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美术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人格,完善审美能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以下笔者就从“情境”、“情趣”和“情感”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 情境,是美术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怡情养性。  相似文献   

2.
李彩 《山东教育》2009,(6):51-5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其特征就是情感抒发、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音乐情感的这种特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  相似文献   

3.
霍先萍 《课外阅读》2011,(10):328-328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规.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小说教学中,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应从感知小说,初步审美体验;联系经验,促进审美体验;展开想象,丰富审美体验;推敲细品,深化审美体验;美读精彩段落,陶冶学生审美情感等方面,提高小说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佃玉 《现代语文》2010,(12):86-87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散文篇目数量较多、题材多样,同时散文还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优美以及情感真挚的特点,小学生在优美散文的学习中通过进入文本的情境,体验散文独特的美言美语,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思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小学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育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重视“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围绕“写”,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情感教学呢?一、善于对教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就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0.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审美教育提出了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的课程。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地渗透审美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冬梅 《成才之路》2013,(29):88-89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性情,语文学科在美育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要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等。这一系列的要求,突出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情感培养作为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灵魂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应懂得适当营造氛围,由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从教材出发,让学生从阅读中升华情感;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师注重传授绘画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要改革美术教育,美术教学应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强调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目标明确地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诚然,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我把音乐的基本要素及技能有机地渗透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唱唱、说说、表演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美,让学生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体验方式中感悟音乐,以学生参与体验音乐为中心,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和愉悦的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以下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