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国际社会确实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而极端主义思潮也为恐怖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9·11”事件以后,全球反恐联盟对恐怖分子施以重击,但仍然难以防范无所不在的恐怖主义。8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英国著名智囊机构——英国国际事务皇家研究所的发言人基思·伯奈特,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请他们谈谈伦敦恐怖袭击阴谋带来的启示,以及对恐怖主义根源的看法。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恐怖分子仍能发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基地组织是不是依然强大?恐怖主义防不胜防,是不是终有一天,还会发生类似于“9·11”事件这样大…  相似文献   

2.
伦敦街头已经恢复了正常。7·7恐怖袭击造成了52人死亡、近30人失踪、700多人受伤,但四起爆炸案并没有摧毁英国人的精神,英国《独立报》表示“我们不能生活在恐惧中”。“前一天晚上我还在为伦敦申奥成功狂喜,可是一觉醒来之后却听到伦敦发生袭击事件的噩耗。除了震惊和难过,我还想:感谢主在(申奥)那天晚上离我们更近一些。”发生袭击事件的第二天,国际奥委会英国藉委员、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爵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谁对此次爆炸事件负责,并非问题的关键。现在,任何恐怖分子都可以打着基地组织的旗号按基地的行动方式,在世界各地最大规模地制造人员伤亡与恐慌,这就是恐怖主义活动的最大变化——“加盟恐怖主义”。但伦敦发生恐怖袭击之后,英国媒体普遍认为,虽然恐怖主义已经来到英国本土,英国不应该为此放弃多年以来对自由、民主、多元化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8月10日清晨,伦敦市民在一觉醒来后,愕然发现自己躲过了一劫。英国警方宣布,刚刚挫败了一起恐怖袭击阴谋——恐怖分子将伪装成饮料的液体炸弹藏匿于手提行李中,在伦敦希斯罗机场分别登上了飞往美国几大城市的10个航班,企图在飞行途中引爆炸弹。如果这一阴谋得逞,将造成“9·11”事件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尽管这是一起未遂的恐怖事件,但其造成的影响,已几乎达到了恐怖袭击的震慑作用,刚刚走出恐怖阴影的国际航空业,再次遭到打击。在过去的5年里,全球反恐联盟重拳出击打击恐怖主义,但是,基地组织依然阴魂不散,恐怖活动依然防不胜防。要彻底…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与网络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9·11事件谈起今年9月11日,美国发生的飞机撞楼爆炸恐怖袭击事件,无疑将改变21世纪初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必将对互联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各国都将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网络安全问题。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查获了一批9·11恐怖分子与其同伙的来往电子邮件。恐怖分子使用公共图书馆的电脑和私人电脑上网,他们具备十分娴熟的操作技巧。这些证据表明,恐怖分子很可能借助互联网来组织实施他们的疯狂罪行。美国中央情报局信息处理中心主任约翰·瑟拉比安去年年底在…  相似文献   

5.
在二战最艰难时期,丘吉尔的名言是“一切照常”——这似乎也恰是这次伦敦遭受恐怖袭击后的写照7月14日中午12点,数百万伦敦人走出办公室,在街头静默2分钟,悼念7·7恐怖袭击中的死难者。在恐怖袭击后的第一个周一,7月11日早晨,除了部分地铁和公交线路由于警方搜寻罹难者和取证工作仍然关闭外,伦敦绝大多数公交线路已正常开通——街面上已经恢复正常。英国资深交通警官安迪·特罗特当天表示:“我们呼吁每个公民照常上班、上市、进城。如果伦敦人不进城、不上班、不上市,那么那些制造爆炸事件的人就达到目的了,他们就赢了。”  相似文献   

6.
是非 《北京档案》2001,(12):7-9
发生在人类迈入新世纪第一年的"9·11"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中心事件,对美国来说,绝对是脸上无光的事情.它对美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精神方面的瞬间打击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大影响是难以估计的.美国人陷入了难以驱散的恐怖之中,美国经济出现了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美国和其主要盟国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恐怖战争.美国总统布什曾表示,"这是美国的一个教训"."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确暴露了美国政府和其他工作部门管理上的许多漏洞.本文所叙述的美国最大的情报站在恐怖袭击中遭受重创和摩根斯坦利死里逃生,或许会对当今社会从事记忆保存--档案工作的人们有所警示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1993年2月,位于纽约的世贸中心大厦发生爆炸 ,联邦调查局很快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尼达尔·阿亚德。警方在阿亚德的电脑里发现一封信 ,信中说 :“很不幸 ,这次我们的计算不精确 ,不过我们可以保证 ,下一次行动将非常精确。除非我们的行动成功 ,否则世界贸易中心将始终是我们在美国的目标。”9年后 ,恐怖分子的预言终于变成现实。当地时间9月11日晨 ,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连续撞向世贸中心大厦 ,不久 ,这两座110层高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 ,各路媒体迅速反应 ,全力出击 ,争相报道。本文对港台和海外媒体的报…  相似文献   

