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恩来关于经济建设速度的思想在同代人中是高人一筹的,其核心内容是“综合平衡,稳步前进”;毛泽东这方面的意见同周恩来发生分歧,并以“快速”和“跃进”为特征。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认识问题:对国情的认识存在差异是直接原因;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应大大高于资本主义的理解存在差异是重要原因;性格上的差异是潜在原因;领导地位和角色不同也容易出现分歧。研究周恩来和毛泽东经济建设速度思想,可使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为现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决策者之一,周恩来在一般性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相继提出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三个具体原则。当中日关系因长崎国旗事件而陷入僵局时,他阐明政治三原则作为重开双向交往的条件和基础;针对岸信介政府政治上敌视中国、经济上又要与中国做生意以得实惠的所谓“经济外交”,他坚持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必须同时发展、不可分割的原则;借池田内阁调整对华政策之机,他又提出贸易三原则以推动中日经贸活动走向正常并在发展中呈现出良性循环。中日关系三原则对全面修复中日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懈追求。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为新中国规划设计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四个现代化。这个战略目标的形成,经历了1/5世纪还多的时间,曾有过从工业化到建设现代化工业国、从完整的工业体系到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从四化概念的提出到完整表述等几个阶段和几种提法,并逐步趋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周恩来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把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运用到军事领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在分兵与集中关系方面.他提出“分兵游击集中指导”的原则:在统一指挥与机断专行关系方面,他提出了统一指挥与机断专行相结合的思想:在人与地关系方面,周恩来明确提出“歼敌为主.略地次之”:在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关系方面.他提出了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配合的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军事辩证法思想对新时期的军队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心系人民、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到底来过陕西几次?许多人认为是“五次”。根据笔者多年研究周恩来所接触的材料,特别是详细查阅了《周恩来年谱》的建国后部分,认为建国后周恩来来陕只有四次:1955年4月,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和访问印度尼西亚后,于归国途中辗转来陕;1959年10月13日,周恩来第二次视察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召开三门峡工程现场会议,讨论三门峡工程1960年讯期拦洪蓄水和以后继续根治黄河的问题,于当日到达西安;1961年10月6日,周恩来和陈毅副总理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及王后拉特纳来西安参观访问;1973年6月…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尽情发挥和有益补充,并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奠定了基础。这样一种承前启后的地位和衔接关系有其文化性格、历史责任和实践、理论等诸多深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依据科学技术对国防、经济、文化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首次揭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周恩来关于打破常规突破尖端、确定长期发展规划、创造发挥人才效用的良好环境、合理配备力量的思想,以及对于全面规划与重点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密切协作与适当分工、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辩证分析,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极富有建设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大局观是周恩来戎马一生探索实践的精华,是他卓越功绩的集中体现,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非凡的智慧,也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境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全面总结周恩来大局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困境,提出周恩来大局观对大学生世界观形成具有的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是一个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却拥有很强科教优势的省份。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陕战略,使教育、科技、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是振兴陕西的必然选择。分析了陕西省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陕战略的形成过程,论述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陕战略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论周恩来的政治协商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恩来在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方式与方法,亦即他的政治协商艺术。这主要表现在:对象不同,方法各异;以诚相待,感动盟友;以理服人,打动盟友;智慧超群,吸引盟友;积极引导,帮助盟友;求同存异,广结盟友。周恩来的政治协商艺术能达到如此非凡的高度,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他马克思主义统战观的彻底性和这方面思想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以往学者对隋代陕西人口数量的估算普遍偏低.本文利用"户口平均密度法",对<隋书·地理志>所载北地、弘化、汉川等兼跨今陕西与邻省之地的各郡户数进行了分割.经估算,大业五年(609年)今陕西境内在籍人口数为378.8万口;如果加上未列入政府版籍的各种人口,当时陕西境内实际人口数约为423.8万人.隋末陕西人口峰值约为435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业具有较强的前后向关联作用。综合全球经济未来景气状况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特点,中国将加入WTO,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内消费结构和消费者预期的变化,全国与陕西房地产业经营利润的动态轨迹,外商的看好陕西房地产市场,说明陕西房地产业在新世纪的开端面临绝好的机遇。陕西不应拘守于目前主导产业的选择,而应关注房地产的中长期增益前景。  相似文献   

13.
论西部大开发与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西部大开发不仅为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优化经济结构、吸引境外客商方面为陕西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多角度的发展契机。我们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陕西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旅游胜地。为此,陕西必须向游客提供一流的旅游精品,一流的旅游服务,一流的旅游环境,开展一流的旅游营销。同时,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强西北五省区的联合和协作,共作“西北旅游”一张牌,促进陕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的省份,又是北方诸省中第一个光复的省份,还是辛亥革命独立各省中坚持军事斗争时间最长的省份,直到清廷退位,南北统一,陕西方面还在与最顽固的封建势力升允等血战。陕西革命的成功,不仅仅将辛亥革命的浪潮扩展至西北地区,壮大了革命的声势和力量,而且还牵制了西北清军主力,吸引了河南清军西向,从侧面减轻了武昌前线革命军的压力,支援了湖北地区,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陕西独立影响辛亥革命的全局,在辛亥革命中有着独特鲜明的历史地位。西安新军起义,陕西光复是陕西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大事件之一,是陕西进入20世纪以来的第一件震撼事件。与其他省相比,陕西辛亥革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5.
扶贫开发是中央政府实施的为改变西藏落后面貌的一项重要工程。西藏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和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决定了西藏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的逻辑机理是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相结合。国家主导主要体现在"对口援藏"上,地方互动则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特色经济等路径。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的扶贫开发模式成效是显著的,无论是"对口援藏"还是西藏的自身探索都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的扶贫开发模式尽管还存在援建项目效益较低、当地农牧民参与程度仍较低等缺陷,但其对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还将继续下去。应建立财政预算约束,切实提高援藏项目的效益;变"局外人"援藏为"参与式"援藏,进一步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面对爱情与现实的抉择,该怎样做出选择?依笛·贺普,一个普通的女子,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信念,面对浪漫爱情与奢华生活的两难选择,依笛充满困惑与动摇。布鲁克娜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刻画,用她优美的文笔,敏锐清新的思维,细致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与当时的社会相悖,与道德相悖,但却令人欣赏与敬佩。本文全文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用一种独特的写法为我们诠释了一种崭新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对陕西省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发展特点的描述,展现了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从生物学的角度切入,对人的动物性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个性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正确认识人的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新文化运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他站在个人主义的视点上,试图模糊和消解国家、民族、阶级等观念以及为调整这些社会关系而产生的各种规范、准则和价值观,这是极端错误的。他留给后人教训和思索是异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作为现代文学理论建设领域的奠基人,他不但以文学即“人的文学”享誉理论界,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宽容是文艺发达的必要的条件”,主张还文学以自由、以宽容的眼光来对待文学的发展以及反对文学的统一等,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同时,他在中西文化问题上所秉持的“中庸”的态度也为解决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陕西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机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西部开发、北京办奥运为切入点,分析了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陕西的旅游环境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发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旅游,促进地域经济和陕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