贡献排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本省不同人群体的特点,使评价结果更具体。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表现积极,对体育锻炼认知程度较好,但对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的认知程度较差;大学生的活动动机主要集中在调解情绪、增强体质上,体育锻炼的形式以自己单独锻炼为主,多数学生对于锻炼频度与效果的认识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3-69岁居民体质现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合报告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和江苏省学生体质监测3-69岁各年龄段各人群组的体质基本概况,分析了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特征,并与全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大样本测试结果精确反映了我省居民体质现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省泰州市市政府及教育局的安排,对江苏省泰州市2013年10-17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全面调研,通过对学生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以及柔韧素质的测试与分析,泰州市学生多个年龄段、多项身体整体素质并不乐观;城乡之间多个年龄段城市好于乡村;学生高运动素质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17.
以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和学生体质两大系统监测结果为基础,首次研究了3-69岁跨系统的共有指标及其随年龄,性别和城乡而异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试图为提高国民体质的研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现有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在不同人群的体质差异,其变化显示出幼儿和老年期男女,城乡差别小,青壮年差别大的“梭形”变化,本省女性中年后的城乡差别显示出经济,生活条件与体力劳动对体质的综合影响效应,体育和教育两大体质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协调统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在生活消费中占有一定位置;体育消费构成以体育实物产品消费为主;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有一定差别,但不显著;影响江苏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同时与人们受教育程度、本人身体健康状况和所从事的职业有较高的关联度;江苏省城镇居民参与性体育消费方式仍以传统的球类、跑步、拳操为主。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对国民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国民体质评价总分和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相结合分析两者间的关系。江苏省幼儿体质与地区经济差异无关;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家庭收入有关;成年人和老年人体质与人口增长率及恩格尔系数相关;城市人体质与恩格尔系数负相关而农村相反,反映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体质整体改善尚不协调,特别是农村人群较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体质健康现状,把握2000年到2005年农村居民体质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份和地区的体质等级水平情况,使用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年份、地区的体质总分改变情况。结论:苏南地区农村居民体质水平变动不大,苏中有明显改善,但不合格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苏北的体质水平整体有所下降。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村居民体育锻炼,做好农村居民体质水平宣教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