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书,一生读书,而书是读书的丰硕的结果。对于他来说,读书的过程又是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
唐才常的社会思想是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其思想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社会模式以及社会内容等方面,兼具"新时代"和"旧时代"的双重特点。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受到"心力"论和"公理"论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社会变迁、理想社会、社会整合思想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以唐才常社会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内涵,简述了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对该思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戊戌政变后,唐才常的政治思想并未发生由维新向革命的转变。传统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如何认识戊戌政变对唐才常政治思想的影响;其二,如何评价唐才常与革命派的合作。传统观点都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应该从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方法,通过我党八十年来对知识分子政策变化轨迹的研究,从而找出改革束缚知识分子的“左”的陈腐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判定并实施符合知识分子自身成长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5.
论湖南维新时期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近代史研究者,很少注意到湖南维新思潮的独特性。本文指出,维新时期在湖南全省广为流播的某些思想主张,如人格觉醒与平等学说等,均少见于同时期的其他省区,为湖南人士所特有,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此外,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西学中源”说,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值得后人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夏明钊 《学语文》2010,(5):36-36,46
我常想,忧患情结怕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通病.或者可以换一个较为确切的说法,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和思想的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7.
<神史>是一部近乎自传体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孙天主一生的奋斗史,几乎可以说是作者一生的生命轨迹,从孙天主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的思想、精神不断蜕变,不断探索,不断挣扎的轨迹,感受到作家不懈而顽强的追求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五四前夕不同思想类型的新知识分子结成反封建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统一战线和五四以后这支队伍分化与嬗变的活动轨迹,着重探究了知识分子的分道扬镳,选择不同道路与知识分子们各自对待工农群众态度之关系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光辉的一生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典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他和其他一些先进人物一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道路,对我国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瞿秋白同志怎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呢?五四运动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前,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自立军起义的领袖是唐才常,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作为唐才常副手的林圭在自立军起义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联络会党,组建自立军的工作是林圭做的,他的思想比唐才常更激进,武装起义决心也更坚定,可以说没有林圭,就没有自立军起义。林圭(1875——1900年),又名林钖圭、林杰,字述唐,述康,号悟广,又号悟  相似文献   

11.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一生从政从军的同时,还躬行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云南的近代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继尧对云南近代教育的贡献主要是其政治理想——成为"东大陆主人"的产物,透过他在云南近代教育史上的这些作为,可见其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儒雅知文的另一面。他在教育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救民的情怀、开阔的现代视野、远大的抱负和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云南近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虽以军事立身,却能以文治省,神威奋勇、文武兼备、功勋卓著应该是唐继尧较为客观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2.
彭笑远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1):22-25,30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人物论述过自己的礼乐思想,中唐时期的杜佑是不可忽视的一位,其礼乐思想既反映出杜佑本人深刺的思考,又折射出中唐独特的文化特点.本文主要通过杜佑礼乐思想产生的背景与基础,杜佑论礼乐的作用等二个方面来论述他的礼乐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感通哲学”或“感通的形上学”,以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易传》的阴阳之思为思想资源。唐君毅的感通思想缘于对当今人类生存处境最深层的回应,是宋明理学发展的自然结果。这一思想具有基础性、融摄性、超越性、次第性、历程性和方向性特质。唐先生通过感通之理,深入系统地探析哲学史内部的问题、环节、脉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在唐宋文化学术思想转型的背景与文化语境之下加以思考,更能凸显出胡瑗思想全面的文化学术价值。正是北宋时期新的时代需要成就了一代大儒胡瑗,正由于胡瑗在人格、教育思想与方法、学术思想等方面都体现了新的时代要求,才有幸得到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位宋代士风和宋学开创者的先后举荐。胡瑗开宋学风气之先,赢得了宋代不同政治立场和不同学术流派、观点的代表人物的一致称赞与推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当代学者袁保新和吴汝钧先生对于陈康、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的老子道论研究意见,指出,讨论老子道论的进路应该侧重老子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从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理解老子道概念的多重使用意义,如此将可厘清学界对于老子论道究竟何义的争议。实际上老子以道概念讨论了存有论问题,以及价值意识的本体论问题,此两路数的命题主张是不能互为推演的。而价值义的本体论问题则能与论工夫、论境界问题合构为一整套互为推演的系统。同样的,老子的无概念亦被安置在这两套不同的哲学问题中表述,这点吴汝钧先生实已见出。存有论义的道论以及价值进路的本体论义的道论的解析架构,将不仅有助于解析老子的哲学系统,同样地将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冲突之解消中发挥极有效益的澄清功能。  相似文献   

16.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通常被视为杰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但按照界定历史文化名人的标准,唐继尧不仅当属云南近代文化名人,而且还是云南近代名人中最为杰出的代表。纵观唐继尧的一生,他对云南乃至全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继尧的《会泽笔记》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救民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教育价值;唐继尧积极宣传和实践民主革命思想,为推动社会进步,巩固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了不朽功勋;唐继尧主政云南十四年,在整兵经武的同时利民兴滇,为云南社会的进步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作为考察"临政治民"的手段,应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表明唐代参选士子对《唐律疏议》相当精熟,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作为考察"临政治民"的手段,应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表明唐代参选士子对《唐律疏议》相当精熟,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派古文作家是中晚唐古文运动的主力军,韩派古文创作的销沉是唐代古文运动衰歇的标志。在对前人有关韩派古文衰落原因的散论进行归纳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致韩派古文创作逐渐销沉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道"的超现实性;二是情感枯涩。  相似文献   

20.
刘复为中唐之季声名斐然的诗人,其人正史无传,文献的阙如令其湮没无闻,然时近出土的《刘复墓志》则可弥补坟籍的不足。此志于复之家世阀阅、仕途宦历、生平学术载录翔实,亦可由此略窥中唐时期的士林交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