8.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由美国牵头进行的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同时打散了拉丹领导的“基地”组织。此后,世界各地恐怖组织的活动暂时有所收敛。美国和它的盟友曾宣布自2001年秋天以来,它们在世界各地挫败了十多起阴谋,在近九十个国家逮捕了二千四百多名嫌疑犯。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一周年之后,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事件又开始频繁起来。先是2002年9月23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美国驻印尼大使馆附近,一辆载有4人的小汽车突然发生手榴弹爆炸,当场炸死1人。接着,10月2日起,美国发生…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去年底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表年度报告说,今年全世界有100名新闻从业人员殉职,创下了近6年来的最高纪录。在去年殉职的总共100名新闻从业人员中,有些是在战乱地区遭遇不测,另有一些在“野蛮暗杀”活动中倒下,其他死难者则是因为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之际在“不适当的时间”出现在了“不适当的地点”。美国殉职记者最多在国名排行榜上,美国高居首位:共有4名记者和8名其他媒体工作人员殉职,其中7人死于“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摄影记者威廉·比加特在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0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小斯图尔特·泰勒的特稿,评论美国政府又一次运用“联邦间谍法”来惩处向外国新闻界透露所谓秘密消息和图片的莫里森事件。这事件发生以后,在美国社会上特别是美国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里森事件莫里森事件是怎么回事?在泰勒的特稿发表前不久,一位美国海军文官情报分析员、兼职记者名叫塞缪尔·洛林·莫里森,他曾向伦敦著名的军事杂志《战舰》出售了三张美国侦察卫星拍摄的关于苏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英国伦敦议会大厦附近的恐怖袭击案件,标志着世界反恐怖袭击进入新的阶段.从另一个角度看,媒体在报道恐怖袭击事件的时候面临新的挑战. 恐怖袭击实际上是一种针对不特定目标的犯罪,其最大特点就在于,试图通过恐怖袭击引起社会恐慌,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英国首相第一时间宣布英国下议院如期开会,不让恐怖分子的阴谋得逞.然而,如果恐怖袭击继续发生,各国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2.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伦敦发生袭击事件后,共有三个伊斯兰激组织通过互联网宣布对此次事件负责,它们分别是“欧洲基地圣战秘密组织”、“阿拉伯半岛基地圣战组织”、“阿布·哈夫斯·马斯里旅”,均为名不见经传的组织。目前尚无证据可以证实三个组织的声明属实。  相似文献   

14.
一、美国政府严管“9·11”事件等敏感事态的新闻报道两则关于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中对新闻报道控制的消息让人深思。其一:白宫向媒体下“禁播令”华盛顿当地时间10月10日晚,美国白宫发言人当晚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已经要求美国各电视台慎播本·拉登的电视讲话。因为拉登可能通过电视讲话这一形式传达他的命令与指示。白宫发言人说,政府的目的是不希望恐怖分子借助本·拉登的电视讲话接受到恐怖指令。因为“拉登的电视讲话就算不是向他的手下发布命令,也是在宣扬他的恐怖论调”。其二:白宫严管“美国之音”9月1…  相似文献   

15.
关注当下图书出版业的人都知道,目前许多新闻热点类图书,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在市场上大面积地铺开,如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十几天,中国工人出版社的<世纪袭击>和中国时事出版社的<9·11美国恐怖大袭击>就见诸市场.  相似文献   

16.
去年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传出所谓“14名中国记者被美国驱逐”的消息。在4个月之后 ,当事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 ,披露了其中真相  相似文献   

17.
名刊要览     
从9·11到3·11 美国人开始从9·11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西班牙又遭遇了3·11恐怖袭击,200多条生命的毁灭,让欧洲人明白,在恐怖分子面前,一切安全防范措施都是脆弱的。不管是“基地”,还是各国本土的极端组织,都倾向于发动造成重大平民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吸引国际舆论的注意。从某种意义上讲,恐怖袭击已成了一种交流沟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刘杨 《新闻大学》2001,(4):26-28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8点50分,发生了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纽约世贸大厦、五角大楼相继遭到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的撞击,造成重大损失和伤亡。事件一发  相似文献   

19.
零售广告一直是美国报纸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去年,美国报纸第四季度几乎有一半的收入来自零售广告。然而,一些大零售商今年的广告支出计划表明,美国报纸第四季度的收入将不会重演去年的神话。 在“9·11”恐怖袭击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家零售委员会已经把零售业第四季度的  相似文献   

20.
世贸大楼塌落已经5年,但超高层建筑的抗恐怖袭击能力并没有质的改变“9·11”宣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恐怖袭击战术的出现。如今这个世界的人们在许多地方都不得不考虑一个全新的危险因素。5年过去了,全世界的高楼大厦对付恐怖袭击的手段增强了吗?目前,大规模恐怖袭击的目标主要是超高层建筑、大型人员聚会场馆、客机、火车等。此外,大型核电站、大型化工厂、大坝等也是恐怖袭击的目标。随着反恐措施的完善,“9·11”之后,客机、火车、大型人员聚会场馆应付恐怖袭击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如同世贸大楼一类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状况却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