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至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挫败了帝国主义国家用军事手段扼杀苏俄的企图。此后,社会主义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从军事冲突阶段过渡到和平共处、相互交往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其中,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在武装干涉中时间最长,兵力最多,从东部严重地威胁着苏俄.苏俄人民经过四年多的英勇抗战,最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西伯利亚,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年底,苏维埃俄国取得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镇压国内反革命叛乱的伟大胜利。诞生不久的苏维埃政权终于渡过了历史上最艰苦的岁月,在产峻的历史考验中站住了脚,苏维埃俄国进入了历史的转折时期。在国际上,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伤元气,又被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围扰,内外交困的帝国主义国家再也无力组织新的对俄武装干涉了。帝国主义国家与苏维埃俄国出现了暂时的,不稳定的均势,被迫与苏俄和平共处。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军事斗争时期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一九二○年十二月,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人会召开了,在  相似文献   

4.
【知识链接】一、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也掀起了叛乱。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一方面加强红军建  相似文献   

5.
1918-1925年苏俄反对日本武装干涉的斗争,本质上也是反对帝国主义霸权的斗争。这一斗争是在敌我力量级为悬殊、形势十分复杂的国际氛围中,在外交上和军事上准确运用辩证思维策略从而取得基本是于回曲折历程。这一历史经验对二战后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颇富现实的启迪意义。因为帝国主义霸权政治至今仍在对这些国家继续以武装的和非武装的不同形式进行着这种侵略性的干涉。  相似文献   

6.
1918年,中国参与了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中国出兵一是为列强所迫,再也是为收回被旧俄侵夺的部分权益,防止日本侵占东北。中国收回了部分利权,但并未阻止日本势力的侵入,并且给中苏关系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7.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及其各自盟国之间除采用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这场紧张程度不亚于“热战”的战争的原因何在?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是人类社会的飞跃。所以,从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的那一天起,帝国主义国家就对它实行了包围和封锁,并进行了长达3年的武装干涉。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胜利地打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第一轮军事对抗中风…  相似文献   

8.
说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各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又组织了俄国国内的反革命武装叛乱。苏俄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开展了反对国内外敌人的英勇斗争。 1918年春夏,敌人的武装干涉和叛乱被粉碎后,协约国便加紧武装俄国国内的白卫军,先后组织了三次猖狂的联合进攻(1919年春至1920年春)。第一次的主力是东线的高尔察克军;第二次主力是南线的邓尼金军;配合的有两次侵犯彼得格勒的龙登尼奇军,均被击溃。  相似文献   

9.
远东共和国(1920—1922)是根据列宁和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策略思想,为仅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革命而成立的“缓冲国”。她标榜自身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是在马克思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以及苏俄建立后所面临的现实等几个因素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是,当列宁把世界革命理论运用到外交上时,则并没有出现所设想的那样,在世界上产生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反却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不承认,致使苏美两国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达16年之久。这种状况的形成除了美国因素外,还与列宁世界革命外交理论的实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差不多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后,都会遭到旧制度维护者的武装干涉。二战后,国际帝国主义对欧亚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千方百计地进行颠覆、封锁和干涉,只不过欧洲由于有雅尔塔体制的制约,那里只出现了“冷战”,在亚洲则不然,“冷战”迅速演变成“热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和亚洲各国的反动势力对越南、朝鲜、中国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经过八年印度支那战争(1946—1954年)、三年朝鲜战争(1950—1953年)、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巩固,在亚洲出现了新的“均势”。不同社会制度的亚非国家从战争中吸取了经验教训,积极倡导和  相似文献   

12.
苏俄成立之初,遭到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日本即是干涉方之一。从1918年8月2日晚日本发表出兵西伯利亚宣言,到1922年10月25日撤兵(除北库页岛上兵力外),日本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历时四年零两个月。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带有明显的主动性,表面上是日苏之间的一场角斗,实际上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尤其是与美国的利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加之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其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和平演变是帝国主义国家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帝国主义国家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手段很多,然而其基本手段却不外乎武装干涉与和平演变两途。 一般来说,武装干涉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初始阶段所采取的手段,其目的是将刚刚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扼杀在摇篮里,和平演变则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已经成长壮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和平手腕,使社会主义逐渐地倒退到资本主义。两种手段没有实质上的差异,只有方式上的区分,我们切不可在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反动战略面前麻木不仁,应该百倍地提高警惕,广泛、深入地开展反和平演变斗争。  相似文献   

14.
95年高考历史试卷确是一份能检测出考生能力的好试卷。然而,美中不足,个别试题及参考答案值得推敲,特选析几例,提出商榷。其一,(第32题):“十月革命后,邱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5年3月,他又发表了铁幕演  相似文献   

15.
在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期间,根据列宁的提议建立了远东共和国。远东共和国成立了海军,在肃清白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日本干涉军的破坏使远东共和国海军丧失殆尽。1922年12月,远东共和国并入苏俄。苏联远东海军建设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开始。  相似文献   

16.
苏俄两次对华宣言诞生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和国际帝国主义疯狂干涉时期。因此,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苏俄对华政策的根本性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苏俄希望借此来改善苏中两国关系,尽可能地建立军事同盟,以此来打破协约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得到中国的有力支持,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赢得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武昌起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面对中国革命的复杂局势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未采取武装干涉资产阶级革命的措施,其军事力量进驻中国的目的是在“严守中立”的政策下,保护在华的既得利益并试图乘机扩大这种利益。  相似文献   

18.
提起帝国主义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猖狂反对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之事,人们都会想起十四国武装干涉苏俄。但问到十四国究竟是哪些国家,又是在什么时间联合进攻的,就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了。苏联档案资料回答了这个问题。1919年8月28日,罗斯塔社(俄罗斯通讯社)援引芬兰新闻局的消息说,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不久前在自由党代表大会上宣称,要在8月底9日初组织十四国军队联合反对莫斯科。但他没有具体指出是哪14个国家,列宁看到这份电文后,在电文下面空白处写了14个国家的名称: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  相似文献   

19.
"债务问题"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战败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款;第二类是以英、法为代表的协约国在一战期间向美国所借的战债;第三类是沙皇俄国政府以及克伦斯基政府向英、法、美的贷款。①自从苏俄建立之日起,协约国就对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抱有很深的敌意。1918年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开始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活动。直到1919年协约国军队才被迫从苏俄撤出。至此苏俄与协约国间开始冷静地审视它们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债务问题。债务问题是影响苏俄与协约国关系的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双方在热那亚会议上就债务问题的交涉。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4周年。帝国主义“欢呼”他们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得手,得意忘形地加紧向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攻势。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回顾列宁为捍卫十月革命胜利成果,巩固社会主义阵地而进行的顽强斗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不甘心他们的失败,纠集14个国家发动了对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的武装进攻,妄图一举消灭之。武装干涉失败后,他们又对俄国实行围困封锁,施展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